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晶闸管式弧焊逆变器技术优化探析

晶闸管式弧焊逆变器技术优化探析

【摘要】: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晶闸管式弧焊逆变器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它的频率低,控制性欠佳,有噪声,功率因数低,逐渐为后起之秀——场效应晶体管式、IGBT式弧焊逆变器所代替,但在世界上仍有一定地位。为使逆变器正常工作,务必保证t2~4和t5~7时间间隔均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tq。

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晶闸管式弧焊逆变器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弧焊逆变器从中等容量发展到大容量;从焊条电弧焊发展到CO2/MAG焊、埋弧焊和电阻焊;从直流发展到矩形波交流焊;从电子控制发展到微机、数字化控制等,逆变频率从几千到数万赫兹。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它的频率低,控制性欠佳,有噪声,功率因数低,逐渐为后起之秀——场效应晶体管式、IGBT式弧焊逆变器所代替,但在世界上仍有一定地位。

1.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

晶闸管式弧焊逆变器主要组成、结构形式和基本原理框图,与图1-2-27和图1-2-29所示基本相同。其不同点是以快速开关晶闸管为逆变主电路的功率开关管;采用触发控制驱动电路和“定宽调频”调节控制体制。下面以串联半桥式逆变主电路为例,说明其结构原理特点,如图1-2-30a所示。

当VT1导通、VT2为关断时,C5,6经VT1、W1放电i1uC5,6逐渐下降至零,C5,6的电能变成W1磁能;磁能向C5,6反向充电,出现负uC5,6,如图1-2-30c所示。与此同时,输入整流器经VT1、W1C7,8充电i1i1′+i1构成了t1~2区间(图中1~2时间间隔)W1中的正半波i1,在C5,6被反向充电后经W1、VD3反向放电,又由T释放磁能对其正向充电。i1′的方向与前相反,构成了t2~3区间负半波i1。在t2~3区间随着C5,6的反向放电及正向充电,uC5,6由负变正为UT。在uC5,6出现负区间使VT1关断。W1电流i1只振荡一周。振荡电路能耗,i1正半波幅值比负半波大。等到VT2导通(在时刻t4)VT1关断,工作过程与上述相似,C7,8经→VT2、W1放电(电流i2″)→T释放磁能向C7,8反向充电,出现uC7,8负值,使VT2关断。与此过程同时C5,6充电i2i2′、i2i1′、i1反向,由i2′+i2构成W1t4~5区间负半波i2。同理,t5之后,i2变正,uC7,8由负增为正UT。这样,当VT1和VT2交替通、断一次,就在T出现一个周波电流。周而复始,不断循环,每秒钟通断次数决定逆变器工作频率。

为使逆变器正常工作,务必保证t2~4t5~7时间间隔均大于晶闸管的关断时间tq

978-7-111-46212-5-Part01-90.jpg

图1-2-30 串联半桥式逆变主电路原理及其控制框图与波形图

a)逆变主电路原理图 b)PFM控制框图 c)关键器件电流电压波形图

2.PFM控制调节原理

图1-2-30b所示为PFM方式原理框图,由稳压辅助电源、恒定脉宽发生器、“电压—频率转换”(V/F)、软起动、分频器、检测放大、保护电路等组成。由恒定脉宽发生器产生触发脉冲信号,经“电压—频率转换”(V/F)电路,进入分频器和驱动电路,获得相差180°两组触发脉冲信号,实现对功率逆变转换、电特性和输出波形的“定宽调频”控制调节。

978-7-111-46212-5-Part01-91.jpg

图1-2-31 ZX7—400弧焊逆变器的外特性

3.应用与产品

晶闸管式弧焊逆变器的应用范围较宽,从焊条电弧焊到CO2/MAG/MIG焊、等离子弧焊、埋弧焊和电阻焊;从直流到脉冲焊、矩形波交流焊;从电子控制到微机、数字化、智能控制均有应用。产品ZX7—315、ZX7—400、ZX7—500、ZX7—630、ZX7—1000、ZX7—1250系列具有相应规格的平特性、多特性型号。ZX7系列的下降外特性如图1-2-3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