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纯金属结晶的形成过程

纯金属结晶的形成过程

【摘要】:图2-12亚晶界结构示意图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又将这一转变过程称为结晶。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m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称为过冷度,以ΔT表示。这种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结晶潜热。

图2-12 亚晶界结构示意图

金属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又将这一转变过程称为结晶。

金属的性能与结晶后所形成的组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和控制金属的结晶过程,已成为提高金属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2.1.3.1 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利用图2-13所示的试验装置,先将纯金属放入坩埚中加热熔化成液态,然后插入热电偶以测量温度,让液态金属缓慢而均匀地冷却,并用X-Y记录仪将冷却过程中的温度与时间记录下来,便获得了图2-14所示的冷却曲线。这一试验方法称为热分析法,冷却曲线又称热分析曲线。从热分析曲线可以看出结晶过程的两个十分重要的宏观特征。

图2-13 热分析装置示意图

1—电源;2—热电偶;3—坩埚;4—金属;5—冰水(0 °C);6—恒温器;7—电炉

图2-14 纯金属结晶时的冷却曲线示意图

纯金属的冷却曲线及结晶过程

1. 过冷现象

从图2-14可以看出,金属在结晶之前,温度连续下降,当液态金属冷却到理论结晶温度Tm(熔点)时,并未开始结晶,而是需要冷却到Tm之下的某一温度Tn,液态金属才开始结晶。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Tm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差,称为过冷度,以ΔT表示。过冷度越大,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过冷度随金属的本性和纯度的不同,以及冷却速度的差异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金属不同,过冷度的大小也不同;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当以上两因素确定之后,过冷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即实际结晶温度越低。反之,冷却速度越慢,则过冷度越小,实际结晶温度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但是,不管冷却速度多么缓慢,也不可能在理论结晶温度进行结晶,即对于一定的金属来说,过冷度有一最小值,若过冷度小于这个值,结晶过程就不能进行。

2. 结晶潜热

从图2-14可以看出,当液态金属冷却到实际结晶温度Tn时,金属开始结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再降低而是保持恒温一段时间,这是由于金属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放出一定的热量,这部分热量补偿了散失到周围环境的热量,所以在冷却曲线上出现了平台。这种金属结晶时,从液相转变为固相时放出的热量称为结晶潜热。结晶潜热释放完毕的时间即为结晶的终了时间。结晶潜热的释放和散失,是影响结晶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在研究金属结晶时予以重视。

2.1.3.2 金属结晶的微观现象

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为了搞清楚结晶的微观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来发现,无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结晶时都遵循着相同的规律,即结晶过程是形核与长大的过程,如图2-15所示。液态金属在冷却到某一温度时,首先在液体中形成一些稳定的微小晶体,称为晶核,随后这些晶核逐渐长大,与此同时,在其余液体中又不断形成新的稳定晶核并长大,就这样液态金属中不断形核并长大,使液态金属越来越少,直到各个晶体相互接触,液态金属耗尽,结晶过程便结束。由一个晶核长大的晶体就是一个晶粒,晶粒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图2-15 纯金属结晶过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