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固体的表面亥姆霍兹自由能、固-液界面亥姆霍兹自由能尚无合适的测定方法,但通过接触角,即可判断一种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杨氏方程虽然可以对钎焊过程进行近似的描述,杨氏方程也可以从能量和力学的角度在平衡条件下推导,但必须指出的是,在钎焊过程中,液态钎料和固态母材界面会发生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表面润湿、铺展就更为复杂。4)在液态钎料组元和母材组元之间的化学反应。......
2025-09-29
图3-1-11 钎料-母材-钎剂系统平衡时的界面张力
去除氧化膜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钎剂。当用钎剂去除了母材和钎料表面的氧化膜后,液态钎料就可以和母材金属直接接触,从而改善润湿性。钎剂改善钎料润湿性的原因可用杨氏方程解释(图3-1-11),当钎料和金属表面覆盖了一层钎剂后,它们之间的界面张力发生了变化,液态钎料终止铺展时的平衡方程为
式中 σSF——固体同液态钎剂的界面张力,单位为N/m;(https://www.chuimin.cn)
σLF——液态钎料与液态钎剂间的界面张力,单位为N/m;
σSL——液态钎料与母材间的界面张力,单位为N/m。
由式(3-1-40)可以看出,要提高润湿性,即减小θ角,必须增大σSF,减小σLF和σSL。钎剂的作用,除能清除母材表面氧化物使σSF增大外(满足σSF>σSV),也能减小液态钎料的界面张力σLF。液态钎剂降低液态钎料表面张力的作用机制可用Antonoff规则解释:两相互饱和的液相所构成的液-液界面张力为二者表面张力之差,即
σa,b=σa-σb (3-1-41)
Gibbs从表面能的观点导出类似的规律。他认为,高表面能液体为较低表面能的液体饱和时,低表面能的液体将在高表面能液体上吸附,使表面能降低。在钎焊过程中,若施加钎剂时,液态钎料的表面张力就从液-气表面张力转化为液-液界面张力。根据Antonoff规则和产生表面张力的密度差条件,一定有σLF<σLV。另一方面,钎剂中若存在重金属化合物,根据Gibbs的观点,可以得出在液态钎剂和液态钎料、固体母材之间,会发生钎剂中的金属离子的传质过程。当钎剂和钎料发生传质现象时,可使钎料合金化;当钎剂和母材发生传质现象时,可降低固-液界面张力(σSL),使钎料润湿性增加。因此,施加钎剂可显著提高钎料的润湿性。
相关文章
由于固体的表面亥姆霍兹自由能、固-液界面亥姆霍兹自由能尚无合适的测定方法,但通过接触角,即可判断一种液体对固体的润湿性。杨氏方程虽然可以对钎焊过程进行近似的描述,杨氏方程也可以从能量和力学的角度在平衡条件下推导,但必须指出的是,在钎焊过程中,液态钎料和固态母材界面会发生相互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表面润湿、铺展就更为复杂。4)在液态钎料组元和母材组元之间的化学反应。......
2025-09-29
当用薄的Cu膜替代厚的Cu箔时,薄膜上焊料润湿反应中会出现金属间化合物形态的极大改变。图3.12所示为沉积有100 nm Ti膜的氧化后Si晶片上沉积的870 nm厚的Cu薄膜与SnPb共晶焊料在200℃进行10 min润湿反应后的横截面SEM图像。图3.13所示为夹在两个具有Au/Cu/Cr三层薄膜结构的Si晶片之间的一片SnPb共晶焊料的横截面SEM图像。当这个现象发生时,焊料会与未润湿的基板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去润湿现象。当全部的Cu薄膜都被反应掉时,笋钉状Cu6 Sn5熟化过程变成保守型。......
2025-09-29
图3-1-7 Fe-Ag二元合金相图大量研究表明,钎料和母材的成分对润湿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钎焊过程中的液态钎料和固态母材是否有相互作用。其规律性可表述为钎料和母材在液态和固态均不相互作用,则它们的润湿性很差;若钎料和母材能相互溶解或形成化合物,则液态钎料能较好地润湿母材。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于那些与母材无相互作用因而润湿性差的钎料,通过在钎料中加入能与母材形成共同相的合金元素,可以改善它对母材的润湿性。......
2025-09-29
钎焊时,对液态钎料的要求主要不是沿固态母材表面的自由铺展,而是填满钎缝的全部间隙。拉普拉斯方程为研究钎料的填缝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间隙处于水平位置,液态钎料填缝时的附加压力与重力垂直,所以重力不起抵消附加压力的作用。......
2025-09-29
根据使用钎料的不同,美国焊接学会将钎料液相线温度高于450℃的钎焊称为硬钎焊,钎料液相线温度低于450℃的钎焊称为软钎焊。据考古发现,钎焊方法早在5000多年前就出现了,而硬钎焊方法的出现要早于软钎焊。因此,要区分硬钎焊和软钎焊方法,还是以450℃分类较为科学。......
2025-09-29
图1.9所示为在陶瓷基板上沉积有100 nm Au/500 nm Cu/300 nm共沉积Cu-Cr的薄膜金属化层与95Pb5Sn焊球互连的结构示意。共混的Cu-Cr薄膜与高铅焊料共存时相当稳定。因为共混的Cr-Cu不仅提高了Cr和Cu之间的黏附性,也能够抵抗剥落,这表示如果用Cu/Cr的层状结构代替共混的Cu-Cr/Cr,则可能会发生Cu3 Sn的剥落现象。而这很有可能是共混的Cu-Cr中微观结构的互锁使剥落延迟。图3.18共混Cu-Cr薄膜的选定区域电子衍射图案图3.19三层薄膜结构的明场横截面TEM图像......
2025-09-29
如图3.23所示,1次回流后,Cu层被反应消耗并转化为Cu6 Sn5,而Ni层则保持了最初状态。显然,在多次回流后,Cu/Ni/Al UBM层与共晶SnAgCu焊料间无法保持稳定。图3.22A l/Ni/Cu薄膜上经过1次、5次、10次和20次回流后的共晶SnAgCu焊料样品的横截面SEM背散射图像熔融的无铅焊料对Ni的溶解是不均匀的,且似乎是从Ni表面上的某些缺陷点上开始形成,随后横向扩散最终形成斑点。图3.24~分别为Al/Ni/Cu薄膜上的SnAgCu共晶焊料在260℃下退火5、10和20 min后的SEM背散射图像。......
2025-09-29
离型剂是为防止成型的复合材料制品在模具上黏着,而在制品与模具之间施加一类隔离膜,以便制品很容易从模具中脱出,同时保证制品表面质量和模具完好无损。离型剂分为内部润滑性和外部润滑性两类。对于成型形状复杂的大型制品常与溶液型离型剂复合使用。......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