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变频器的安装基本要求

变频器的安装基本要求

【摘要】:在扣除缺失面积的计算单元内,以TOC 平面分布等值线图为基础,依据不同TOC 含量等值线所占据的面积,分别求取与之对应的面积概率值。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含气特征和沉积厚度受沉积相控制明显。因此,在缺少钻井、露头剖面、地震资料时,可根据沉积特征来确定含气泥页岩系统的大致厚度、变化趋势,以及泥页岩、砂岩、碳酸盐岩之间的厚度比例关系。

1.安装方式

(1)墙挂式安装 必须竖直安装且与相邻设备有足够的空间,与周围物体两侧均不小于100mm,上下不小于150mm。

(2)柜内安装 单台变频器尽量柜外冷却;单台变频器如柜内冷却时,应在规定安装抽风冷却风扇,并安装在变频器正上方。变频器安装在柜内中上部,正上方与正下方不能安装阻挡排风、进风的大体积器件,见图5-112。当柜内安装多个变频器时,应并排安装,见图5-113。如在使用时需要取掉变频器的键盘,则面板键盘孔应进行密封处理。

978-7-111-52990-3-Chapter05-189.jpg

图5-112 柜内安装变频器基本要求

978-7-111-52990-3-Chapter05-190.jpg

图5-113 柜内安装变频器的布置

2.变频器的接线

变频器输入端R、S、T,输出端U、V、W,接线必须牢固,电源与变频器接线和同功率电动机截面积选择方式一致。R、S、T和U、V、W的主电路导线采用铁管保护布线时,导线应彼此分开,如必须三根相线布置在同一根铁管内,正弦波三相电流瞬时值之和为零,不会引起发热。

变频器输出U、V、W线如敷在铁管和蛇皮金属管内,造成变频器内部功率开关器件的瞬时脉冲过电流,使功率管损坏。一般在布线超30m(有管)或50m(无管)时,U、V、W端子处可接入交流电抗器。当1个变频器驱动多个电动机时,应按配线总长度,当接入输出侧交流电抗器后,馈线电动机总长度不超过400m。

控制电缆屏蔽线双绞线,且这些线需要与电源电路和其他高电压电路有效隔离,变频器信号线离开动力线不少于100mm,绝对不能将信号线与输入输出强电导线捆绑一道,且尽量与动力线垂直布置。模拟信号线电缆必须用屏蔽线或双绞线,屏蔽线一端接变频器控制电路的公共端COM,不能接变频器的接地端E或大地,另一端悬空。开关量控制线允许非屏蔽线,同一信号的两根线必须绞合在一起。远距离控制操作时用继电器转换,减少外界干扰。变频器操作键盘与显示器共用操作盒,远距离操作时,电缆必须与动力线分开,必要时穿屏蔽套管。

3.防尘措施

1)变频器柜风道设计合理,排风通畅,避免柜内形成涡流,在规定位置堆积灰尘。

2)变频器柜顶部出风口应安装防护盖,且高度合理,不影响排风。防护顶盖的侧面出风口还要安装防护网。保证变频器柜顶部的轴流风机旋转方向正确,向外排风。

3)变频器柜前后门和其他连接处要进行密封处理,所有进出线孔,安装防尘网。

4.布线

(1)信号线

Ⅰ类信号线:电阻信号、热电偶信号、应变信号、毫伏信号等低电平信号。此类很易被干扰。

Ⅱ类信号线:0~5V、1~5V、4~20mA、0~10mA输入信号,4~20mA、0~10mA输出信号;电平型开关信号;触点型开关信号;脉冲量输入信号;24VDC小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此类信号容易被干扰。

Ⅲ类信号线:DC24~48V感性负载或电流大于50mA的阻性负载开关量输出信号。

Ⅳ类信号线:AC110V或AC220V开关量输出信号。

Ⅲ类、Ⅳ类信号线的开关量动作瞬间是干扰源。

(2)传输线 有屏蔽线、屏蔽电缆和双绞线。

(3)控制电缆与布线

对Ⅰ类信号,必须用屏蔽电缆,Ⅰ类信号中的应变信号、毫伏信号应用屏蔽双绞合电缆,还要保证屏蔽层只有一点良好接地,降低电磁干扰和静电干扰。

对Ⅱ类信号,用屏蔽电缆,Ⅱ类信号中用于控制、联锁的输入/输出信号,开关量输入信号,必须用屏蔽电缆,最好为屏蔽双绞合电缆。禁止多芯电缆中部分用于传输Ⅰ或Ⅱ类信号,另外传输Ⅲ、Ⅳ类信号。

对Ⅳ类信号,严禁与Ⅰ或Ⅱ类信号线捆在一道走线,应作220V电源线处理,Ⅳ类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一道走线,必须用屏蔽双绞合电缆。绝对禁止大功率开关量输出信号线、动力线等电缆与直接进入变频器的Ⅰ、Ⅱ类信号线并行捆绑。

对Ⅲ类信号,允许与220V电源线一道走线,也可与Ⅰ或Ⅱ类信号线一道走线,但Ⅲ类信号必须用屏蔽电缆,且最好为屏蔽双绞合电缆,与Ⅰ或Ⅱ类信号线电缆距离15cm以上,严禁同一信号线几根芯线分布在不同的几条电缆中。

