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MSTP基本原理详解

MSTP基本原理详解

【摘要】:图11.31MSTP的功能模型GFP:通用成帧规程 PPP:点到点协议 HDLC:高级数据链路协议LAPS:链路接入规程 RPR:弹性分组环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能够支持的三类业务及其到VC的映射处理方法如下。MSTP 可适应多种网络拓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自问世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历程:第一代MSTP仅提供以太网点到点透传功能;第二代MSTP引入了以太网二层交换功能以提高带宽利用率和用户接入能力;第三代MSTP融合了弹性分组环(RPR)技术,在以太网和SDH 之间引入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和RPR 来处理以太网的按需带宽(BoD)和QoS等要求,并引入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规程(LCAS)来增加虚容器带宽分配的灵活性和效率。MSTP 充分利用了SDH技术对传输数据流提供的强大保护恢复能力和较小的延时性能,并结合了网络二层乃至三层的数据业务处理能力,即将传送节点与各种业务节点融合在一起,构成业务层和传送层一体化的多业务节点。

1.MSTP的功能模型

除了具有标准的SDH 处理功能外,MSTP还增加了ATM 处理模块和以太网处理模块,但其核心模块仍然是基于SDH 的虚容器通道。MSTP 的功能模型如图11.31所示,各类业务信号首先映射进SDH 的虚容器VC中,然后以VC为单位实现交叉连接等功能。

图11.31 MSTP的功能模型

GFP:通用成帧规程 PPP:点到点协议 HDLC:高级数据链路协议LAPS:链路接入规程 RPR:弹性分组环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

能够支持的三类业务及其到VC的映射处理方法如下。

(1)TDM 业务

包括传统的PDH 接口和SDH 接口(STM-N)。PDH 信号按照传统的SDH 复用映射过程映射进VC。

(2)ATM 业务

ATM 信号经过ATM 层处理后可以直接映射进VC,也可以再经MPLS 处理层和/或RPR 处理层后封装成GFP或PPP/HDLC或LAPS帧,最后映射进VC。

(3)以太网业务

可以经多种处理方式映射进VC。①以太网数据直接封装成GFP 或PPP/HDLC 或LAPS帧,然后映射进VC;②以太网数据经过二层交换处理后封装成GFP或PPP/HDLC 或LAPS帧,然后再映射进VC;③在上述两种方式基础上增加MPLS和/或RPR 层的处理功能,以提高带宽分配的灵活性和效率。

2.MSTP的特点

①具有强大的业务接入能力,并能提供QoS保障。MSTP支持TDM 业务、ATM 业务和以太网业务。

②增强了带宽管理能力和流量控制机制。MSTP通过引入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规程(LCAS)来增强带宽分配的灵活性和效率;还可以利用内嵌分组网协议的统计复用技术和流量控制机制,支持流量工程,进一步提高带宽利用率。

③提供多种保护和恢复机制。MSTP在不同的网络层次可以采用不同的业务保护功能,并可对不同层次的保护机制进行协调,进一步提高网络生存性。

④具有灵活的组网能力和高可扩展性。MSTP 可适应多种网络拓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