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干式插齿加工技术优化方案

干式插齿加工技术优化方案

【摘要】:传统插削是采用有滚动或无滚动的往复运动方式插齿,这种加工方式会使工件加工表面产生强烈的变形和加工硬化,从而导致插齿刀后刀面发生磨损,影响插齿过程的进行和插齿质量。试验过程的结果表明,采用涂层刀具,在不降低插齿刀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干插齿加工。从图4-63b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插齿间歇次数下,干切削加工时的月牙洼磨损深度值比使用切削液时小。

插齿加工为间断切削,插齿刀处于一种强烈的机械和热的交变载荷作用下,由于插齿时同时有多个切削刃参与切削,其特有的刀具载荷的叠加会导致特殊的刀具磨损形态,这些磨损形态与插齿时的进给方法有关。传统插削是采用有滚动或无滚动的往复运动方式插齿,这种加工方式会使工件加工表面产生强烈的变形和加工硬化,从而导致插齿刀后刀面发生磨损,影响插齿过程的进行和插齿质量。采用控制切削过程(CCP,Controlling Cutting Process)插齿方式,由于高的滚动进给速度再加上递减分级的径向进给,刀具不再形成或仅产生很小的后刀面磨损,此时的前刀面月牙洼磨损对插齿质量几乎不产生影响,再配合采用新型涂层插齿刀,可使刀具寿命提高两倍以上。插齿刀除采用普通的硬质材料涂层外,如CrN、(Ti,Al)N、Ti(C,N)梯度涂层,还可采用优化涂层工艺的Ti(C,N)多层涂层,TiN+MoS2混合涂层等。试验过程的结果表明,采用涂层刀具,在不降低插齿刀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现干插齿加工。

CCP插齿时,插齿刀月牙洼磨损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如图4-62所示。初始月牙洼的形成点总是在切入边;随着加工时间的延续,月牙洼磨损也会产生在切出边,随后从切入边向齿顶方向发展;在月牙洼磨损深度最大值部分从切入边向齿顶方向延长的同时,切入边和切出边上的两个月牙洼磨损区也同时增大;最终在齿顶中部形成磨损最大值区域,并直至月牙洼磨损边缘的破裂。

图4-63为CCP法插齿时湿式和干切削插齿刀的月牙洼磨损比较。其中图4-63a是用TiN涂层高速钢插齿刀(外径20mm)加工时,切削液切削速度υc对月牙洼磨损深度值的影响,齿轮材料为16MoCr5,切削速度为60m/min,初始进给与终进给的比例关系为3,终进给量为3.77mm/min,圆周进给量为3mm/双行程。图4-63b是在干切削条件下高速钢刀具采用不同涂层时的刀具寿命比较,其齿轮材料和切削速度与图4-63a相同。

978-7-111-40256-5-Chapter04-84.jpg

图4-62 插齿刀的磨损形态图

a)磨损在切入边形成 b)磨损扩散到切出边 c)磨损扩展到齿顶上 d)月牙洼磨损深度最大值的区域加长 e)月牙洼磨损区加大、加深直至与刀具刃口的间距消失

978-7-111-40256-5-Chapter04-85.jpg

图4-63 CCP法插齿时湿式和干切削插齿刀的月牙洼磨损比较

a) 1—υc=75m/min,用切削液 2—υc=75m/min,干切削 3—υc=60m/min,用切削液 4—υc=60m/min,干切削

从图4-63a可以看出,切削速度从60m/min提高到75m/min时,月牙洼磨损深度增加,增加值的大小与润滑状态无关;当切削速度相同时,对任意一组切削条件,干切削加工时和使用切削液时的刀具寿命之间差别很小。

从图4-63b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插齿间歇次数下,干切削加工时的月牙洼磨损深度值比使用切削液时小。这是因为切屑温度提高,同时切屑的流动速度加快,月牙洼磨损宽度在干切削时减小,因此,在干切削时很少发现由于月牙洼边缘破裂而引起的崩刃现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TiN+MoS2涂层及TiCN多层涂层,插齿刀的寿命明显提高。因此,优化插齿工艺过程,采用适宜的涂层,干插齿可以获得与普通加工方式相同或者更好的加工效果,并具有良好的环境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