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低于Ms点温度下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叫作马氏体转变,其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用符号M表示。片状马氏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和韧性很差,脆性大。与前两种转变不同,马氏体的转变冷却只进行到室温,这时奥氏体不能全部转变为马氏体,还有少量的奥氏体未发生转变而残留下来,称为残余奥氏体。......
2025-09-29

图6-16 准谐振变换器开关管漏极电压波形
所谓准谐振电路是在方波转换器的开关转换瞬间实现极低的损耗,故称为“准谐振”。实现准谐振方式的关键是保证主开关在VDS的电压极小值时将主开关开通。要检测这个最小值,可采用检测振荡变压器辅助绕组电压的方法,快速地检测开关管VDS电压的极小值。
MOSFET各个极存在寄生电容,由于这些电容的存在,在硬开关转换过程中,会产生振荡,这种振荡就是损耗产生的原因。同样,变压器各绕组间、层与层之间,都存在有寄生电容,在一个时钟周期里MOSFET的导通和关断会产生很大的电流尖峰,电流尖峰含有很多谐波,从而产生EMI,污染了环境。
如果不用固定时钟来初始化导通时间,而利用电路测量开关管漏-源极电压的最低值,就在这时启动开关管的导通时间,结果就会由于寄生电容被放电到最小电压,峰值导通电流将会最小化,这时被称为准谐振开关,由于寄生电容没有放电,因此,尖峰电流不会出现。这种电源的调节是通过改变电源的工作频率来实现的。不管当时的负载或电路电压是多少,MOSFET始终保持电压在低谷时导通,因此,这种模式称为边界条件模式。准谐振也意味着零电压关断损耗。由于规定MOSFET会在谷值处进行转换,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会增加源-漏极间电容,以降低源-漏极电压的上升速度。较慢的源-漏极电压上升时间,会降低MOS-FET关断时漏极电流和漏极电压之间的电压/电流交叠,使得MOSFET的功耗更小,从而降低其开关管温度增强的可靠性。
实现零电压导通,这是减小开关损耗,降低EMI噪声最好的措施。一般只要增加磁通复位检测功能(通常是利用辅助绕组来实现),以便在检测到振荡电压达到最低点时打开开关管。但问题是工作频率是变化的,从而影响了设计参数的准确。设计参数包括:变换器的工作频率fs;一次绕组最大峰值电流IP(max);最低输入直流电压Vi(min);一次绕组电感量LP;二次绕组到一次绕组反激电压VOR等。在准谐振模式下,工作频率fs是变化的,因而使IP(max)和LP无法确定。图6-16所示为MOSFET的漏极电压在一个周期的漏极电压波形,由图可见,工作周期由3部分组成:TON、TOFF、TW。当开关管导通时,一次绕组有电流流动,电流将以VIN/LP的斜率增大。当电流达到LP(max)时,控制器将开关管关断。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ON由下式确定:

开关管关闭后,存储在变压器的能量将被传递到二次绕组。TOFF代表了二次绕组吸收能量的过程

式中,LS为二次绕组电感量,Ips为二次绕组峰值电流,Vout为输出电压,VDS为开关管漏-源极电压降。
设变压器一、二次绕组匝数比为N,即

有下列关系:

经计算将式(6-4)~式(6-6)代入式(6-2)得到

当二次绕组的能量释放完后,一次绕组上的感应电压VOR也消失。由于一次电感量LP和开关管的漏极电容CP及电阻组成一个RLC谐振电路,因此,感应电压变化为
VOR=VO-Rαt cos(2πfpt)(6-8)
式中,α是衰减因子,
,fp是谐振频率,f
由此得到开关管的漏极电压:

当
时
具有最小值,可得:

该值就是我们要求的TW,即

至此得到准谐振变换器的一个完整的工作周期T:
T=TON+TOFF+TW(6-12)(https://www.chuimin.cn)
则其工作`频率

对于反激式变换器的功率传递式:

对此式整理得到:一次绕组电感LP和电流IP

将式(6-15)代入式(6-13)可得:

式中,VIN、Po是已知的,准谐振效率η为0.9~0.96。对式(6-16)要求出IP值,还须确定VOR、CP、fs。
VOR是二次到一次的感应电压,它取决于开关管漏极击穿电压VDSS、最大直流输入电压VIN(max)等参数。在反激式准谐振模式下,为了实现零电压导通,VOR应取大一些。在800V的MOSFET,按下式确定:
ΔV是一次绕组漏感LLEAK与开关管的漏极电容CP所形成的尖峰电压有关,经验取值为0.2VDSS,则上式变为
CP是开关管漏极对地电容,属于谐振电容,与漏感LLEAK构成第1个谐振电路,与一次绕组的电感LP形成第2个谐振电路。第1个谐振电路决定开关管上的最高电压,第2个谐振电路决定开关管的导通时间TW。CP包括开关管的漏极电容Coss和分布电容,CP可以等于Coss。我们知道Coss会随VDS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当VDS特别小时,Coss才会有明显变化,当VDS=25V时,Coss不会有变化。第2种情况是开关管漏极外增加一个电容CD,这时CP由下式确定:

