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利益集团的渗透与干扰: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利益集团的渗透与干扰: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新兴的利益集团开始逐步崛起并渗透到政策过程中去。利益集团有强烈的利益追求,在利益的驱动下其行动往往容易协调。但当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要使他们行为改变而导致收益减少,则可能会引发利益集团一系列的抵制。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利益集团可能成为影响基层政府有效执行的干扰因素。一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工作人员与利益集团相勾结,元政策层获取信息的渠道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当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是因为某些其他因素而必须对政策目标进行修正时,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执行者之间的互动协商就是极为必需的。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利益集团或者目标群体的需求,当因为他们的需求而需要对政策目标进行修正时,高层的政策执行者就需要与利益集团积极互动协商,以保证能够在执行的可能范围内完成对政策目标的修正。巴瑞特(S.Barrett)和弗奇(C.Fudge)提出在政策进入执行阶段的过程中,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与推进,因某些反对作用的影响而使政策执行呈现出不规则非线性过程,直到政策执行过程变得程式化、日常化,即变得较为稳定为止,相关的人员经过几个阶段的协商最终达成妥协。[29]利益集团开始凸显并影响政策执行。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很难找到特殊利益集团,权力与意识形态在调节政府间关系、政府与社会间关系时发挥主要作用,频繁的社会运动也使得政府习惯于通过这种形式来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利益和社会关系都在频繁和剧烈的社会活动中不断调整,这也就打破了利益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利益集团并没有在政治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新兴的利益集团开始逐步崛起并渗透到政策过程中去。政府与利益集团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合作,是可以有效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和当地社会的进步。利益集团有强烈的利益追求,在利益的驱动下其行动往往容易协调。但当利益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要使他们行为改变而导致收益减少,则可能会引发利益集团一系列的抵制。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利益集团也在尝试增强自身对政策的影响力,在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反馈到政策评估过程中都可以看到利益集团的身影。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利益集团可能成为影响基层政府有效执行的干扰因素。但是政府与利益集团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当利益集团的影响力日益增加,这会增加领导人识别问题的难度和公正性。比如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一些领导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一旦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其工作人员与利益集团相勾结,元政策层获取信息的渠道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