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数控车床的用途、组成及布局、分类等的介绍

数控车床的用途、组成及布局、分类等的介绍

【摘要】:与普通车床相比较,数控车床的结构有不少特点。故数控车床的结构大为简化,其精度和刚度大大提高。此外,数控车床上都设有封闭的防护装置。平床身斜滑板和斜床身的布局形式,被中、小型数控车床所普遍采用。按数控系统的功能分类1)经济型数控车床。按加工零件的基本类型分类1)卡盘式数控车床。2)顶尖式数控车床。具有两根主轴的车床,称为双轴卧式数控车床或双轴立式数控车床。

1.数控车床的用途

数控车床能对轴类或盘类等回转体零件自动地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和直、锥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扩和铰等工作。它是目前国内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数控机床,约占数控机床总数的25%。

2.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布局

(1)数控车床的组成及特点图4-1所示为济南第一机床厂生产的MJ-50全功能型数控车床,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978-7-111-41219-9-Chapter04-1.jpg

图4-1 MJ-5全功能型数控车床

1—主轴卡盘松、夹开关 2—对刀仪 3—主轴卡盘 4—主轴箱 5—机床防护门 6—压力表 7—对刀仪防护罩 8—导轨防护罩 9—对刀仪转臂 10—操作面板 11—回转刀架 12—尾座 13—床鞍 14—床身

1)主机。它是数控车床的机械部件,包括床身、主轴箱、刀架尾座、进给机构等。

2)数控装置。它是数控车床的控制核心,其主体是有数控系统运行的一台计算机(包括CPU、存储器、CRT等)。

3)伺服驱动系统。它是数控车床切削工作的动力部分,主要实现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由伺服驱动电路和伺服驱动装置组成。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有主轴电动机和进给伺服驱动装置(步进电动机或交、直流伺服电动机等)。

4)辅助装置。辅助装置是指数控车床的一些配套部件,包括液压、气压装置及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和排屑装置等。

与普通车床相比较,数控车床的结构有不少特点。由于数控车床刀架的纵向(Z向)和横向(X向)运动分别采用两台伺服电动机驱动,经滚珠丝杠传到滑板和刀架,不必使用交换齿轮、光杠等传动部件,所以它的传动链短;多功能数控车床是采用直流或交流主轴控制单元来驱动主轴,它可以按控制指令作无级变速,与主轴间无需再用多级齿轮副来进行变速,其床头箱内的结构也比普通车床简单得多。故数控车床的结构大为简化,其精度和刚度大大提高。另外,数控车床还具有轻拖动(刀架移动采用了滚珠丝杠副),加工时冷却充分、防护较严密等特点。

(2)数控车床的布局数控车床的布局形式与普通车床基本一致,但数控车床的刀架和导轨的布局形式有很大变化,直接影响着数控车床的使用性能及机床的结构和外观。此外,数控车床上都设有封闭的防护装置。

1)床身和导轨的布局。数控车床床身导轨水平面的相对位置如图4-2所示。

①图4-2a所示为平床身的布局。它的工艺性好,便于导轨面的加工。水平床身配上水平放置的刀架,可提高刀架的运动精度。这种布局一般可用于大型数控车床或小型精密数控车床。但是水平床身由于下部空间小,故排屑困难。从结构尺寸上看,刀架水平放置使滑板横向尺寸较长,从而加大了机床宽度方向的结构尺寸。

978-7-111-41219-9-Chapter04-2.jpg

图4-2 数控车床的布局形式

a)平床身 b)斜床身 c)平床身斜滑板 d)立床身

②图4-2b所示为斜床身的布局。其导轨倾斜的角度分别为30°、45°、60°和75°等。当导轨倾斜的角度为90°时,称为立床身,如图4-2d所示。倾斜角度小,排屑不便;倾斜角度大,导轨的导向性及受力情况差。其倾斜角度的大小还直接影响机床外形尺寸高度与宽度的比例。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中、小规格的数控车床,其床身的倾斜度以60°为宜。