式中,LLEAK为一次绕组漏感,IP是一次绕组峰值电流。
整理式(6-19)可得:

取LLEAK=0.2LP,将值代入式(6-20),得到

根据计算将式(6-16)整理得

将式(6-22)代入式(6-21)最后得到:

从式(6-23)可以看出:较大的CP值可以抑制尖峰电压,但会增加损耗,也会形成EMI噪声。一般CP取100~1000pF之间,同时使用RCD钳位电路抑制这种尖峰电压。fs是系统的工作频率,对于准谐振模式,工作频率是变化的,在设计时,应以最低工作频率确定,通常fs取25k~50kHz。至此,3个量VOR、CP、fs都得到确定,将它们代入式(6-16)就可以算出IP,将IP代入式(6-15)算出LP。确定了这些参数后,下一步设计高频变压器、转换电路等重要电路。
关键参数计算只是理论计算,还需要结合实际经验的分析确定,要根据实际电路波形进行细致地调整,这样才能达到谐振变换器的高效率、低EMI、低THD的电源优势。
相关文章
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在低于Ms点温度下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叫作马氏体转变,其转变产物称为马氏体,用符号M表示。片状马氏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和韧性很差,脆性大。与前两种转变不同,马氏体的转变冷却只进行到室温,这时奥氏体不能全部转变为马氏体,还有少量的奥氏体未发生转变而残留下来,称为残余奥氏体。......
2025-09-29
2)单击选项卡组中的按钮打开控制板。注1:绘制螺旋扫描轮廓线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必须绘制中心线,该中心线将作为螺旋扫描的旋转轴,并且旋转轴与扫引轨迹的距离直接反映了螺旋特征的粗细状态。扫引轨迹必须为开放截面,且扫引轨迹任意点的切线不能与中心线垂直,否则会导致螺旋扫描创建失败。图4-56 图形中显示图4-57 可变螺距扫描注2:绘制螺旋扫描截面时应注意截面需要绘制在两条正交的中心线处,该处为扫引轨迹的起始点。......
2025-09-29
限位控制线路如图3-39所示。从图3-39可以看出,限位控制线路是在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控制电路中串接两个行程开关SQ1、SQ2构成的。图3-39 限位控制线路线路工作原理分析如下:首先,闭合电源开关QS。2)正向限位控制。当电动机反转驱动运动部件运动到行程开关SQ2处→SQ2常闭触头断开→KM2线圈失电→KM2主触头断开、常开辅助触头断开、常闭辅助触头闭合→KM2主触头断开使电动机断电而停转→运动部件停止反向运动。......
2025-09-29
比如,在页岩气超过3 500m深核心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尚未突破的现状下,为实现技术突破,政府可采取以下政策。将一些区块划出,作为页岩气开发特区,以优惠的条件对外招标,进行开采,在开发中学习对方的技术。上述建议涉及国家的财政政策、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对外开放的特区政策、科技政策、国际教育合作政策以及出国留学政策对页岩气发展战略的具体支持。......
2025-09-29
在带有旋转刀具的数控机床中,更换主轴头换刀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换刀方式。通常由转塔的转位更换主轴头,实现自动换刀。当数控系统发出换刀指令时,各主轴头依次地转到加工位置,并接通主运动,使相应的主轴带动刀具旋转;其他处于不加工位置上的主轴均与主运动脱开。最后通过液压拨叉移动齿轮3,使其与新更换完主轴的齿轮12相啮合。为保证主轴的刚性,需限制主轴数目。......
2025-09-29
5)整流桥的输出电流必须大于开关电源的额定电流,否则电源的功率损耗增大、效率下降,严重时达不到所设计的输出功率。只有适量地提高一次电感LP,才能提高电源的效率。高频变压器的制作工艺降低高频变压器的损耗,是提高电源效率的一项重要措施。这种电流在导线表面流动,中心无电流的现象称为趋肤效应。为了降低铁损,在开关电源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可适当选用较大尺寸的铁氧体磁心。......
2025-09-29
SVC系统的设计应避免并联电容器组、滤波支路和系统之间发生谐振,并限制相关连接点谐波电压畸变率。在SVC设备参数允许变化范围内,例如变压器三相绕组阻抗不平衡、阀触发角的不一致性、三相电抗、电容参数不相等。滤除SVC自身产生的谐波电流。滤除用户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谐波电流。......
2025-09-29
图1RLC电路图图1RLC电路图图2串联谐振曲线图图2串联谐振曲线图三、实验设备函数信号发生器。六、预习思考题根据实验线路板给出的元件参数值,估算电路的谐振频率。本实验在谐振时,对应的UL与UC是否相等?......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