如果说,史小溪散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采集了陕北特有的文化元素以展示其鲜明的地域特性,那么沿着这条民俗文化的肌纹深入挺进,不难发现,在民俗表层掩盖下的,是作者强烈的历史归属感与文化认同心理。......
2023-12-02
文化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较复杂,在这里只能从价值的文化性和文化的价值性两方面稍作描述。一方面,价值具有文化性,因为价值总是属于人的价值,而人总是文化的人。既然是文化的人,那么文化的人必然具有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也就势必进入主体的需要中,而人需要的文化因素,又必然会进入价值中,所以价值必然具有文化性。另一方面,文化具有价值性。因为文化生成后又以价值的形式作用于人,从而使文化具有了价值的性质。文化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态度、信仰、价值、习惯等。
中国“部际协调”面临着“政府本位”的传统政治文化困境。有学者认为,“政府本位”的政治文化直接造成两种结果:第一,“政府本位”导致政府对社会诉求缺乏有效的反应,社会力量对政府内部的协调难以形成有效“倒逼”机制,这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际协调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动力;第二,“政府本位”导致了政府内部的“部门主义”。[53]以此推导,打破这种文化困境是加强部门协调合作的必由之路。我们也可以通过培养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应对这种消极的传统政治文化。
价值观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选择趋向结构。价值观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在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中起着或隐或显的支配作用。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参与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于这些活动在人们意识中是否具有最优价值。价值观念虽然是主观的东西,但它通常会对行动者的决策和行动打上烙印,成为驱动行动者的深层次潜在因素。一个国家公共政策无论确立什么样的目标,最终都要有服务于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作为政策的实施者,各个政府部门如果不能超越私益的价值观念,当与政策原本的公共价值相冲突时,地方政府部门的行动更可能偏离政策的目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个政策部门的协调合作也难以成行,反过来也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可见,树立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念是地方政府部门间政策执行过程中协调合作的关键。然而追求公共价值的观念是与组织或个人的理性动机相冲突的,公共价值观念的培养也是长期的过程。但是追求公共利益、创造公共价值是须臾不能忽视的工作。
对于政策部门协调系统来说,行政部门、行政领导者以及行政工作人员既可能是协调的主体,又可能是协调客体。一切取决于一定时空中的政策情境。无论是主体或客体,具备积极的价值观念,有利于政策部门间的协调合作,这对于有效的政策执行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行政部门本身是非人格的,它的人格化是由部门领导者,甚至于行政工作人员组成的。从这个角度说,行政部门价值观念同部门领导及其工作人员所持的价值紧密联系。因此,在这里将注重对“人”价值观念的培养。围绕着“公共价值”,行政工作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要树立如下价值观念:
第一,正确政绩观,即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政绩的评价和看法,不同的政绩观会引导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产生不同的业绩导向和管理公共事务的方式。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树立的政绩观包括: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总之,就是要树立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正确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是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产生正确行政行为的主观依据,坚持正确的政绩观,能够创造有价值的财富,造福一方百姓。相反,错误的政绩观只会导致侵害群众的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第二,正确权力观,即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权力的评价和看法。权力观是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能否有效、规范地行使权力、运用权力的价值前提。地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树立的正确权力观是: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对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只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绝不能把权力当作以权谋私、巧取豪夺、中饱私囊的工具;必须把权力置于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从而确保权力使用者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确保权力的规范使用、提高权力使用效能、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基础。没有正确的权力观的指导和支配,廉洁行政、高效行政、依法行政等都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话而不可能实现。另外,中国正确的权力观包括权力配置与运行的系统观和法制与政令的一体观。权力配置与运行的系统观,即地方一级政府的权力配置与运行纳入一体化轨道,强调权力配置和运行的整体效能;法制与政令的一体观,即各级地方政府要自觉维护国家法制与政令的统一性,本部门制定的法规、政策、政令等不得与上级国家机关的相抵触。
如果说,史小溪散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采集了陕北特有的文化元素以展示其鲜明的地域特性,那么沿着这条民俗文化的肌纹深入挺进,不难发现,在民俗表层掩盖下的,是作者强烈的历史归属感与文化认同心理。......
2023-12-02
第四章新加坡国家认同建构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社会,由于价值观、文化认同、宗教信仰的种种差异,在新加坡产生了团体内认同和团体外排斥的分裂力量。一些学者认为只有通过强国家的控制,多元主义国家才能达成共识,才能保证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一个国家的建国过程就是社会精神和归属感的恢复与重建过程,因此寻求重新建立这种国民认同就成为任何政府在独立后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任务。......
2023-11-30
与普通意义上的文化相比,景观文化的结构要特殊一些,可以分为物质层、艺术层和哲学层三个方面。物质层是景观文化的表层,构成了景观文化发挥各种功能的基础,是人体感官可以直接感受到的显性文化,其受时空条件的限制。物质层是形成景观文化地域特色的一个基本因素。艺术层是景观文化中最关键的内容,通过结构、形式、制度等使哲学理念由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物质和哲学在该层面上得以结合。......
2023-08-21
人们进入到VR新闻中,与其中的场景、事物自主选择交互的维度与纵深,不仅能实现自我信息满足,并且在虚拟场景中建立价值评估和社会认同。VR新闻可借鉴成熟新闻移动终端的回帖和社群功能,构建属于自身的聚合型社交环境。最后,VR技术构建拟真“沉浸”的新闻事件场景,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受众具有在场感,以此提升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增强受众的社会认同。......
2023-10-20
舞蹈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媒介,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普及性教育、素养性教育。所以,谈舞蹈的教育价值就必须要谈它的文化传承价值。舞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以社会的、时代的文化意识为内核,是一种具有精神内涵的文化状态。......
2023-11-19
丽江古城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有古老的象形文字及东巴经传世。文物古迹甚多,有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有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还有《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出版。这一切构成了古城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条件。具体来看,古城区民族文化有五个闪光点:一是多样性。二是丽江民族文化的活态性。目前古城区文化部门正在填报一份文化部文化产业发展典型案例的推荐性文本。......
2023-08-23
可以说,文化工业的实质便是一个巨大的广告系统。文化工业与广告的运行机制,都具有着内在一致的大众欺骗性。为了牟利,广告主会夸大其辞,在“能指”层面赋予商品更多的意义与符号。这就会导致消费者沉浸于语言“能指”营造的意义与符号世界,从而被诱惑不断买单。文化工业最后的目的,是希望受众对标准化的生活规则、社会规则予以认同。文化商品采用广告的欺骗模式获得大众对规则的认同感,从而确立大众对统治权力的认同。......
2023-1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