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无法实现碰撞电离,这是由于有机半导体中的激子束缚能比较高,大约在0.1~1.4eV,较无机半导体材料的束缚能高了约三个数量级[408]。因而,设计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倍增型光电二极管无法直接借鉴传统无机雪崩二极管中的理论。首先,我们将介绍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的基本器件结构、工作机理及其基本性能参数。随后,我们针对活性层分别为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的光电倍增探测器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3-06-24
有机小分子是最早被用于制备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的材料。20世纪90年代,Hiramoto及其合作者就开始了关于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的一系列研究[409,413,414,432,433]。1994年,他们制备了第一个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409],它是由Au/Me-PTC/ITO三层膜构成的一个单质结器件,该器件在-50℃、Au电极加-20V偏压条件下,可以产生显著的光电倍增效应,QE达到10000,如图7.3(a)所示。针对Au/Me-PTC/ITO的单质结器件,该团队在1998年利用热激发电流方法探究了其空穴陷阱产生的原因,他们认为Me-PTC的表面形貌十分粗糙,这些表面微结构在外加电场的激励下可以大量俘获空穴,这为实现光电倍增现象提供了可能[414],原理如图7.3(b)所示。他们的研究表明,将温度降低至-50℃可以大幅度增加器件中陷阱所俘获的空穴数量,从而可以改善光电倍增效应,而继续降低温度则会带来Me-PTC体材料的电阻升高,在回路中Me-PTC薄膜所分到的电压随之升高,而肖特基结区所承受的电压随之下降,这导致了光电倍增效应的削弱。该器件致命的缺点在于其无法在室温下响应,工作过程必须冷却。
1996年,他们将活性层换成naphthalenetetracarboxylicanhydride(NTCDA),首次实现了室温下响应的有机光电倍增,该器件仍然是基于空穴陷阱辅助的电子隧穿效应[203]。同年,他们使用了P型材料二氢喹吖Quinacridone(DQ)作为活性层夹在两电极之间,并使用了低功函数的Ag(或Mg)与DQ的组合来构造具有图7.2(a)所示的肖特基结,从而第一次实现了电子陷阱辅助的空穴隧穿效应[413]。测试表明,Ag电极器件的性能优于Mg电极器件,具体地,当偏压达到20V时,Ag电极器件的QE达到2500,而Mg电极器件的QE大约为290。
可以实现有机光电倍增效应的材料还有小分子C60。黄劲松和杨阳基于无序结构C60及有序结构并五苯制作了一个双层活性层器件,他们发现在C60吸光的波段IQE可以超过1,而在并五苯吸光的波段范围内,IQE只能低于1,从而得出结论,具有无序结构的有机材料更有利于实现光电倍增效应[407]。在该文献中,他们还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C60/BCP/Al的器件,该器件利用PEDOT∶PSS修饰ITO构成复合电极,该复合电极与C60形成了图7.2(e)所示的能带弯曲,最终引起了空穴陷阱辅助下的电子隧穿效应,实现了EQE接近5000%的光电倍增现象。该器件在不同偏压的EQE谱及器件的光吸收谱如图7.3(c)所示,随着偏压的不断加大,光电倍增效应越发显著。研究表明,如果在PEDOT∶PSS/C60界面处插入一层20nm厚的BCP,器件将失去光电倍增性能。这说明光电倍增行为产生于PEDOT∶PSS与C60的界面,而非C60的内部。
图7.3 (a)器件Au/Me-PTC/Au在600nm光照下的EQE图[409];(b)在器件结构Au/Me-PTC/ITO中,Me-PTC与金属界面的结构示意图[414];(c)器件ITO/PEDOT∶PSS/C60/BCP/Al在不同偏压的EQE谱及器件的光吸收谱[407];(d)ITO/NTCDA/C60/C60∶CuPc(7∶3)/BCP/Al器件结构以及能级图[434]。
2010年,Hammond等人以CuPc、C60分别作为活性层的给、受体制备了体异质结光电倍增探测器,结构为ITO/NTCDA/C60/C60∶CuPc(7∶3)/BCP/Al,如图7.3(d)所示[434]。他们在电极与光活性层之间插入双层空穴阻挡层,其中包括2~3nm薄的NTCDA以及10nm的C60,该设计有利于将更多空穴积累在空穴阻挡层与活性层之间的界面处,从而诱导大量的电子从电极处注入,实现了更高的光电流增益。当移除双层空穴阻挡层时,其在0V偏压下EQE值较标准器件高约2~3倍,但是随着偏压的加大,其器件EQE值达到小于1的饱和状态,更有力的证明器件的增益发生在双层空穴阻挡层与光活性层构成的界面处,而非光活性层的内部。