③图4-2c所示为平床身斜滑板的布局。这种布局形式一方面具有水平床身工艺性好的特点,另一方面机床宽度方向的尺寸较水平配置滑板的要小,且排屑方便。

平床身斜滑板和斜床身的布局形式,被中、小型数控车床所普遍采用。这是由于此两种布局形式排屑容易,热切屑不会堆积在导轨上,也便于安装自动排屑器;操作方便,易于安装机械手,以实现单机自动化;机床占地面积小,外形美观,容易实现封闭式防护。

2)刀架的布局分为排式刀架和回转式刀架两大类。目前两坐标联动数控车床多采用回转式刀架,它在机床上的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于加工盘类零件的回转式刀架,其回转轴平行于主轴;另一种是用于加工轴类和盘类零件的回转式刀架,其回转轴垂直于主轴。

坐标轴控制的数控车床,床身上安装有两个独立的滑板和回转式刀架,也称为双刀架四坐标数控车床。其上每个刀架的切削进给量是分别控制的,因此两刀架可以同时切削同一工件的不同部位,既扩大了加工范围,又提高了加工效率,适合于加工曲轴、飞机零件等形状复杂、批量较大的零件。

3.数控车床的分类

随着数控车床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产品繁多、规格不一的局面,因而也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数控系统的功能分类

1)经济型数控车床。它一般采用步进电动机驱动形成开环伺服系统,其控制部分采用单板机或单片机来实现。此类车床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无刀尖圆弧半径自动补偿和恒线速切削等功能。

2)全功能型数控车床。如图4-1所示,它一般采用闭环或半闭环控制系统,具有高刚度、高精度和高效率等特点。

3)车削中心。它是以全功能型数控车床为主体,并配置刀库、换刀装置、分度装置,铣削动力头和机械手等,实现多工序的复合加工的机床,在工件一次装夹后,它可完成回转类零件的车、铣、钻、铰、攻螺纹等多种加工工序,其功能全面,但价格较高。

4)FMC车床。它实际上是一个由数控车床、机器人等构成的柔性加工单元。它能实现工件搬运、装卸的自动化和加工调整准备的自动化。

(2)按加工零件的基本类型分类

1)卡盘式数控车床。这类车床未设置尾座,适于车削盘类零件。其夹紧方式多为电动或液压控制,卡盘结构多数具有卡爪。

2)顶尖式数控车床。这类车床设置有普通尾座或数控尾座,适合车削较长的轴类零件及直径不太大的盘、套类零件。

(3)按主轴的配置形式分类

1)卧式数控车床。其主轴轴线处于水平位置,它又可分为水平导轨卧式数控车床和倾斜导轨卧式数控车床(其倾斜导轨结构可以使车床具有更大的刚性,并易于排屑)。

2)立式数控车床。其主轴轴线处于垂直位置,并有一个直径很大的圆形工作台,供装夹工件用。这类机床主要用于加工径向尺寸大、轴向尺寸较小的大型复杂零件。

具有两根主轴的车床,称为双轴卧式数控车床或双轴立式数控车床。

(4)其他分类按数控系统的不同控制方式等指标,数控车床可分为直线控制数控车床、轮廓控制数控车床等;按特殊或专门的工艺性能可分为螺纹数控车床、活塞数控车床、曲轴数控车床等;按刀架数量可分为单刀架数控车床和双刀架数控车床;另外也有把车削中心列为数控车床一类的。

4.数控车床的典型结构

下面主要介绍全功能型数控车床的典型结构。

如图4-1所示,MJ-50数控车床为两坐标连续控制的全功能卧式车床。床身14为平床身,床身导轨面上支承着30°倾斜布置的床鞍13,排屑方便。导轨的横截面为矩形,支承刚性好,且导轨上配置有导轨防护罩8。床身的左上方安装有主轴箱4,主轴由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免去变速传动装置,因此主轴箱的结构变得十分简单。为了快速而省力地装夹工件,主轴卡盘3的夹紧与松开是由主轴尾端的液压缸来控制的。床身右方安装有尾座12。滑板的倾斜导轨上安装有回转刀架11,其刀盘上有10个工位,最多安装10把刀具。滑板上分别安装有X轴和Z轴的进给传动装置。

