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城市湿地景观:美丽的人工湿地之旅

城市湿地景观:美丽的人工湿地之旅

【摘要】:景观展示型城市湿地景观展示型城市湿地是一种湿地型景观,属于人工湿地。

1.城市湿地景观概念

城市湿地景观由湿地和景观两部分组成,可以理解为湿地自然生物圈社会人文圈的互动。城市湿地景观没有明确的定义,无法概括城市湿地景观的功能和属性。

除了对湿地和城市湿地的定义外,对城市湿地景观的定义也存在争议。本文采用折中的方法,综合运用了不同学者的理论。湿地景观(Wetland Landscape)是指以湿地为对象,在满足城市居民利益和功能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景观建设和生态学原理,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重建和恢复,艺术地再现自然湿地景观,提供公众亲近、感受和体验自然的地方。它是现代园林作为城市绿化体系的一部分,提供游憩、观赏、展览场所,是一个融自然与人文、功能与艺术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

城市湿地景观不应等同于单纯的湿地景观,它具有自然湿地的功能和特点,还应通过景观规划技术、美学原则,采用人工干预措施,满足城市居民的功能需求,如游憩,休闲,甚至科学教育娱乐。城市湿地不等同于人工湿地。城市湿地是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完善的污水排放设施外,还具有自然生态功能效益和城市特色景观效益。

2.城市湿地景观特征

(1)自然湿地景观

城市湿地景观建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保护与恢复,另一种是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但这两种方式都具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属性。因此,可以通过人工修复和干预城市湿地水体的自然净化过程,构建城市湿地生态景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在景观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前提下,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体系。

(2)具有审美特征

城市湿地景观具有景观美学的属性,是由一系列可感知的景观要素构成的,符合美学特征。此外,城市湿地景观还体现了湿地所在地独特的历史文明、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并将其与景观设计和人类活动相结合,使三者相互融合,形成自然美的和谐统一,让人们感受自然,在城市湿地景观空间中与城市文化一起欣赏风景、体验风土人情,城市湿地景观融合了美学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3)表达形式多样

不同湿地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形、气候、生境变化、生物习性和生长特点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受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不同程度富集。此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特点,城市湿地景观的形态和具体结构也不同。城市湿地景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当地文化的渗透,表现形式多样,类型各异,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以突出城市特色的文明。

(4)生物多样性高

城市湿地既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又是湿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水生生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此外,湿地还涉及湿地和陆地生态系统,其植物景观也有明显的梯度变化,从陆地自然过渡到湿地,其生物多样性高,景观层次丰富。

3.城市湿地景观常见类型

城市湿地景观有多种类型,包括保护型和创造型。保护性湿地是一种自然属性强、城市生态完整、湿地特色和功能突出的自然湿地。这种湿地的科研价值也相对较高。因此,在保护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应采取保护和培育的手段和措施;创意湿地是指人类为了弥补和修复其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丰富城市景观空间而进行的发展过程,利用人工干预建立人工湿地。根据城市湿地景观的不同功能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景观类型。

(1)湿地自然保护区

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主要是通过保护其环境和物种,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其能够在没有或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自然演替的。从而保留和延续各种珍稀物种基因的遗传,恢复物种多样性。目前,大部分湿地自然保护区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

湿地自然保护区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或干扰程度小。因此,其自然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科研价值高,受到法律和专业部门及人员的保护,特别是其核心区域,处于绝对保护状态。当然,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各类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湿地自然保护区不仅被用于保护和研究,而且成为人类科学教育和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场所。人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湿地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了解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更丰富的生物物种,感受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大自然的恩赐,从而更加坚定地保护湿地资源,保护湿地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已建成近500个湿地保护区,其中20多个已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将保护美丽的景观和极为稀缺的生态资源,如丰富的动植物群落,包括森林群落和水生植物群落。它不仅是湿地的瑰宝,也是人类社会的瑰宝。其中,西溪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较为成熟的案例之一。

(2)湿地风景旅游区

湿地风景区是以湿地为主体,自然景观与湿地文化相结合,以旅游业为目的地,人工开发利用,使其集观光、度假、疗养等休闲功能于一体的风景区。湿地风景区具有一定的自然保护区性质,但由于其资源环境结合了人类活动的特点,自然属性相对较弱。典型的湿地风景区有太湖西湖

(3)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公园形式相适应的自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规划、保护和利用,形成集科普、保护、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公园。城市湿地公园应在保证区域独特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尽量保持景观一致,趋于自然化,实现整个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的平衡与和谐,使物种群落协调发展,从而达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根据公园类型和景观风格,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和物种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亲水设施、儿童公园、亭子等辅助设施,进一步整合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湿地的科学教育功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例如,成都的活水公园都是以展示湿地独特生态系统为主题的城市公园。

