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接触器触头托片的进步模式

接触器触头托片的进步模式

【摘要】:“V”形预成形及成形的工作部位均采用了镶块27、39镶入凹模的结构形式,以便于模具成形尺寸的调整和模具磨损后的修理与更换。制件另一端的“Z”形最后弯曲成形,小凸模41安装在凹模部分,成形凹模部分以镶块40形式安装在卸料板18内。“Z”形弯曲首先为卸料板与成形顶块把送进到位的带料上需成形的部位压紧,Z形弯曲中,先向上小弯曲凸模再向卸料板内弯曲成形。

制件名称:接触器触头托片。

材料及板厚:QSn6.5-0.1锡青铜,0.3mm。

制件图:如图11-18a所示。

展开图:如图11-18b所示。

排样图:如图11-18c所示。

模具结构图:如图11-18d所示。

978-7-111-49477-5-Chapter11-29.jpg

图11-18 接触器触头托片级进模

a)制件图 b)展开图 c)排样图

978-7-111-49477-5-Chapter11-30.jpg

图11-18 接触器触头托片级进模(续)

d)模具结构图 1—固定板 2—固定板垫板 3、15、35—螺板 4—上模座 5—切断凸模 6—模柄 7、8、13、14、30、31、36、37、41—凸模 9、26—螺塞 10、25—弹簧 11、28—导套 12—导柱 16—卸料套管 17—卸料板垫板 18—卸料板 19—导料板 20—凹模 21—凹模垫板 22—下模座 23—圆柱销 24、32、33、38—浮料块 27、39—凹模镶块 29—浮料销 34—导正销 40—卸料板镶块

说明:

1)该模具为冲孔、弯曲、切断等10个工位的级进模结构。即工位①冲孔(包括导正销孔)、冲长方槽;工位②冲切外形;工位③空工位;工位④“V”形弯曲;工位⑤空工位;工位⑥弯曲;工位⑦空工位;工位⑧弯曲;工位⑨空工位;工位⑩切断(制件与载体分离)。

2)采用制件的本体为主载体,两对列排列的冲压件中间载体的连接强度较好。导料系统采用双侧面导料板19的结构形式。为保证带料在连续送进中所需浮离凹模的安全高度和稳定性,在侧面导料板相对应的部位分别设置了浮料销29,并在所有成形部位都设置了浮料块24、32、33、38。

3)凹模20采用整体结构形式。“V”形预成形及成形的工作部位均采用了镶块27、39镶入凹模的结构形式,以便于模具成形尺寸的调整和模具磨损后的修理与更换。制件另一端的“Z”形最后弯曲成形,小凸模41安装在凹模部分,成形凹模部分以镶块40形式安装在卸料板18内。“Z”形弯曲首先为卸料板与成形顶块把送进到位的带料上需成形的部位压紧,Z形弯曲中,先向上小弯曲凸模再向卸料板内弯曲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