为方便对刀和刀具检测,主轴箱前端面上可安装对刀仪2,用于机床的机内对刀。检测刀具时,对刀仪转臂9摆出,其上端的接触式传感器测头对所用刀具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对刀仪转臂摆回至图4-1所示的原位,且测头被锁在对刀仪防护罩7中。

(1)主轴结构与主传动系统

1)主轴结构。图4-3所示为MJ-50数控车床的主轴箱结构,主轴交流伺服电动机(11kW)通过带轮15把运动传给主轴7。主轴采用两支承结构,前支承由一个双列圆柱滚子轴承11和一对角接触球轴承10组成,双列圆柱滚子轴承11用来承受径向载荷,两个角接触球轴承一个大口朝向主轴前端,另一个大口朝向主轴后端,用来承受双向的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前支承轴承的间隙用螺母8来调整。螺钉12用来防止螺母8回松。主轴的后支承为双列圆柱滚子轴承14,轴承间隙由螺母1和6来调整。螺钉17和13是防止螺母1和6回松的。主轴的支承形式为前端定位,主轴受热膨胀向后伸长。前后支承所用双列圆柱滚子轴承的支承刚性好,允许的极限转速高。前支承中的角接触球轴承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荷,且允许的极限转速高。主轴所采用的支承结构适宜高速大载荷切削的需要。主轴的运动经过同步带轮16和3以及同步带2带动脉冲编码器4,使其与主轴同速运转。脉冲编码器用螺钉5固定在主轴箱体9上。

978-7-111-41219-9-Chapter04-3.jpg

图4-3 MJ-50数控车床的主轴箱结构

1、6、8—螺母 2—同步带 3、16—同步带轮 4—脉冲编码器 5、12、13、17—螺钉 7—主轴 9—主轴箱体 10—角接触球轴承 11、14—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15—带轮

2)主传动系统。数控车床主运动要求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有足够的驱动功率,主轴回转轴心线的位置准确稳定,并有足够的刚性与抗振性。

全功能型数控车床的主轴变速是按照加工程序指令自动进行的。为确保机床主传动的精度,降低噪声,减轻振动,主传动链要尽可能地缩短;为保证满足不同的加工工艺要求并能获得最低切削速度,主转动系统应能无级地大范围变速;为提高端面加工的生产率和加工质量还应能实现恒切削速度控制。此外,主轴应能配合其他构件实现工件自动装夹。

图4-4所示为MJ-50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其中主运动传动系统由功率为11kW的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经一级1∶1的带传动带动主轴旋转,使主轴在35~13500r/min的转速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主轴箱内部省去了齿轮传动变速机构,因此减小了齿轮传动对主轴精度的影响,并且维修方便。另外,在主轴箱内还安装有脉冲编码器,主轴的运动通过同步带轮以及同步带1∶1地传到脉冲编码器。当主轴旋转时,脉冲编码器发出检测脉冲信号给数控系统,使主轴电动机的旋转与刀架的切削进给保持同步关系,即实现加工螺纹时主轴转一转,刀架Z向移动一个工件导程的运动关系。

978-7-111-41219-9-Chapter04-4.jpg

图4-4 MJ-50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

(2)进给传动系统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是用数字控制XZ坐标轴的直接对象,工件最后的尺寸精度和轮廓精度都直接受进给运动的传动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为此,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应充分注意减小摩擦力,提高传动精度和刚度,消除传动间隙以及减小运动件的惯量等。

为使全功能型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达到高精度、快速响应、低速大转矩等要求,一般采用交、直流伺服进给驱动装置,通过滚珠丝杠螺母副带动刀架移动。刀架的快速移动和进给移动为同一条传动路线