信号线和电源电缆应用不同走线槽,进机柜时相互远离。具体布线时,信号线和电源电缆不大于15cm时,必须在之间设置金属隔离板,且隔离板接地;信号线和电源电缆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分离安装时,它们之间的距离要大于15cm,对干扰大的场合,如电源电缆接有AC220V、10A以上的感性负载,且电源电缆不带屏蔽层,则要求信号电缆垂直方向间隔距离不小于60cm;两组电缆垂直相交时,如电源电缆不带屏蔽层,应用1.6mm以上的钢板覆盖在交叉部分。

用模拟量信号远距离控制变频器时,为减少模拟量来自变频器和其他设备的干扰,将控制变频器的信号线与强电回路分开走线,距离应大于30cm,柜内也要保持此距离。信号线不超过50m时,保护信号线的金属管或金属软管一直到变频器接线端子。模拟量信号线应用双绞合屏蔽线,规格为0.5~2.5mm2,接线段剥线尽量短,剥线后将屏蔽层用绝缘胶布包好。

(4)动力电缆 根据变频器的功率确定导线截面积,从变频器到电动机要选用屏蔽电缆,尽可能短。当电缆长度超变频器允许长度时,电缆杂散电容可能干扰变频器工作,需要配备输出电抗器。变频器可选件与变频器之间的连接长度要不超过10m。

在现场,变频器与电动机的距离小于20m时,可直接与变频器连接;距离为20~100m时,需调整变频器的载波率减少谐波及干扰;距离超过100m时,需调整变频器的载波率,再加装输出交流电抗器。

电动机电缆应独立走线,最小距离500mm,避免电动机与其他电缆长距离平行走线。如控制电缆与电源电缆交叉,尽可能垂直交叉。

5.布线的抗干扰设计

变频调速系统的传输导线之间形成相互耦合,产生通道干扰,表现在公共阻抗耦合、电容性耦合、电感性耦合、电磁场耦合和辐射。

主要措施有布线中电场耦合抑制、磁场耦合抑制、公共阻抗耦合抑制。对公共阻抗耦合的抑制措施有:一种是减少公共地线的阻抗,控制公共阻抗耦合;另一种是适当接地避免容易干扰的电路公用地线,避免强电和弱电公用地线、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公用地线。减少地线阻抗即减少地线电感,包括用扁平导线作为地线、用多条相距较远的并联导体作为地线。相互靠近的变频器柜低频信号单点接地见图5-114,变频器柜远离时低频信号单点接地见图5-115,变频器柜远离时低频信号多点接地见图5-116。

(1)抗干扰设计布线原则 为减少动力电缆的辐射电磁干扰,可用铜带铠装屏蔽电力电缆。信号电缆敷设时应按传输信号种类分层敷设,严禁同一电缆的不同导线同时传送不同类别的信号。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干扰来自导线间的分布电容、电感引起的电磁耦合时,应选用金属铠装型的控制、信号电缆。变频器电源线、I/O线、输入输出信号线、交流线、直流线分用各自电缆,并分开布线,开关量信号线和模拟量信号线分开布线,且模拟量、数字信号线用屏蔽线,并将屏蔽层接地。当交流和直流输入输出信号线不得不使用同一配线管时,直流输入与输出信号线要用屏蔽电缆,并将屏蔽层接地。

(2)导线选择原则 对于低频信号线隔离要求很严格的多点接地和单点接地线路,要用屏蔽双绞线;单点接地的音频线路和内部电源线,用双绞线;重要发射射频脉冲、高频、宽频带内阻抗匹配等信号时使用同轴电缆;数字电路、脉冲电路用绞合屏蔽电缆,有时需要单独屏蔽;高电平电源线穿钢管敷设;多点接地的音频或电源线,用屏蔽线;低频仪表,用单芯屏蔽导线。

(3)布线的抗干扰设计 大地地势变化较大,系统将受到共模干扰,且易转变为差模干扰。一般用独立接地方式,接地截面积应不小于2.5mm2;接地点尽量靠近变频器机柜;接地线尽量避强电主电路,无法避则垂直交叉;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对电源线布线,变频器电源线和I/O线分别配线,电源线用屏蔽电力电缆,电源线和I/O线分开走线;交流线与直流线分用不同的电缆,分开捆扎交流线与直流线,分走行线槽。

对输入输出线,输入线不超过30m,如干扰不大、电压低,可适当长些;输入与输出线不能用同一根电缆,输入与输出线分开走线,开关量与模拟量尽量分开敷设;输入与输出回路配线,可用压接端子或单股线,不宜用多股绞线直接与变频器的接线端子连接。

978-7-111-52990-3-Chapter05-191.jpg

图5-114 相互靠近变频器柜低频信号单点接地

978-7-111-52990-3-Chapter05-192.jpg

图5-115 变频器柜远离时低频信号单点接地

978-7-111-52990-3-Chapter05-193.jpg

图5-116 变频器柜远离时低频信号多点接地

通信线,基本单元与控制站之间电缆传输信号小、频率高,易受干扰,必须单独敷。如通信信号频率很高,选择变频器厂家提供的专用电缆;在要求不高或信号频率较低时,可选用带屏蔽多芯电缆或双绞线电缆;为提高抗干扰能力,对变频器的外部信号、变频器与计算机之间串行信号,可用光纤传输和隔离,或用光电耦合的通信接口

对变频器柜内布线,变频器机柜作内部控制系统参考电位,尽量减少流过用于安装变频系统的机柜背板中噪声电流,防止出现控制系统的PE短路与系统中远端其他相关变频调速系统参考电位之间的噪声电压,见图5-117。

978-7-111-52990-3-Chapter05-194.jpg

图5-117 变频器的布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