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溶解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优化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溶解态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优化

【摘要】:表2小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溶解态氮磷浓度3.2.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入河系数的确定入河系数用以表征降水、产流等将流域上输出的非点源污染物转换成流域出口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强弱程度,有研究表明[3],年入河系数与流域年径流模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根据重庆、四川统计年鉴和国家环保总局三峡公报,以及余炜敏、魏朝福[9]对三峡库区的实测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土地输出溶解态氮磷的年入河系数和:

3.2.1 模型的建立

溶解态污染物是指溶解在水中,通过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具有水溶性特征,污染过程伴随着水文产汇流过程,在参考SWAT模型、AGNPS模型和史志华[5]、李怀恩[6]、王晓燕[7]、黄金良[8]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模型计算流域上各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输出的溶解态氮磷污染量以及形成的负荷。

式中:为第i年j类土地利用类型输出的非点源污染量,t;为第i年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上因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溶解态污染物的平均输出浓度,mg/L;Qi,j为第i年流域内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径流深,mm;A i,j为第i年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km2为第i年第j类土地利用类型产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t;为第i年流域污染物的入河系数。

3.2.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溶解态氮磷输出浓度的确定

参考汉江流域[5]、巢湖流域[10]、九龙江流域[8]等相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因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溶解态氮磷浓度以及三峡库区水田与旱田现场监测结果等,确定出三峡库区小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值(表2)。

表2 小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溶解态氮磷浓度

3.2.3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入河系数的确定

入河系数用以表征降水、产流等将流域上输出的非点源污染物转换成流域出口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强弱程度,有研究表明[3],年入河系数与流域年径流模数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根据重庆、四川统计年鉴和国家环保总局三峡公报,以及余炜敏、魏朝福[9]对三峡库区的实测结果,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土地输出溶解态氮磷的年入河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