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如何避免河道形态多样性破坏?

如何避免河道形态多样性破坏?

【摘要】:裁弯取直改变了河道原有的形态和结构,还影响了与河道两岸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削弱了其与外界的连续性。此外,河床周围植物生长杂乱,毫无美感,再加上城市居民在河道随处乱扔、乱堆垃圾,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景观,甚至其周围的居住环境也遭到破坏。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对城市不断进行规划与调整,这对城市河道各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商业用地与工业用地不断占用土地资源,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大量减少,许多居民甚至违法占用河道用地,进行诸如填埋或开挖的行为,影响了河道的原有形态,使水流面积大量减少。

经济技术较低时,人们往往通过简单的裁弯取直、混净土加筑等方式对河道进行治理,并通过混凝土衬砌的方式加固河床,从而进一步改变了河道原本的形状与形态,甚至改变了河道的走向,导致原本河道的蜿蜒性与“曲折蜿蜒”的形状和“深潭”和“浅滩”等许多生物赖以维持生存的自然特征消失。例如辽宁干流的牛扼湖,牛扼湖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裁弯取直,由于辽河河道蜿蜒曲折,汛期净流量较大,河水对河道的冲击及堆积作用强,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道堆积,因此通过裁弯取直的方式以改变河道形态。牛扼湖形成后,由于原来河湾被废弃,致使河水流量大量减少甚至不足,致使河道湿地面积萎缩。裁弯取直改变了河道原有的形态和结构,还影响了与河道两岸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传递,削弱了其与外界的连续性。河道水生态系统和两岸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信息、能量的传输和交换,降低了其与外界的联系。同时,其河道被迫拓宽,硬质化的河岸加快了河水的流速,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大量鉴赏,进一步加剧了洪峰的变化,增加了河水流量,导致洪水频发,威胁着整个城市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整个城市生态系统遭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随着城市与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往往将原生态的河道改造成为硬质化河床和驳岸构成的河道,以达到防洪防涝的目的。以昆明老运粮河河道为例,在发展过程中,人们将其主要功能定位为防洪排涝,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人们用水泥铺置的硬质河床取代了原始的自然型河床,使其结构硬化。同时,河道所处的城市——昆明是一个季节性、资源性缺水的城市,很多时候河道都处于缺水甚至是枯竭的状态,裸露在外的河床受到长期的风吹日晒,由河水冲刷堆积带来的淤泥早已干结,形成斑块。此外,河床周围植物生长杂乱,毫无美感,再加上城市居民在河道随处乱扔、乱堆垃圾,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景观,甚至其周围的居住环境也遭到破坏。

除此之外,河道驳岸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型驳岸已经渐渐消失,至今已很少见到,而大部分驳岸多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岸等护坡结构。这种硬质化驳岸使河道形成了一个封闭空间,反而加剧了城市河道的污染,从其景观效果来看,驳岸普遍硬质化毫无城市特色,千篇一律,千城一面。昆明老运粮河驳岸形式主要有原始自然型、硬质浆砌石或钢筋混凝土等类型,但硬质化驳岸不断增加,使许多生物缺少了适宜生存的场所,河道长期处于三面光的状态,缺少植物的点缀,尤其是在雨季,缺少了植物的防护,河道水流速度越来越快,加重了对河床及驳岸的冲刷,其河道驳岸的生态性与景观性均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