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槐花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训项目

槐花米中芦丁及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实训项目

【摘要】: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依此制备槲皮素。通过纸色谱及紫外光谱进行黄酮及糖的鉴定。绘制芦丁的标准曲线,计算提取的芦丁的纯度。(三)芦丁和槲皮素鉴定1.芦丁的定性反应取芦丁适量,加乙醇使其溶解,分成三份,供下述试验用。

一、实训目标

(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2)掌握槲皮素的制备原理及操作。

(3)熟悉紫外光谱在黄酮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4)通过芦丁的结构分析,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实训原理

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以槐花米(为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芦丁含量最高,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芦丁是由槲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L-鼠李糖-1α-6L-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苷,故又叫芸香苷。

芦丁分子式为C27H30O16·3H2O,为浅黄色针状晶体,熔点为174~178℃(含三分子水)、188℃(无水物)。难溶于冷水(1∶(8000~10000)),可溶于热水(1∶(180~200))、热甲醇(1∶10)、冷甲醇(1∶100)、热乙醇(1∶60)、冷乙醇(1∶650),难溶于乙醚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等,易溶于碱液。

槲皮素分子式为C15 H10 O7·2H2O,为黄色晶体,熔点为313~314℃(2分子结晶水)、316℃(无水物)。能溶于冷乙醇(1∶290),易溶于沸乙醇(1∶23),可溶于甲醇、乙酸乙酯、冰乙酸、吡啶、丙酮等,难溶于水、苯、石油醚等溶剂。

芦丁为黄酮苷,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显酸性,可溶于稀碱液中,在酸液中沉淀析出,可利用此性质进行提取分离。利用芦丁易溶于热水、热乙醇,较难溶于冷水、冷乙醇的性质,选择重结晶方法进行精制。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鼠李糖,依此制备槲皮素。通过纸色谱紫外光谱进行黄酮及糖的鉴定。

三、实训仪器和药品

1.仪器

索氏提取器、烧杯(100 mL)、酒精灯、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比色管(25 mL)。

2.药品

盐酸、石灰乳、乙醚、氯化钠、95%乙醇。

3.材料

TLC薄板、温度计(373 K)、滤纸。

四、实训方法和步骤

(一)芦丁的制备

(二)槲皮素的制备

(二)槲皮素的制备

(三)芦丁和槲皮素鉴定

1.芦丁的定性反应

取芦丁适量,加乙醇使其溶解,分成三份,供下述试验用。

(1)盐酸-镁粉试验 取样品液适量,加2滴浓盐酸,再酌加少许镁粉,即产生剧烈的反应,并逐渐出现红色至深红色。

(2)锆-柠檬酸试验 取样品液适量,然后加2%ZrOCl2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再加入2%柠檬酸的甲醇溶液,并详细记录颜色变化。

(3)α-萘酚-浓硫酸反应 取样品液适量,加等体积的10%α-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缓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界面的颜色。

2.芦丁浓度测定

(1)标准曲线的绘制 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 mg,用95%乙醇溶解,摇匀,定容至10 mL,使之成为浓度为1 mg/mL的芦丁标准品溶液,作为储备液。量取上述溶液0.1 mL、0.2 mL、0.3 mL、0.4 mL、0.5 mL、0.6 mL,分别加水至3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5 mL。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0.5 mL,摇匀,放置6 min后加5%氢氧化钠溶液2.5 mL,混匀,放置15 min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 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2)样品含量的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精密称取样品2.5 mg,加95%乙醇溶解,于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1.0 mL于25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取1.0 mL 95%乙醇同样稀释,作为空白对照,在50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由回归方程计算出产品中芦丁的纯度。

