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性能及调节策略

混凝土拌和系统的性能及调节策略

【摘要】:6.4.4拌和站(楼)防尘、除尘、降噪装置,应遵守下列规定:1设有独立的隔音、防尘操作(控制)室,运行时操作室内的粉尘平均浓度不大于2mg/m3,噪声值不大于85d B。

6.4.1 制冷机械设备安装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压力容器需经国家专业部门检验合格。

2 设备、管道、阀门、容器密封良好,无滴、冒、跑、漏现象。

3 装有检验合格的安全阀并定期进行校验。

4 机械设备的传动、转动等裸露部位,设带有网孔的钢防护罩,孔径不大于5mm。

5 电气绝缘可靠,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6 装有性能良好、可靠的泄压、排污装置。

6.4.2 拌和站(楼)的布设,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场地应平整,基础稳固、坚实。

2 应设有人员行走通道和车辆装停倒车场地。

3 各层之间应设有钢扶梯或通道。

4 各平台的边缘应设有钢防护栏杆或墙体。

5 拌和机械设备周围应设有宽度不小于0.6m的巡视检查通道。

6 拌和机械设备的传动、转动部位应设有网孔尺寸不大于10mm×10mm的钢防护罩。

7 应设有合格的避雷装置和系统消防设施或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持良好有效,楼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明火取暖。

8 电力线路应绝缘良好,不应使用裸线;电气接地、接零应良好,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6.4.3 拌和站(楼)安装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压力容器,安全阀、压力表等应经国家专业部门检验合格并定期进行校验,不应有漏风、漏气现象。

2 各操作岗位之间应设有准确的音响、灯光等操作联系和指示信号。

3 开动拌和系统前,应对离合器制动器、倾倒机构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拌和机的加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通过停留。工作完毕后应将料斗锁好。

5 拌和机运转时,严禁将工具伸入搅拌筒内,严禁向旋转部位加油,严禁进行清扫、检修等工作。

6 检修时,应切断相应的电源和气、油路,并悬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的标示牌。进入搅拌筒内工作时,应将其固定,同时外面应有专人监护。

7 拌和系统临时停电或停工时,应拉闸、上锁,并安排专人值守。

8 机械、电气设备不应带“病”和超负荷运行。

9 在料仓或外部高处检修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6.4.4 拌和站(楼)防尘、除尘、降噪装置,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设有独立的隔音、防尘操作(控制)室,运行时操作室内的粉尘平均浓度不大于2mg/m3,噪声值不大于85d B(A)。

2 水泥粉煤灰的输送进料、配料装置密封良好,无泄漏。

3 进料、配料、拌和等除尘装置有效,作业粉尘浓度符合3.4.2条的规定要求。

4 操作人员配有防尘口罩、防噪耳塞(罩)。

6.4.5 水泥和粉煤灰库、罐储存运行,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水泥、粉煤灰罐体、管道、阀门应严密,不泄漏。

2 水泥、粉煤灰罐顶部应设置不小于顶部面积1/2的平台,平台周围设置高度不低于1.2m的栏杆,顶部平台至地面建筑物、道路设施之间应设置栈桥、扶梯和钢防护栏杆,栈桥应进行专门设计。

3 水泥、粉煤灰罐内应设有破拱装置和从上至下的爬梯。

4 水泥库的袋装水泥拆包时,应设置有效的除尘装置。

5 应配有供作业人员使用的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6.4.6 制冷车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1 车间应为基础稳固、轻型屋面的独立建筑物。

2 门窗应向外开,墙的上、下部应设有气窗,通风良好。

3 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设有巡视检查通道并保持畅通。

4 车间设备(设施)多层布置时,应设有上下连接通道或扶梯。

5 应配有足够有效的消防器材、专用防毒面具和急救药物,并设有人员应急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