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黄酮类药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黄酮类药物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摘要】:但提取一般黄酮苷类成分时,则应当慎用,以免发生水解反应。通常,在植物的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

(一)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在花、叶、果等组织中,一般以苷的形式存在,而在木部坚硬组织中,则多以游离苷元形式存在。

黄酮苷类以及极性稍大的苷元(如羟基黄酮、双黄酮、橙酮、查耳酮等),一般可用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水或某些极性较大的混合溶剂进行提取。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甲醇-水(1∶1)或甲醇。一些多糖苷类则可以用沸水提取。在提取花青素类化合物时,可加入少量酸(如0.1%盐酸)。但提取一般黄酮苷类成分时,则应当慎用,以免发生水解反应。为了避免在提取过程中黄酮苷类发生水解,常按一般提取苷的方法事先破坏酶的活性。大多数黄酮苷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如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提取,对多甲氧基黄酮的游离苷元,可用苯进行提取。

对得到的粗提取物可进行精制处理,常用的方法如下。

(1)溶剂萃取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同溶剂进行萃取可达到纯化的目的。例如,植物叶子的醇浸液可用石油醚处理,以便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而某些提取物的水溶液经浓缩后则可加入多倍量浓醇,以沉淀除去蛋白质、多糖类等水溶性杂质。

(2)碱提取酸沉淀法:黄酮苷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难溶于酸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将碱水提取液调成酸性,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此法简便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芩苷提取都应用了此法。

(3)炭粉吸附法:主要适用于苷类的精制工作。通常,在植物的甲醇粗提取物中,分次加入活性炭,搅拌,静置,直至定性检查上清液无黄酮反应时为止。过滤,收集吸附苷的炭粉,依次用沸水、沸甲醇、7%酚的水溶液、15%酚的醇溶液进行洗脱。对各部分洗脱液进行定性检查(或用PPC鉴定)。洗脱液经减压蒸发浓缩至小体积,再用乙酸振摇除去残留的酚,余下水层减压浓缩即得较纯的黄酮苷类成分。

(二)分离

1.柱色谱

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常用的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素粉等。此外,还有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

(1)硅胶柱色谱 此法应用范围最广,主要适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高度甲基化(或乙醇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少数情况下,在加水去活化后也可用于分离极性较大的化合物,如多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等。对于供试硅胶中混存的微量金属离子,应预先用浓盐酸处理除去,以免干扰分离效果。

(2)聚酰胺柱色谱 对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来说,聚酰胺是较为理想的吸附剂。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聚酰胺柱色谱可用于分离各种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苷及苷元、查耳酮与二氢黄酮等。

(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用两种型号的凝胶:Sephadex-G型及Sephadex-LH型。分离游离黄酮时,主要靠吸附作用。凝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但分离黄酮苷时,则分子筛的性质起主导作用。在洗脱时,黄酮苷类大体上是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流出柱体。

表1-12-1列出了黄酮类化合物在Sephadex-LH20(甲醇)上的Ve/V0值,其中Ve为洗脱样品时需要的溶剂总量或洗脱体积,V0为柱子的空体积。Ve/V0值越小,说明化合物越容易被洗脱下来。表1-12-1中所列数据清楚地表明:苷元的羟基数越多,Ve/V0值越大,越难以洗脱,而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上连接糖的数目越多,则Ve/V0值越小,越容易洗脱。

表1-12-1 黄酮类化合物在Sephadex-LH20(甲醇)上的Ve/V0

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中常用的洗脱剂有:①碱性水溶液(如0.1 mol/L NH4OH),含盐水溶液(0.5 mol/L NaCl等);②醇及含水醇,如甲醇、甲醇-水(不同比例)、叔丁醇-甲醇(3∶1)、乙醇等;③其他溶剂,如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等。

2.铅盐法

此法过去曾用于研究,目前已很少采用。一般是在乙醇或甲醇溶液中依次加入适量中性乙酸铅、碱式乙酸铅水溶液,分别使具有邻二酚羟基的成分(包括黄酮)及具有一般羟基的成分分别以铅盐形式沉淀,再分别将铅盐沉淀悬浮于醇中,脱铅后得到相应成分。

3.硼酸配合物法

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硼酸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物易溶于水,借此可与无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相互分离。

4.pH梯度萃取法

pH梯度萃取法适合于酸性强弱不同的游离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中,依次用5%NaHCO3(萃取出7,4'-二羟基黄酮)、5%Na2CO3(萃取出7-或4'-羟基黄酮)、0.2%NaOH(萃取出具一般酚羟基黄酮)、4%NaOH(萃取出5-羟基黄酮)萃取而使之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