(4)景观展示型城市湿地

景观展示型城市湿地是一种湿地型景观,属于人工湿地。它是根据城市需要,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合理选择一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强调景观和场所使用功能,设计建造的人工湿地,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这种湿地的发展也弥补了人类行为对自然湿地的损害。

城市湿地景观展示规模范围广,面积相对自由,可大可小,适用于各类城市绿地,推广类型高。比如公园绿地、生态农业园、科普教育区、居住绿地都可以以主题景观的形式出现。由于湿地景观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种湿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居住区景观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4.城市湿地景观的功能

(1)保护物种多样性

湿地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库。其土壤、气候和水文条件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结构,适合不同生物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其生物多样性很高,动植物群落复杂完整,对珍稀物种的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在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除湿地本身的生物物种外,还可根据湿地结构引进大量丰富的湿地植物物种,创造适合动物生存和繁殖的场所,吸引鸟类等各类湿地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在这里生活和繁殖,并为它们提供清洁的水源,形成良好的环境,供动物生活、庇护和躲避敌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将大大改善现有绿地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城市绿地景观。

(2)固水防害

城市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洪水的功能。通过湿地环境的改造和湿地护岸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发挥固水防损的作用。例如,利用天然材料建造生态护岸,形成“透水”界面。雨季地表径流可渗入地下蓄水层,减轻大量地表水冲刷和洪涝灾害;旱季地下水可补给湿地,反渗透湿地,调节水位,平衡湿地水源;在生态护岸中,大量的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巩固水土,同时也是一道风景线。

(3)分解有机物

城市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其根、茎、叶能有效地涵养水土,吸收地表径流,减缓流速,阻断大部分地表径流携带的泥沙。同时,湿地植物可以有效地分解沉积物中的有毒物质和污染物,许多水生植物可以进一步吸收和分解湿地物质中的有毒物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分解和消化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带来的泥沙和悬浮物。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可以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分解而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甚至可以分解成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从而进一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4)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湿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区域小气候和城市环境质量。城市湿地可以吸收和调节部分地区的碳、氮、氧、硫等物质循环,通过水循环调节和平衡空气湿度。湿地土壤含水量高,长期处于超湿状态,比热容大,是陆地比热容的2~3倍,吸收热量多,蒸发量大,消耗热量多,降低湿地温度,比周围湿润;在同时,湿地可以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吸收。当它与空气分子碰撞时,会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具有清洁作用,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5)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景观以硬景观为主,棱角分明,但所谓景观应是从一个地方或整个区域看的内容之和,因此城市湿地也是城市景观美学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和建设中,根据湿地结构和城市特点,融自然与文化于一体,在城市建筑中加入自然流畅的曲线线,软化城市整体景观,摆脱城市硬景观带来的压抑,创造更多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可能性。在广袤而宁静的湿地上,珍稀动物载歌载舞、游荡。风景很有趣。风很凉,景色很美。大自然无私恩赐的美丽需要欣赏。城市湿地中的文化因素能够反映城市的历史,展现城市独特的风土人情,为城市的高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人们可以在城市湿地中感受独特的风景和放松。

(6)游憩及科普场所

城市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而突出的景观异质性特征。其观赏观光功能突出,可成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湿地景观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特殊魅力的空间,景观交错,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在城市快节奏的生活中,湿地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净土,也是城市中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同时,根据城市特色和风俗文化营造的城市景观,进一步彰显城市风貌,彰显城市魅力,丰富和彰显城市文化内涵。

城市湿地景观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新形式丰富湿地景观,如城市湿地建立的湿地塘床系统、太阳能净水系统等,丰富景观元素和物种多样性。在普及天然湿地污水净化机制和湿地动植物知识的同时,为非专业人员进一步了解湿地的结构、组成、功能等创造条件,为环境教育和公共教育提供机会和场所。例如,洞庭湖湿地是一个典型的滨水湿地生态系统,由广阔的草甸和芦苇、多种鸟类和两栖爬行动物组成。成为展示生物多样性和湿地植物空间演替规律,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场所。一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研究价值的历史文化遗址,为相关历史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和场所。城市湿地景观也为人们亲近湿地、了解湿地、热爱湿地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从而唤醒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7)经济效益显著

除了城市景观带来的旅游效益外,城市湿地景观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后,还可以考虑其生态生产功能。由于湿地地处水陆过渡地带,不仅具有水陆兼得的营养物质,而且具有较高的肥力,以及阳光、水、温度等有利条件,在生物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