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不同地形条件下COD Mn增量超过统计标准的区域分布

不同地形条件下COD Mn增量超过统计标准的区域分布

【摘要】:通过计算分析,将计算时间内各方案中COD Mn增量的最大值超过各级统计标准的等值线包络面积整理于表3,COD的平面分布见图5~图7。表3不同地形时CODMn增量等值线包络面积统计单位:km2注表中数据仅对研究河段图示部分等值线包络面积进行了统计,源区浓度最大值为七格排污口处COD浓度的最大值。

通过计算分析,将计算时间内各方案中COD Mn增量的最大值(下面简称COD)超过各级统计标准的等值线包络面积整理于表3,COD的平面分布见图5~图7。由图、表可见,平均地形条件(4.2亿m2)时COD>0.5mg/L的包络面积为21.32km2,包络线由七格排污口一直延伸到图示下边界;COD>1.0mg/L的包络面积为1.02km2,包络线主要集中在七格排污口周围及下游较短的一段距离内;COD>1.5mg/L的包络面积为0.06km2,仅出现在七格一、二期排污口处。

表3 不同地形时CODMn增量等值线包络面积统计 单位:km2

注 表中数据仅对研究河段图示部分等值线包络面积进行了统计,源区浓度最大值为七格排污口处COD浓度的最大值。

图5 平均地形CODMn最大值等值线平面分布

偏不利地形条件(3.5亿m2)时COD>0.5mg/L的包络面积为41.08km2,包络线已覆盖四堡排污口至图示下边界的大部分河段,比平均地形时面积增加了1倍左右;COD>1.0mg/L的包络面积为17.37km2,包络线由七格排污口一直延伸到图示范围下边界,与平均地形时0.5mg/L的包络面积相近;COD>1.5mg/L的包络面积为2.26km2,比平均地形时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出现了大于2.0mg/L的包络面积。

图6 偏不利地形CODMn最大值等值线平面分布

图7 不利地形CODMn最大值等值线平面分布

不利地形条件(2.8亿m2)时COD>0.5mg/L的包络面积为42.85km2,与偏不利地形的面积接近,原因是两个方案大于0.5mg/L的包络线都已覆盖四堡排污口至图6、图7下边界的大部分河段;COD>1.0mg/L的包络面积为32.37km2,已覆盖七格排污口下游的大部分河段,比偏不利地形时面积增加了1倍左右;COD>1.5mg/L的包络面积为8.64km2,约为偏不利地形时面积的4倍;COD>2.0mg/L的包络面积为3.08km2,同时出现了大于3.0mg/L的包络面积。

近区七格排污口COD浓度的最大值:平均地形时为1.77mg/L,偏不利地形时为2.87mg/L,不利地形时为3.93mg/L。

由此可见,地形选取不同对水质计算结果的影响是比较敏感的,以COD>1.0mg/L的包络面积为例,平均地形为1.02km2,偏不利地形为17.37km2,不利地形则达到32.37km2,增加幅度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