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电阻率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电阻率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摘要】:电阻率法作为一种方便、无损、低廉的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应用已经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土体的电阻率特性主要取决于土体的类型、成分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物理特性。于小军、刘松玉探讨了电阻率测试技术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中的应用。董晓强等把电阻率法推广至交流阻抗法,来研究粉土的基本阻抗参数同含水量的关系,并得到预测含水量的关系式。

电阻率法作为一种方便、无损、低廉的方法在岩土工程中的研究应用已经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土体的电特性参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如可反映土体的含水量、孔隙率饱和度、含盐量、压实度、固结度、液化性及渗透性等。这些研究成果表明,土体的电阻率特性主要取决于土体的类型、成分以及其他一些基本物理特性。

Campanella和Weemees (1990)研制并应用一种电阻率静力触探头(RCPTU)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得到了电阻率随不同深度、不同土层的变化趋势,发现电阻率的变化趋势与静力触探摩阻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Salish Saner、NamikCagatay和MahamaduSumani(1997)对高含盐量土体的电阻率及结构因子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含盐量与电阻率和结构因子之间的变化规律。

Fukue等(1999)研究了含有不同KCl和NaCl及油等的黏土和砂的电阻率与所通过电流的关系,得出了含有不同成分的土在不同电流下电阻率的数值。

Delaney、Peapples和Arcone(2001)研究了冻土和油污染土的电阻率随深度的变化,探讨了不同土体电阻率受温度的影响,冻土中冰的含量与电阻率的关系及油的污染对电阻率的影响。

G.L.Yoon和Jun BoumPark (2002)研制了用于测量污染土的电阻率探头,他们将韩国3种典型砂质黏土与取自韩国最大工业废弃填埋场的废弃物滤液进行混合后,来研究电阻率静力触探对污染土的测试灵敏度。

Rowe和Shang (2002)用介电常数法分别研究了受CaCl2、NaCl、MgCl2和酸污染的垃圾填埋场在污染前后渗透性的变化。

Shang和Rowe(2003)应用土体的电特性对垃圾填埋场的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垃圾填埋场受不同成分的污染时的介电特性进行了研究。

缪林昌、刘松玉(2001)研究了水泥土电阻率与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水泥掺入比的关系,并把电阻率法应用于水泥粉喷桩的检测中。

于小军、刘松玉(2003)探讨了电阻率测试技术在水泥土深层搅拌法中的应用。

于小军(2004)、顾明芬 (2005)分别对水泥土电阻率结构模型,水泥土电阻率、结构因子和形状因子随水泥土龄期、水泥掺入量、水灰比、含水量、饱和度、抗压强度等因素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区域性的相关关系。

魏小胜等(2004)采用电阻率法研究了水泥水化过程,建立了不同水灰比水泥浆基体的电阻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曲线。

郭秀军、武瑞锁、贾永刚(2005)测得了在含有油-水-有机质相互作用下土电阻率的变化规律。

郭秀军、贾永刚、黄潇雨等(2004)针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中常用的4类电极排列方式,利用有限元方法二维正演模拟建立了均质土坡滑面、软弱夹层滑面、堆积层滑面、构造破碎带滑面的标准地电模型剖面,提出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斜坡问题探测数据有效处理的设计比值参数方法。

韩立华、刘松玉等(2006)利用电阻率法进行了室内模拟污染土的检测,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白兰、周仲华等(2008)分析了污染土对电阻率有影响的可能因素,证实了电阻率法可检测黄土的污染范围和程度。

蔡国军、刘松玉等(2009)将电阻率静力触探 (RCPT)应用于地基处理效果评估、地基液化评价和压实土质量的控制中,并得到了相关规律。基于电阻率静力触探分析了海相软黏土的电阻率指标与矿物成分、离子含量、胶结特性和氧化环境间的关系。

曾晓辉、隋同波等(2009)基于水泥水化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电阻率的增长和强度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采用水泥水化24h的电阻率快速推测28d水泥强度的方法。

查甫生、刘松玉、杜延军等(2010)发现基质吸力与电阻率结构参数之间存在良好的关系,利用这种抛物线关系可以准确预测出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

董晓强等(2012)把电阻率法推广至交流阻抗法,来研究粉土的基本阻抗参数同含水量的关系,并得到预测含水量的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