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模式下,如何寻求行政主导与外部力量间的均衡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下的外部监督是受到限制的。独立的法律体系会限制中央的权威,束缚中央政府活动的空间与范围。......
2023-06-27
政策协同的过程符合了我们国家改革的渐进改革和增量改革的路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按照从高层到基层,从外围到核心的步骤来推动改革。政策协同的本质是政府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级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的重新分配。但在政策协同的实际过程中,面对相关问题呈现出局部应激式的调整,改革往往缺乏明确方向和实现方向的整体思路,相关改革缺少系统规划。
尽管政策协同对于推动组织间合作有巨大作用,但是协同本身是有限度的,并非所有的合作行为都是有益的,缺少适度冲突的组织反而更容易僵化和衰落。人类社会无法消除冲突本身,冲突的产生是必然的而且必要的。对冲突的正确的态度并不是要消除,而是将矛盾和冲突控制在某一范围和某一水平上。西方政治运作过程中也通过党派间的有序冲突实现了体制上的稳定和整体的进步,适度的冲突将有利于组织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发展。协同并不意味着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政府在所有问题上都能实现合意,也不是单纯强调下级服从上级或者上级迁就下级。协同并不等于等同,不同部门的完全等同反而失去了组织之间的相互制约,宏观组织反而有可能走向混乱乃至失衡。更为严重的是,微观部门的系统协同往往导致组织缺少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甚至可能导致集体性的盲目服从。
尽管协同是一个比竞争、冲突更受欢迎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协同的效果一定会优于竞争与冲突。协同过程中伴随着复杂的资金、权力、关系、价值的重新整合与重新分配,这一过程往往耗费的成本可能会大于部门之间竞争过程产生的收益。尽管竞争缺少协同过程中的和缓气氛,但在一个效率为主要目标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之间拥有竞争是部门间关系健康的体现而非存在问题。同时,由于政策协同所涉及的主体众多,多个领域之间相互依赖,利益关系相对复杂,那么政策协同过程也就可能出现僵局的可能性。尽管政策协同内嵌着政策制定以接近民众和具有更强民主性的理念,但是如果多元主体之间并不存在解决矛盾和争议的裁判程序的话,它本身也会具有牺牲决策本身效率的可能性。
总之,政策协同具有一些重要特征,随着部门间合作在现代治理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对传统模式下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研究并思考协同性公共管理也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国具备了政策协同调整的压力和动力,通过政策主体、内容和结构的不断调整来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高层意志的连续性确保了中国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这一政策过程是一个有待于不断完善、发展,在实践中不断调整的一种长期的制度安排。
在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模式下,如何寻求行政主导与外部力量间的均衡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下的外部监督是受到限制的。独立的法律体系会限制中央的权威,束缚中央政府活动的空间与范围。......
2023-06-27
总之,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过程中政府利用对资源拥有强力的控制,在短期内迅速整合和集中大量资源,权力不受民意等硬性约束。当然,比较以政府为主导型政策协同与市场主导型政策协同的差异,并不是比较某种体制更加优越。毫无疑问,在中国目前的背景之下,政府主导型政策协同模式适应了环境的需求并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一些方面体现出了极大优势。......
2023-06-27
通过对基层监管者自身的行为逻辑,可以更好地看到中国政策协同过程的内在困境,并把脉到其深层次的问题。中央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绩效之上,因此对绩效有苛刻的要求,这种要求会表现为较高的政策目标进而转化为对下级政府的层层期望、层层考核、层层评估。中央政府为了有效满足公众的需求,会给下级政府设置重重目标。“在经济分权的制度配合下,地方政府获得了强劲的经济发展动机,官员的政治锦标赛表现为地方GDP的竞赛。”......
2023-06-27
1949年初到1950年上半年,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劳资冲突。政府不再直接出面解决劳资冲突,而是以工会代表工人进行劳资谈判,政府转变为劳资之间的协调者和仲裁者。1949年2月5日,中共中央指示要求私营企业恢复生产时要改善工人生活。1949年4月,刘少奇来到天津,调查劳资纠纷的原因和寻找解决办法。刘少奇鼓励资方恢复生产,但明确否认了一些资本家提出的否认剥削的要求。......
2024-01-10
基于“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内地与港澳在合作中出现的阻碍没有办法通过简单的沟通与交流得到解决。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在开放性与统筹性上均具有基本法的保留和限制。如果要化解这一难题,必须要在遵循宪法和基本法所规定的“一国两制”的框架下进行,既要保持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又要有助于促进内地与港澳,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开放性、统筹性的形成和生长。......
2023-07-25
政策伪协同是“幕后”,隐藏在正式协同的背景中,以权力为基础,以关系为纽带,以利益为目标,表现为策略性、隐蔽性、人格化,不容易观察却决定了政策的真实走向。(二)政策伪协同的运作背景是非正式政治伪协同的运作依赖于一种“非正式政治”。当协同的条件无法具备时,伪协同现象将会必然存在,可以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组织,特别是规模巨大的组织。......
2023-06-27
本书将这种元政策层推动的以消除伪协同等现象为目的的协同行为称为“再协同”。本书将这种行为界定为“再协同”也突出了这一过程的动态性特征。元政策层本身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伪协同行为,但是也并不意味着陷入了协同—伪协同—再协同的循环。政策协同过程可以逐步调整政策执行层的运作逻辑,进而提升协同的有效性。因此,所谓的协同或再协同只是在某一时段上具有逻辑上的相对意义,从具体执行过程来看,二者具有一定的重合性。......
2023-06-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