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涤纶织物燃烧后残炭特征分析

涤纶织物燃烧后残炭特征分析

【摘要】:图6-9和图6-10为未涂层和LBL组装涂层涤纶织物经垂直燃烧后残炭形貌和残炭的FTIR光谱。涂层涤纶织物会产生更多的残炭,残炭主要是膨胀炭层,存在较多的微孔。阻燃处理前后,涤纶织物都存在1606cm-1处C=C键残炭特征吸收峰。结果表明,CH/APP膨胀阻燃涂层在涤纶织物表面会发挥凝聚相促进涤纶织物成炭的作用,有利于涤纶织物的抗熔滴。

图6-9和图6-10为未涂层和LBL组装涂层涤纶织物经垂直燃烧后残炭形貌和残炭的FTIR光谱

图6-9 未包覆和LBL组装包覆涤纶织物残炭形貌

图6-10 垂直燃烧后涤纶织物残炭FTIR光谱

从图6-9中可以看出,未涂层涤纶织物的残炭表面存在裂纹和较大的孔洞。经LBL组装涂层后的涤纶织物与未涂层相比,其形态有明显变化。如图6-9(b)和图6-9(c)所示,PET-1BL和PET-5BL残炭表面仍然存在一些大孔。与未涂层涤纶的残炭相比,PET-1BL和PET-5BL出现了一些小的微孔,这可能是由于CH和APP的膨胀阻燃作用引起的。如图6-9(d)~(f)所示,随着BL的增加,膨胀炭层厚度逐渐增加,膨胀型阻燃效果更加明显,但炭层表面仍有大于20μm的微孔存在,不利于阻隔外部传热和内部可燃气体的扩散。涂层涤纶织物会产生更多的残炭,残炭主要是膨胀炭层,存在较多的微孔。可能是LBL组装CH/APP涂层赋予涤纶织物的优异抗熔滴性能,但阻燃性不理想(LOI小于27%)的原因。LBL组装涂层涤纶织物将促进形成具有大量微孔的膨胀炭层,不利于抑制热传递和可燃气体扩散,因此,赋予涤纶织物优异的抗熔滴性能,但对阻燃性能的改善并不明显。

由图6-10可以看出,经LBL阻燃处理后涤纶织物燃烧残炭的FTIR光谱与未处理涤纶织物残炭相比变化明显。阻燃处理前后,涤纶织物都存在1606cm-1处C=C键残炭特征吸收峰。然而在阻燃处理后涤纶织物残炭红外光谱中出现了1042cm-1和958cm-1两个吸收峰,分别对应的是P—O—C和P—O—P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结果表明,CH/APP膨胀阻燃涂层在涤纶织物表面会发挥凝聚相促进涤纶织物成炭的作用,有利于涤纶织物的抗熔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