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设计步骤:带料连续拉深排样优化方案

设计步骤:带料连续拉深排样优化方案

【摘要】:带料连续拉深排样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计算出毛坯直径。3)确定连续拉深类型,主要确定带料是采用无工艺切口连续拉深,还是采用有工艺切口连续拉深,可以从表5-6查得。7)根据首次拉深直径d1计算出首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和高度h1,并核对h1/d1是否满足表4-35所列的数值,如果h1/d1小于表4-35所列的数值,d1就可以作为首次拉深的直径。

带料连续拉深排样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计算出毛坯直径(包括修边余量)。

2)计算出总拉深系数m。带料连续拉深时,由于中间不能有退火工序,所以首先要审查带料(条料)不进行中间退火所能允许的最大总拉深变形程度(即允许的极限总拉深系数),是否满足拉深件总拉深系数的要求。

3)确定连续拉深类型,主要确定带料是采用无工艺切口连续拉深,还是采用有工艺切口连续拉深,可以从表5-6查得。

4)选择工艺切口的类型,常见的工艺切口类型可参考表5-7。

5)计算和确定工艺切口的相关尺寸、料宽和步距等。

6)根据毛坯相对厚度t/D×100及凸缘相对直径d/d,按表4-35(或表4-40)的一次拉深所能达到的最大相对高度h1/d1,检查能否一次拉深成功,如制件的h/d小于或等于表中数值(即h/dh1/d1),则可一次拉深出来。如制件的h/d大于列表数值(即h/d>h1/d1dd1),则需多次拉深才能成功,应参考表4-34(或表4-37)所列的拉深系数m1,并计算出首次拉深直径d1

7)根据首次拉深直径d1计算出首次拉深凸、凹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即为首次拉深的底部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即为首次拉深的口部凸缘处圆角半径)和高度h1,并核对h1/d1是否满足表4-35(或表4-40)所列的数值,如果h1/d1小于表4-35(或表4-40)所列的数值,d1就可以作为首次拉深的直径。如果h1/d1大于表4-35(或表4-40)中所列的数值,则需按表4-34(或表4-37)另选首次拉深m1,直到所确定的d1h1h1/d1值小于表4-35(或表4-40)中所规定的拉深最大相对高度为止。

8)按表4-36(或表4-38、表4-39)查出以后各次拉深系数m2m3……

9)按查出的以后各次拉深系数,分别计算出以后各次拉深直径d2d3……

10)计算出以后各次拉深的凸、凹模圆角半径(即凸模圆角半径为拉深的底部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为拉深的口部凸缘处圆角半径)rd2rd3……和rP2rP3……

11)计算出以后各次拉深的高度h2h3……

12)绘制出连续拉深的排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