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气隙长度、吹风湿度和温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气隙长度、吹风湿度和温度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摘要】:气隙条件是干喷湿纺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纤维聚集态结构形成的关键区域。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隙长度、吹风温度和吹风湿度、纺丝原液的温度等。由上述分析可见,Lyocell纤维生产中气隙长度设计的依据是纺丝细流在气隙中的凝固点。相反,当气隙长度确定后,必须通过工艺的调整使固化点落在气隙范围内。对于侧吹体系而言,纺丝细流的冷却效果与气隙长度、吹风温度和吹风速度相关。

气隙条件是干喷湿纺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纤维聚集态结构形成的关键区域。纺丝细流从喷丝孔挤出后,不仅经历了从孔口膨大到纤维形状基本形成的形态上的巨大变化,而且经历了从液体到固体的相变过程,细流还在这一过程中经受了拉伸力的作用,使其取向、结晶,而这一过程仅发生几个毫秒的时间内,因此,控制好气隙条件对稳定产品质量十分重要。

干喷湿纺工艺中,纺丝细流从喷丝孔挤出后,首先经过一段气隙,细流在冷却风的作用下固化。冷却吹风的作用是使丝条的温度迅速降低到凝固点,纺丝细流在冷却过程中,黏度不断增加,在拉伸力作用下,纤维素分子结晶、取向,并产生分子间的相互位移,细流直径迅速下降,初步形成纤维的形状。

纤维素纺丝溶液是一个黏弹性流体,在纺丝压力作用下,溶液在出喷丝孔口时会发生孔口膨胀。因此,丝条在气隙段(干段)的直径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如果不考虑纤维自身的重力,纺丝细流每一个截面上受到的拉伸力是一样的。随着纤维截面变小,单位面积的拉伸力迅速增大,直至纤维外径不再改变。拉伸应力的增大,使纺丝细流取向,甚至结晶。拉伸应力的另一个特点是纤维皮层受到的力大于纤维芯部受到的力,由于纺丝细流的外层首先固化,固化后的皮层首先承载拉伸应力的作用,作用力越大越容易取向、结晶,从而形成较规整的层状结构。内层的纺丝液由于传热的原因,固化时间要比外层长,其结构形成的过程也会变慢,因此,第一层形成的取向分子在拉伸力的作用下,与内层分子发生分子间的位移,当第二层取向分子凝固后,与更内层的分子发生位移,以此类推,最终很可能形成同心圆形式取向的分子束。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隙长度、吹风温度和吹风湿度、纺丝原液的温度等。但在气隙段最需要关注的是纺丝细流凝固点的位置。它是上述各项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用纺丝细流热量的得失来讨论凝固点的位置,纺丝细流从液体到固化所需的热量可以用式(5-7)表示:

式中:Q1为细流从液体到固体所需的热量(J);q为气隙段内细流的质量(kg);C为降温过程中的平均热比容[J/(kg·℃)];T1为物料出喷丝孔时的温度(℃);T2为物料凝固时的温度(℃)。

根据式(5-7),假设气隙吹风所带走的热量为Q2,那么,凝固点出现的位置就有三种典型的情况。当Q2<Q1时,吹风带走的热量还不足以将纺丝细流冷却到凝固点温度,在这种情况下,纺丝细流在没有凝固的情况下就进入了凝固浴;当Q2=Q1时,纺丝细流的凝固点正好处在纺丝细流与凝固浴水平面交界处;当Q2>Q1时,纺丝细流的凝固点将处在气隙中,Q2与Q1的差值越大,凝固点越往喷丝孔方向移动。凝固点落在凝固浴中并不是理想的状态,因为纺丝细流一旦进入凝固浴,纤维的结构就被迅速固化,如果纺丝细流在气隙段仍然没有固化,这就意味着,其取向和结晶尚在进行中,能够固定纤维素分子相对位置的网络尚未形成,不稳定的结构被固定后势必造成结构上的不完善,因此,生产中纺丝细流的固化点一定要控制在气隙内。式(5-7)仅考虑了静态的热交换量,而实际吹风冷却的过程除了热交换的总量,还与交换的效率相关,单位时间内对单位质量的物质进行冷却,其效率将取决于冷却吹风与物料接触的面积和热量的传递速度。冷却风与物料的接触面越大,冷却效果越好;冷却风更新的速度越快,冷却效果越好。

刘瑞刚等[13]激光法测定了丝束出喷丝孔后直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纺丝溶液细流直径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靠近喷水头的一段气隙内,之后,纺丝溶液细流开始固化,直径逐渐趋于恒定。图5-17所示是在不同纺丝速度下,纺丝细流离开喷丝孔后直径变化的曲线。

