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滨江道路生态化:构建滨水绿化带及完整生态系统保护

滨江道路生态化:构建滨水绿化带及完整生态系统保护

【摘要】:滨江、滨江道路的路侧,特别是行车道,要注意绿化,形成绿色廊道,结合水面和岸线的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化带。生态格局的完整性也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上。连续的滨江植被廊道不仅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迁移,而且可以保持水温低、含氧量高的水体条件,有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防洪生态措施长期存在。

在城市河流生态恢复过程中,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在生态护岸和生态河床建设中,要遵循生态学的发展原则,根据城市和河流的地形、气候等当地条件,建设一条空间异质性高、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河道;同时,还要恢复河道两侧植物多样性,建设河道生态廊道,提高水土保持、吸附和污染河道沿线土地的状态功能。城市河道与各种水系和区域景观相互沟通,形成了生动、丰富、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景观环境。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在整个城市的生态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江区,根据生态学原理,结合不同断面的功能和特点,合理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水土的抗湿植物和水生植物,提高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河川植物的种植和恢复,不仅可以吸收污染物,有效控制水污染,而且可以为生物生存提供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河川环境,形成良好的自然景观。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不仅要使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原状,而且要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自然发展规律,使河流生态系统及其功能与时俱进,与整个城市环境和景观环境相协调。

1.生态格局完整性

在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要注意城市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保持城市河流景观与自然山坡、水系网络的联系为景观背景,保持各生态格局的连续性。这些空间连接的主体结构是廊道,如水廊道、防护林廊道、道路绿化廊道。

城市河流的自然弯曲形态是保持连续性的前提。城市河流的蜿蜒性使其与城市其他水系相连,形成水系网络,利用水系网络和防护林廊道、道路绿化廊道等城市绿化廊道,将城郊剩余斑块与自然景观矩阵建立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滨江、滨江道路的路侧,特别是行车道,要注意绿化,形成绿色廊道,结合水面和岸线的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化带

生态格局的完整性也体现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上。绿色廊道的建立可以使河流的生态功能更加完善,具有生境、生物廊道等生态功能。河流廊道的宽度与河流的大小密切相关,应与河流相协调。河流两岸应种植一定宽度的植被带,有效吸收地表径流带来的溶解物质和养分,有效净化水体,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同时,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可以吸收地表径流,增加入渗,从而减少河流流量,减轻洪水的影响。

河流走廊的连续性也非常重要。连续的滨江植被廊道不仅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迁移,而且可以保持水温低、含氧量高的水体条件,有利于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美国设计师奥尔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以查尔斯河及其支流、河滩和两侧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基础,采用60~450米宽的带状绿化,将多个公园连接成一片,在波士顿市中心区形成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绿色体系。

2.气候调节

为了促进河道对城市区域小气候的调节,在城市河道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减少或不建大流量、高楼层的河道水体附近区域,保证水、地、气的流动和交换,促进城市内部风向的深入延伸,促进空气流通,缓解空气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周围建筑物底层可采用架空或局部透气的形式,加强对陆风和水风的引导。二是采用林地、疏林草地和草地交替的方式,引导水陆风沿这些道路向城市深处延伸,同时增强植物多样性,丰富河流景观,为城市居民和动物提供不同类型的休息空间。

3.防洪排涝

自古以来,这条河就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过去,人们面临洪灾时,往往通过截弯调直的方式改造河道,减少河道在河道中停留的时间,或通过修建高坝,防止河道对城市的破坏。但这种方式使河道人为化,切断了城市与水的联系。防洪生态措施长期存在。都江堰建成后,李冰父子总结了六个字,即“深掏难,低作堰”。

应对洪灾,既要合理设计河道过流、河道坡度和防洪墙等设施,又要合理设计洪水面积,使河道蓄洪能力不断提高,减少洪水对城市的破坏。洪水区域包括湖泊、林地、农田和公共绿地,这些都可能被周期性高水位淹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河道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合理规划利用周边土地。

在现代河流修复中,地势较低的周边地区可作为河流湿地和滨河公园,为人们平时的休闲娱乐提供场所。洪水来临时,还可作为蓄洪点,以挽救洪水,减少洪水对城市和居民的破坏。此外,根据现场特点,合理、合理地规划生产地形,在一定高程的洪水位以上修建建筑物,有效地防止洪水入侵,保护建筑物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少数遗址的重建,对于整个河道的生态恢复和防洪排涝功能,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是,如果在整个流域内合理规划河道、城市地形、洪水面积等,进一步建设湿地、公园等设施调节洪水位,必将对流域内的洪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有利于保护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