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影响金属液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金属液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摘要】:通过铸造工作者长期的铸造生产实践和各种科学实验得知,各类金属的流动性受热物理特性和合金成分、初晶形状、温度、微量元素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熔化热对金属液的流动性的影响最大,其值越高,流动性就越好。3)当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相同时,其金属液的流动性则与结晶时初晶的形状有关。

影响金属液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通过铸造工作者长期的铸造生产实践和各种科学实验得知,各类金属的流动性受热物理特性和合金成分(即合金在相图中的位置)、初晶形状、温度、微量元素等因素的影响。

1.热物理特性的影响

热物理特性包括熔化热、比热容和导热性。其中,熔化热对金属液的流动性的影响最大,其值越高,流动性就越好。比热容越大,流动性也越好;而导热性越好,则流动性越差。

2.合金成分的影响

1)在铝硅系合金中,其成分在共晶点处(硅的质量分数达15%)的合金,流动性最好,在亚共晶点处的合金,则流动性最差。这是因为作为主要合金化元素Si的熔化热比其基体金属Al的熔化热大。多数的Al-Cu系、Al-Mg系、Al-Si-Mg系等合金,因其结晶间隔大,作为主要合金化元素的Cu、Mg、Zn等的熔化热都很小,冷却凝固时结晶几乎在截面上同时进行,已凝固的树枝状组织阻碍了内部合金液的流动,导致流动性变坏。但在Al-Cu系合金中,与纯铝共晶的成分(wCu为15%),其流动性试样长度仍显示出最大值,原因是它们的结晶特性不同,共晶成分的合金结晶为等轴柱状晶,有利于金属液的流动,非共晶成分的合金结晶为树枝状晶,阻碍金属液的流动。

2)合金成分决定合金结晶温度间隔(范围)的大小,结晶温度间隔越小(即准固相区温度范围越小)的合金成分,流动性就好。

3)当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相同时,其金属液的流动性则与结晶时初晶的形状有关。如果初晶为柱状且细小,由于在其接触、融合后产生收缩应力时,会结晶出很多固相,因而使准固相线温度降低,使合金液的流动性变好,流动阻力减小;反之,如结晶时初晶的形状为树枝状且粗大,成长又快,则合金液的流动性就变差,流动阻力也增大。因此,在结晶时初晶为树枝状并粗大的合金液中可加入微量的Ti、B、P等晶粒细化剂,改变其初晶的结晶形状并使晶粒细化,就可以改善合金液的流动性。

3.合金比热容、密度、热导率的影响

合金的比热容和密度越大,热导率越小,则在相同的过热温度下,其流动性就好。

4.铸型温度和浇注温度的影响

在不影响合金性能和不产生铸造缺陷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合金液的浇注温度和铸型温度,可提高合金液的流动性。

5.合金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影响

合金液的粘度和表面张力越大,则合金液的流动性下降,反之就升高。

6.铸型的热物理特性的影响

若铸型的导热性好或热容量大,合金液浇入后,流动性则下降。如在保证铸件(铸锭)力学性能和致密性的前提下,改变铸型材质,即改用或添加一些导热性差或热容量小的材料,降低合金液的冷凝速度,就可提高其流动性。

7.浇注方法和浇注速度的影响

采用离心浇注,反重力真空吸铸比在大气压下的重力浇注,合金液的流动性好。浇注速度越快,流动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