图5-17 纤维离开喷丝孔后的直径变化

这一实验使用了25cm的气隙,喷丝孔直径为0.4mm,改变纺丝速度时,挤出量不变。由图5-17可知,纺丝细流的直径在离开喷丝孔8cm后基本不再变化。随着纺丝速度的提高,凝固点向喷丝孔方向移动,纺丝速度越高,凝固点离喷丝板距离越短。如果用式(5-7)来解释上述现象,似乎有些问题,因为在实验条件下,式中的q、T1、T2都是一个固定值,因此,需带走的热量是恒定的,凝固点应该与纺丝速度无关。但仔细分析可见,当纺丝速度提高后,纤维直径变小,同样质量的纺丝原液形成的表面积增加,即单位时间内,冷却吹风和纺丝原液热交换的面积增大,传热效率增加,使凝固点往喷丝板方向移动。因此,随纺丝速度的提高,凝固点上移的结论,只有在挤出量不变的情况下才成立。相反,如果实验条件更改为保持细度不变,那么随着纺丝速度的提高,凝固点会向喷丝板相反的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细度恒定后,传热面积就确定了,而纺丝速度高,则单位时间需要冷却的物料量增加,要使凝固点保持不变,就需要更大的风量。如果保持吹风量不变,凝固点就必然向喷丝板相反的方向移动。当然,也可以从拉伸应力的角度分析,因为纺丝细流直径变化与其所承受的拉伸应力有关,随着纺丝卷绕速度的提高,纺丝细流所承受的拉伸应力增大,喷丝头拉伸倍率增加,纤维直径减小,冷却速度快,使纺丝细流达到凝固点的时间缩短,于是凝固点向喷丝板方向移动。

此外,随着纺丝速度提高,纺程上应力增加,应力硬化使溶液体系的固化温度提高,从而使固化点上移。

由上述分析可见,Lyocell纤维生产中气隙长度设计的依据是纺丝细流在气隙中的凝固点。因为各种纺丝条件确定后,细流在纺程上的固化点就确定了,这就要求设计中气隙长度必须大于固化点离喷丝孔的距离。相反,当气隙长度确定后,必须通过工艺的调整使固化点落在气隙范围内。在纺丝细流能够得到充分冷却的前提下,气隙长度应该尽可能短,原因是气隙段越长,纤维纺丝粘并的可能性越大。当然,气隙长度也不能过短,即便凝固点可以控制在气隙范围内,因为要使纺丝细流充分冷却就要确保有一定的风量,气隙长度缩短,就必须增加风速,而增加风速对纺丝不利。有研究认为:当气隙长度小于15mm时,最大拉伸比随气隙长度的增加急剧增大,在气隙长度约为15mm时,达到最大拉伸比。实际生产中气隙长度一般在20mm左右。

对于侧吹体系而言,纺丝细流的冷却效果与气隙长度、吹风温度和吹风速度相关。而真正作用于纺丝细流的是冷却风所提供的冷却量。冷却量由吹风温度、吹风速度和受风面积所确定,受风面积是丝束的宽度与气隙长度的乘积,这三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调节任何一项都有可能改变冷却量。当气隙长度和吹风温度确定后,吹风速度增加,风量增加,冷却量就增加。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降低吹风温度,可以降低吹风速度。

吹风速度有一定的要求,因为Lyocell纤维使用的喷丝板都设置有多排喷丝孔,冷却风最基本的条件是必须穿透多层丝帘,使最外层的丝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冷却,由于喷丝板孔的间距很小,它会对吹风造成一定的阻碍。吹风速度必须克服这些阻碍,所以吹风必须具有一定的速度。但吹风速度也不能过大,过大的吹风速度会使迎风面的丝承受过大的压力而产生弯曲或摆动,甚至断裂,而且丝条运动的不稳定会导致并丝。

吹风温度是调节冷却量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与吹风速度配合,为纺丝细流提供合适的冷却量。吹风对初生纤维的作用是迅速降低丝条的温度,从这一要求看,吹风温度越低越好,迅速降温可以使丝条快速固化,进而能够承受一定的拉伸力,也利于丝束的取向;但从工业生产的角度看,过低的吹风温度,意味着更大的能耗;但吹风温度过高会导致丝条来不及固化而产生并丝。因此,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应选择较高的吹风温度,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吹风温度在10℃左右。

吹风含湿量也是影响纺丝质量的一个因素,出喷丝孔的纺丝液实际是高浓度NMMO的纤维素溶液,因此,丝条非常容易吸水,NMMO水溶液的凝固点与溶液的含水量有关,含水量增加,凝固点下降。从NMMO—H2O相图中可以发现,在单结晶水溶液的凝固点附近,含水量的变化对凝固点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当初生的丝条遇到水分后,很容易因吸水而降低凝固点。一旦凝固点改变就有可能造成纤维微观结构上的缺陷,轻则产生并丝,重则无法成形。含水低或者无水的空气,有利于使丝束均一固化,保证顺利成形。梅雨季节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事故,与其不无关系。通常,当吹风温度控制在20℃以下时,吹风的平均含湿量控制在4.5~8gH2O/kg为好。湿度和成品丝强度基本成反比,吹风湿度高,纺丝并丝多,成品丝强力低;吹风湿度低,纺丝成形条件好,成品丝强力高。

气隙长度和冷却空气的温湿度对纤维的性能有交叉影响,气隙长度较大时,减小空气温湿度,有利于纤维模量、强度和断裂伸长的提高;气隙长度较小时,增加空气温湿度,有利于纤维模量、强度和断裂伸长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