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铼钛异种金属直接电子束焊优化技术

铼钛异种金属直接电子束焊优化技术

【摘要】:装配焊接前,钛和铼管接头均用丙酮清洗去除油脂,在真空室中,进行电子束焊。图4-2-35 铼-钛电子束焊焊接接头电子束焊接头的性能 具有复合过渡层铼-钛电子束焊接头形貌,如图4-2-37所示。中间部分为铼管,两端为7715D钛合金。焊接接头经X射线探伤合格,没有发现裂纹及其他超标缺陷。使用氮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试验压力2MPa,保压15min,焊缝没有发生泄漏。

铼钛物理性能和结晶体化学性能差异大,固溶度低,焊缝容易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由铼-钛相图4-2-33可知,在焊缝中靠铼侧熔合区会产生Ti5Re24化合物;靠近钛侧含有10%~15%铼(质量分数)的淬火组织中则生成ω脆性相;使接头的塑韧性下降,导致产生裂纹。铼钛EBW必须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在接合面制备中间过渡层以抑制脆性相产生;铼-钛两者的熔点(Re 3453K,Ti1800K)和比热不同,需控制接头两侧的热输入,保证两者可靠熔化,以形成对称的熔核或控制焊缝金属的熔合比。

(1)过渡层合金的设计 铼钛焊接中间过渡层合金的选用遵循以下原则:

1)应与铼、钛形成固溶体,能有效抑制Ti5Re24化合物。

2)中间过渡层材料的熔点应介于铼钛熔点之间,其原子半径、电负性等方面比较接近,选择处于周期表中ⅣB、ⅤB、ⅥB、ⅦB族的元素。

3)基于铼钛、铼钼相图分析,确定中间过渡层钼-铼-钛三元合金系。

4)基于试验分析确定复合过渡层合金铼-钼-钛的比例:铼25%~30%、钼55%~60%、钛10%~20%。

(2)复合过渡层制备 将配置的Re、Mo、Ti合金粉末用有机粘结剂涂敷在钛合金上,干燥固化后,进行真空电子束熔炼,直接在钛合金基体制备复合过渡层。真空电子束自动控制熔炼制备焊接参数为:加速电压50kV,束流15~25mA,聚焦电流500mA;加热时间1~3min,速度150mm/min,电子枪真空度2.2×10-3Pa,真空室真空度2.2×10-3Pa。束流加载曲线如图4-2-34所示。

978-7-111-46212-5-Part04-97.jpg

图4-2-33 铼-钛相图

978-7-111-46212-5-Part04-98.jpg

图4-2-34 束流加载曲线

a)束流加载 b)分束扫描熔炼

复合过渡层的熔炼过程分三个阶段:预热、加热和稳定化处理。0~t1时间内,预热;小束流加热,防止粉末金属大量飞溅;t1t2时间内,大束流加热,过渡层金属粉末全部熔化;t2t3时间,减小束流,成分均匀处理;预热束流4~5mA,预热时间30s,熔炼束流15~25mA,熔炼加热时间1~3min,均匀化处理束流5~10mA,均匀化处理时间0.5~1min;电子束扫描熔炼速度140~160mm/min。

(3)接头设计 根据接头装配尺寸要求,对Ti棒端的Re-Mo-Ti熔敷层进行精密加工,铼管内孔研磨加工,再将两者组装在一起,Ti/过渡层/Re焊接接头如图4-2-35所示。装配焊接前,钛和

管接头均用丙酮清洗去除油脂,在真空室中,进行电子

束焊。

(4)电子束焊工艺 主要工艺如下:

1)电子束焊的焊接参数为:加速电压60kV,聚焦电流598mA,焊接速度9.89mm/s,真空度2.2×10-3Pa,真空室真空度2.2×10-3Pa,预热束流4~5mA,预热时间8s,焊接束流16mA,焊接时间4s。

2)控制铼-钛接头两侧的热输入比为9∶1。热输入分配如图4-2-36所示。

978-7-111-46212-5-Part04-99.jpg

图4-2-35 铼-钛电子束焊焊接接头

(5)电子束焊接头的性能 具有复合过渡层铼-钛电子束焊接头形貌,如图4-2-37所示。中间部分为铼管,两端为7715D钛合金。

978-7-111-46212-5-Part04-100.jpg

图4-2-36 铼-钛接头两侧的热输入控制

978-7-111-46212-5-Part04-101.jpg

图4-2-37 具有复合过渡层的铼-钛电子束焊焊接接头

焊后对铼-钛焊接接头进行真空热处理,改善接头性能,在真空炉中1323K温度下保温60min随炉冷却。焊接接头经X射线探伤合格,没有发现裂纹及其他超标缺陷。使用氮气进行气密性试验合格,试验压力2MPa,保压15min,焊缝没有发生泄漏。水压试验合格,压力3MPa,保压15min,焊缝没有发生泄漏。铼-钛焊接接头的强度为CVD铼的强度的94%,满足设计技术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