如图4-4所示,MJ-50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分为X轴进给传动和Z轴进给传动。Y轴进给由功率为0.9kW的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经20∶24的同步带轮传动到滚珠丝杠,其螺母带动回转刀架移动,滚珠丝杠螺距为6mm。Z轴进给由功率为1.8kW的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经24∶30的同步带轮传动到滚珠丝杠,其上螺母带动滑板移动,滚珠丝杠螺距为10mm。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轴向间隙可通过预紧方法消除,预紧载荷以能有效地减小弹性变形所带来的轴向位移为度,过大的预紧力将增大摩擦阻力,降低传动效率,并使寿命大为缩短。所以,一般要经过几次仔细调整才能保证机床在最大轴向载荷下,既消除间隙,又能灵活运转。目前,丝杠螺母副已由专业厂生产,其预紧力由制造厂调好后供用户使用。

(3)机床尾座图4-5所示为MJ-50数控车床出厂时配置的标准尾座结构简图。尾座体的移动由滑板带动实现。尾座体移动后,由手动控制的液压缸将其锁紧在床身上。

978-7-111-41219-9-Chapter04-5.jpg

图4-5 MJ-50型数控车床尾座结构简图

1—顶尖 2—尾座套筒 3—尾座体 4—活塞杆 5—端盖 6—移动挡块 7—固定挡块 8、9—确认开关 10—行程杆

在调整机床时,可以手动控制尾座套筒移动。顶尖1与尾座套筒2用锥孔连接,尾座套筒可带动顶尖一起移动。在机床自动工作循环中,可通过加工程序由数控系统控制尾座套筒的移动。当数控系统发出尾座套筒伸出的指令后,液压电磁阀动作,压力油通过活塞杆4的内孔进入套筒液压缸的左腔,推动尾座套筒伸出。当数控系统指令其退回时,压力油进入套筒液压缸右腔,从而使尾座套筒退回。

尾座套筒移动的行程,靠调整套筒外部连接的行程杆10上面的移动挡块6来完成。图中所示移动挡块的位置在右端极限位置时,套筒的行程最长。

当套筒伸出到位时,行程杆上的移动挡块6压下确认开关9,向数控系统发出尾座套筒到位信号。当套筒退回时,行程杆上的固定挡块7压下确认开关8,向数控系统发出套筒退回的确认信号。

(4)自动回转刀架数控车床的刀架是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直接影响机床的切削性能和工作效率。回转式刀架上回转头各刀座用于安装或支持各种不同用途的刀具,通过回转头的旋转、分度和定位,实现机床的自动换刀。回转刀架分度准确,定位可靠,重复定位精度高,转位速度快,夹紧性好,可以保证数控车床的高精度和高效率。

按照回转刀架的回转轴相对于机床主轴的位置,可分为立式和卧式回转刀架。

1)立式回转刀架。立式回转刀架的回转轴垂直于机床主轴,有四方刀架和六方刀架等外形,多用于经济型数控车床上。

2)卧式回转刀架。卧式回转刀架的回转轴与机床主轴平行(图4-1),可径向与轴向安装刀具。径向刀具多用作外圆柱面及端面加工,轴向刀具多用作内孔加工。回转刀架的工位数最多可达到20个,常用的有8、10、12、14工位四种。刀架回转及松开、夹紧的动力可采用全电动、全液压、电动回转与松开—碟形弹簧夹紧、电动回转—液压松开与夹紧等。刀位计数采用光电编码器。由于回转刀架的机械结构复杂,使用中故障率相对较高,因此在选用及使用维护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MJ-50数控车床的自动回转刀架为卧式回转刀架的结构,其转位换刀过程为:当接收到数控系统的换刀指令后,刀盘松开—刀盘旋转到指令要求的刀位—刀盘夹紧并发出转位结束信号。在机床自动工作状态下,当指定换刀的刀号后,数控系统可以通过内部的运算判断,实现刀盘就近转位换刀,即刀盘可正转也可反转。但当手动操作机床时,从刀盘方向观察,只允许刀盘顺时针转动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