有关新型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原理与性能的文章
然而,在有机半导体材料中无法实现碰撞电离,这是由于有机半导体中的激子束缚能比较高,大约在0.1~1.4eV,较无机半导体材料的束缚能高了约三个数量级[408]。因而,设计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倍增型光电二极管无法直接借鉴传统无机雪崩二极管中的理论。首先,我们将介绍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的基本器件结构、工作机理及其基本性能参数。随后,我们针对活性层分别为有机小分子和聚合物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的光电倍增探测器进行了详细介绍。......
2023-06-24
早期研究的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大多是基于小分子,活性层的制备主要是采用热蒸镀方法来实现。Li等人则提出利用有机光导材料Y-TiOPc来获得高性能光电倍增探测器[204]。......
2023-06-24
这种利用电子陷阱辅助空穴形成的隧穿效应正是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实现量子效率超过100%的原理所在。以上所述为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中空穴陷阱辅助下的电子隧穿效应。有机光电倍增探测器由于其活性层的材料不同,可分为小分子基及聚合物基两种不同类型。......
2023-06-24
光电探测器是一种受光器件,具有光电变换功能,是一种把光辐射能量转换为便于测量的电能的器件。常用的光电探测器有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有光照时,携带能量的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称为光生载流子。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雪崩光电二极管利用半导体结构中的载流子的雪崩倍增效应来放大光电信号,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2023-06-19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出现了PN结光电二极管[165,166]、PIN光电二极管[167-169]、雪崩光电二极管[170,171]、金属-半导体-金属光电探测器等不同结构的光电探测器。本章围绕金属-无机半导体-金属光电探测器为主题展开综述。随后,详细介绍了以GaAs、InGaAs、Si/Ge、GaN、ZnO等无机材料作为半导体层的MSM-PDs在过去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利用金属微纳结构拓展较宽带隙半导体材料MSM-PDs在红外波段响应特性的研究进展。......
2023-06-24
之前一些关于有机共轭导电高分子纳米线和薄膜的研究表明,导电高分子纳米结构的电学性质往往取决于聚合物的结构。其中,导电高分子的掺杂可以通过掺杂无机或者有机分子来实现,而通过掺杂得到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则具备单纯共轭高分子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质。......
2023-06-30
1980年,Sugeta等人提出的GaAs基MSM-PDs公开发表,该器件为肖特基型共面MSM-PD,其光电响应速度小于100ps[200]。1983年,Wang和Bloom报道了带宽达到100GHz的GaAs基MSM-PDs[221]。调整叉指电极的几何参数可以进一步优化GaAsMSM-PDs的响应带宽。1992年,Litvin等人基于掺杂N型AlxGa1-xAs与不掺杂GaAs复合结构实现了具有40GHz频率响应的MSM-PDs[231]。随后,他们还研究了布拉格反射镜增强型2DEGMSM-PDs器件的性能[233,234]。......
2023-06-24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性质与其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密切相关。同一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它们的分子量大小不同,性质差别很大。解聚现象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裂解为低分子产物,而降解现象则是轻度的裂解,分子量适当降低,但还能保持原有聚合物的近似特性。......
2023-06-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