3.芦丁及槲皮素的色谱

(1)支持剂:中速层析滤纸(5 cm×20 cm)。

(2)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

(3)样品:自制槲皮素的乙醇溶液,自制芦丁的乙醇溶液。

(4)对照品:槲皮素标准品的乙醇溶液,芦丁标准品的乙醇溶液。

(5)显色剂: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喷雾。

4.糖的纸色谱检识

(1)支持剂:中速层析滤纸(5 cm×20 cm)。

(2)样品:取水解后的滤液10 mL,水浴加热,且在搅拌下加适量碳酸钡细粉至pH为7,过滤,取滤液并浓缩至2 mL左右,放冷后,供纸色谱点样用。

(3)对照品:1%葡萄糖标准品醇溶液及1%鼠李糖标准品醇溶液。

(4)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

(5)显色剂:喷以邻苯二甲酸苯胺溶液,105℃烘烤约5 min至斑点显色清晰。

五、实训结果处理

(1)判断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的效果。

(2)绘制芦丁的标准曲线,计算提取的芦丁的纯度。

六、知识和技能探究

(1)提取总黄酮时,为何要将沸水加至槐花米中,而不是将槐花米直接加入冷水中逐渐升温加热?能否有其他方法起同样的作用?

(2)芦丁水解过程有什么现象发生?请说明原因。

(3)芦丁和槲皮素的硅胶色谱与聚酰胺色谱中Rf值有何变化?试根据色谱原理作出解释。

(4)试述紫外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三)芦丁和槲皮素鉴定

1.芦丁的定性反应

取芦丁适量,加乙醇使其溶解,分成三份,供下述试验用。

(1)盐酸-镁粉试验 取样品液适量,加2滴浓盐酸,再酌加少许镁粉,即产生剧烈的反应,并逐渐出现红色至深红色。

(2)锆-柠檬酸试验 取样品液适量,然后加2%ZrOCl2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再加入2%柠檬酸的甲醇溶液,并详细记录颜色变化。

(3)α-萘酚-浓硫酸反应 取样品液适量,加等体积的10%α-萘酚的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缓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界面的颜色。

2.芦丁浓度测定

(1)标准曲线的绘制 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 mg,用95%乙醇溶解,摇匀,定容至10 mL,使之成为浓度为1 mg/mL的芦丁标准品溶液,作为储备液。量取上述溶液0.1 mL、0.2 mL、0.3 mL、0.4 mL、0.5 mL、0.6 mL,分别加水至3 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5 mL。放置6 min,加10%硝酸铝溶液0.5 mL,摇匀,放置6 min后加5%氢氧化钠溶液2.5 mL,混匀,放置15 min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 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00 nm波长处测吸光度,以对照品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标准曲线。

(2)样品含量的测定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精密称取样品2.5 mg,加95%乙醇溶解,于5.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取1.0 mL于25 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取1.0 mL 95%乙醇同样稀释,作为空白对照,在500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由回归方程计算出产品中芦丁的纯度。

3.芦丁及槲皮素的色谱

(1)支持剂:中速层析滤纸(5 cm×20 cm)。

(2)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

(3)样品:自制槲皮素的乙醇溶液,自制芦丁的乙醇溶液。

(4)对照品:槲皮素标准品的乙醇溶液,芦丁标准品的乙醇溶液。

(5)显色剂: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喷雾。

4.糖的纸色谱检识

(1)支持剂:中速层析滤纸(5 cm×20 cm)。

(2)样品:取水解后的滤液10 mL,水浴加热,且在搅拌下加适量碳酸钡细粉至pH为7,过滤,取滤液并浓缩至2 mL左右,放冷后,供纸色谱点样用。

(3)对照品:1%葡萄糖标准品醇溶液及1%鼠李糖标准品醇溶液。

(4)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

(5)显色剂:喷以邻苯二甲酸苯胺溶液,105℃烘烤约5 min至斑点显色清晰。

五、实训结果处理

(1)判断芦丁和槲皮素提取的效果。

(2)绘制芦丁的标准曲线,计算提取的芦丁的纯度。

六、知识和技能探究

(1)提取总黄酮时,为何要将沸水加至槐花米中,而不是将槐花米直接加入冷水中逐渐升温加热?能否有其他方法起同样的作用?

(2)芦丁水解过程有什么现象发生?请说明原因。

(3)芦丁和槲皮素的硅胶色谱与聚酰胺色谱中Rf值有何变化?试根据色谱原理作出解释。

(4)试述紫外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