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山东省水生态安全:评价与措施

山东省水生态安全:评价与措施

【摘要】: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据统计现有120多种高等植物、2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受威胁和濒危状态,整体呈现生境破碎并呈整体恶化的趋势,近岸海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入侵物种给生态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并且应该加大水生态相关科研工作和示范项目建设,为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由于山东省的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为了获得更大的单一经济的增长,有些地区对水资源进行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但却带来了一系列的河道断流、水体污染、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水生态环境问题。并且随着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剧问题的严峻性和风险性。

山东省地表水资源利用率为50.3%,远超过区域地表水资源量应低于30%~40%的国际公认标准。地表水的过度取用,全省河流除沂沭河外均发生了严重断流现象。河道的断流直接导致水生生物灭绝的影响,导致水生态系统崩溃。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或间接地排入河流、湖泊。同时大量施用的化肥、农药,随地表及地下径流排入水体,地表水的污染问题和富营养化问题也相当严峻。山东省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5.46亿m3,地下水开采率(实际开采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之比)全省平均为96%,2000年地下水开采率全省平均超过100%,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污染等。地表水地下水一系列问题相互影响与交织在一起,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水生态安全。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山东省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据统计现有120多种高等植物、2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受威胁和濒危状态,整体呈现生境破碎并呈整体恶化的趋势,近岸海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入侵物种给生态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如小清河河道内水生生物受工业废水、河水水质污染的影响,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演替。小清河中原有的大银鱼和中华绒蟹已基本绝迹,鲤鱼、鲫鱼、河鲶等经济鱼类难以生存。上游严重污染段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绝迹,仅在河床岗丘和河边生有耐污染的莲子草等水生植物。南四湖、东平湖等湖泊因湖面萎缩、水位持续下降、淤积容量增加,造成鱼类的洄游路线阻断,鲤、鲫、鳜、长春鳊等经济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持续下降,黄颡鱼、乌鳢等沼泽性鱼类的繁衍失控,水生植物的过渡繁殖,导致湖内的物种区系组成日趋简单(田贵全,2004年)。黄河三角洲是暖温带地区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艾里湖、大芦湖是因黄河引水而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均是许多候鸟栖息的地方,由于黄河断流,水源短缺,致使其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天然蓄水库,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更为突出,严重影响珍贵生物物种资源的分布和栖息环境。

总之,山东省的水生态问题形势严峻,急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生态基流和水位、河流生态修复、改善水质环境、控制地下水开采等。并且应该加大水生态相关科研工作和示范项目建设,为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