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解析

【摘要】:下面讲解基准目标标注的一般操作步骤。可得,热电偶的热电势等于两端温度分别为T和0℃以及T0和0℃的热电势之差。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热电偶的回路总电势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及两端温度有关,而与热电偶的长度、粗细无关。③只有当热电偶两端温度不同,热电偶的两导体材料不同时,才有热电势产生。如果使EAB=常数,则回路热电势EAB就只与温度T有关,而且是T的单值函数,这就是利用热电偶测温的原理。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

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A和B组合成如图7-2所示的闭合回路,若导体A和B的连接处温度不同(设T>T0),则在此闭合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也就是说回路中有电动势存在,这种现象叫作热电效应。这种现象因在1821年首先由西拜克(See-back)发现,所以又称西拜克效应。回路中所产生的电动势,叫作热电势。热电势由两部分组成,即温差电势和接触电势。

图7-2 热电效应示意图

(1)接触电动势

如图7-3所示为接触电势的原理图。当两种金属接触时,由于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在结点处就会发生电子迁移扩散。失去自由电子的金属呈正电位,得到自由电子的金属呈负电位。当扩散达到平衡时,在两种金属的接触处形成电势,称为接触电势。其大小除了与两种金属的性质有关外,还与节点温度有关,可表示为

式中,eAB(T)为导体A、B节点在温度T时形成的接触电动势;e为单位电荷,e=1.6×10-19C;k为波尔兹曼常数,k=1.38×10-23J/K;NA、NB分别为导体A、B在温度T时的电子密度。

图7-3 接触电势原理图

(2)温差电势

如图7-4所示为温差电势的原理图。对于单一金属,若两端的温度不同,则温度高端的自由电子向低端迁移,使单一金属两端产生不同的电位,形成电势,称为温差电势。其大小与金属材料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差有关,可表示为

式中,eA(T,T0)为导体A两端温度为T、T0时形成的温差电势;T,T0分别为高、低端的绝对温度;σA汤姆逊系数,表示导体A两端的温度差为1℃时所产生的温差电势,如在0℃时,铜的σ=2μV/℃。

图7-4 温差电动势示意图

(3)回路总电势

如图7-5所示为回路总电势的原理图。由导体A、B组成的闭合回路,其节点温度分别为T、T0,若T>T0,则必存在两个接触电势和两个温差电势,此时回路总电势为

式中,NAT、N AT0分别为导体A在节点处温度为T和T0时的电子密度;NBT、NBT0分别为导体B在节点处温度为T和T0时的电子密度;σA、σB分别为导体A和B的汤姆逊系数。

图7-5 回路总电势

根据电磁场理论可得

由于NA、NB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工程应用中,常用实验的方法得出温度与热电势的关系,并做成表格,以供备查。由公式可得

可得,热电偶的热电势等于两端温度分别为T和0℃以及T0和0℃的热电势之差。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热电偶的回路总电势只与组成热电偶的材料及两端温度有关,而与热电偶的长度、粗细无关。

②只有用不同性质的导体(或半导体)才能组合成热电偶;相同材料不会产生热电势,因为当A、B两种导体是同一种材料时,ln(NA/NB)=0,也即EAB(T,T0)=0。

③只有当热电偶两端温度不同,热电偶的两导体材料不同时,才有热电势产生。

④导体材料确定后,热电势的大小只与热电偶两端的温度有关。如果使EAB(T0)=常数,则回路热电势EAB(T,T0)就只与温度T有关,而且是T的单值函数,这就是利用热电偶测温的原理。

2.热电偶回路的基本定律

(1)均质导体定律

由一种均质导体或半导体组成的闭合回路,不论导体的长度、截面积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的温度分布如何,回路中都不可能产生热电势。

(2)中间导体定律

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第四种……均质导体,只要保证各导体的两接入点的温度相同,则这些导体的接入不会影响回路中的热电势,如图7-6所示。

图7-6 中间导体定律

(3)中间温度定律

如图7-7所示为中间温度定律的示意图。当温度为T1、T2时,用导体A、B组成的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等于AC热电偶和CB热电偶的热电动势的代数和,即

EAB(T1,T2)=EAC(T1,T2)+ECB(T1,T2

图7-7 中间温度定律

根据这一定律,只要列出热电势在冷端温度为0℃的分度表,就可以求出冷端在其他温度时的热电势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