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管理准则与指标体系

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管理准则与指标体系

【摘要】:为了减少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通过各种预估技术估计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采用适应性管理措施,调整发展计划和规划。因此,水资源适应性管理要求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小区域水资源脆弱性。

1.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的准则

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管理是指有效利用气候变化预估结果,协调和优化发展战略,使适应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和提升。为了减少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需要通过各种预估技术估计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趋势,采用适应性管理措施,调整发展计划和规划(夏军,等,2008)。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洪思,等,2013):

(1)全面性。气候变化可能不是发展目标中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但将其纳入规划过程,便于全面考虑所有风险。

(2)一致性。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根本在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因此,只有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准确预估,才能确保正在实施的对策与未来的气候变化协调一致。

(3)实用性。适应性管理要对目前的灾害提出解决措施,减少灾害风险;同时要适应未来变化,避免新的灾害发生。

(4)灵活性。由于未来气候变化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措施应根据未来潜在的气候变化留有余地,并能做出灵活的应对。

(5)可量化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适应性管理要进行定量化或半定量化分析,以确定能够降低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发展规模。本节从量化的角度,提出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量化研究需要考虑的三个基本准则。

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考虑到当代人,而且顾及到后代人,不仅要保证当代的发展,而且要保证未来的发展,是发展处在不断增加的趋势。它与传统的“短期经济增长”截然不同,发展是有持续性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求不允许破坏地球上生命支撑系统(如空气、水、土壤等),即处在可承载的最大限度之内,以保证人类福利水平至少处在可生存状态。同时,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但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它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投入和资源管理带来的发展是一种有效益的发展(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

2)减少水资源脆弱性。全球气候变暖将通过影响降雨、蒸发、径流、土壤湿度等改变全球水文循环的现状,引起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加剧某些地区的洪涝和干旱灾害,引起可利用水资源的改变,进一步影响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预计在未来,极端气候事件会变得更频繁,南涝北旱的格局会进一步加重,而水资源的短缺也将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加剧水资源的脆弱性。因此,水资源适应性管理要求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小区域水资源脆弱性。

3)成本效益最佳。成本效益观念就是成本管理要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成本)”的必要性、合理性,即考察成本高低的标准是产出(收入)与投入(成本)之比,该比值越大,则说明成本效益越高,相对成本越低;考察成本应不应当发生的标准是产生(收入)是否大于为此发生的成本支出,如果大于,则该项成本是有效益的,应该发生。否则,就不应该发生。可见,在成本效益观念下,成本绝对数并非越低越好,关键看一项成本的发生产生的效益(收入或引起的企业总成本的节省)是否大于该项成本支出。成本效益观念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均体现了成本效益观念(甘永生,2007)。而传统成本管理则强调成本绝对数的节约,而这样做的结果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因此,本研究将成本效益最佳作为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一个基本准则,分析内容主要包括:针对项目中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情景,判别适应性管理对策可以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根据现价估算适应性管理对策的成本;估算适应性管理措施实施情况下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及可能避免的损失(如作物损失、发电损失等),均以现价表示;计算适应性管理措施的收益—成本比(B/C),确定提出的适应性管理项目是否在经济上有效益,以便有关部门进行决策,若各项措施的收益—成本比具有可比性时,要适当考虑收益量;对于那些现在缺少的成本数据,根据现有的知识进行估算(夏军,等,2008)。该分析将为决策过程提供充足的信息,以便进行适应性优化决策。

2.应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的指标体系

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指标体系是度量区域(或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发展特征的重要参数,通过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准则,来定量评估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性。所以,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指标应当具有以下功能:首先,应能描述和表征任一时刻区域(或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其次,应能体现出区域(或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发展协调程度;第三,应能反映出区域(或流域)存在的水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根据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准则,区域(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水文循环与水资源配置情况以及复合系统整体发展与内部子系统协调的情况是我们评估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建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指标体系的主要来源。

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结构体系,大致可将其分为四大类:社会经济指标、水资源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综合性指标,组成结构如图2-3-1所示。

图2-3-1 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指标体系结构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