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是专一性识别HBsAg的单一抗体,能与HBsAg产生免疫反应,临床上用于检测乙肝病毒的感染及生产预防乙肝的免疫制剂。......
2023-06-24
一、确定生产技术、生产原料和工艺路线
(1)确定生产技术——细胞工程: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HBsAg单克隆抗体。
(2)确定生产原料:HBsAg免疫后的Lou/c大鼠淋巴细胞与Lou/c大鼠骨髓瘤的IR983F细胞系。
(3)确定生产工艺路线,如图1-9-9所示。
图1-9-9 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生产工艺路线(细胞工程)
二、生产工艺过程
(一)材料准备
1.培养基
(1)大鼠骨髓瘤IR983F细胞系培养基:改良的DMEM培养基(将Eagle培养基中15种氨基酸浓度增加1倍,8种维生素浓度增加3倍而成),还需要10%灭活小牛血清、1%非必需氨基酸、0.1 mol/L丙酮酸钠、1%谷氨酰胺及50 mg/mL庆大霉素。
(2)杂交瘤细胞筛选系统培养基:用含有HAT的DMEM培养基。
2.饲养细胞制备
在组织培养中,单个或少数分散的细胞不易生长繁殖,若加入其他活细胞,则可促进这些细胞生长繁殖,所加入的这种细胞为饲养细胞。在McAb制备的过程中,如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克隆化和扩大培养等许多环节都需要添加饲养细胞。
在细胞融合前2~3 d,取健康大鼠处死,向腹腔内注入10 mL DMEM培养液,使细胞悬浮,在腹壁吸出全部细胞悬液,离心后用pH7.4、0.1 mol/L的磷酸缓冲液洗涤,收集细胞,用含10%小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和链霉素及HAT的DMEM培养液制成2×105个/mL细胞悬液,在96孔板上每孔加0.1 mL悬液,然后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温育,备用。
3.亲本细胞准备
(1)骨髓瘤细胞 取Lou/c大鼠骨髓瘤IR983F细胞,用常规方法制成细胞悬液,按1.5×105个/mL细胞的接种量接种于DMEM培养液中,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经常规消化分散法用DMEM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
(2)免疫大鼠脾淋巴细胞 取HBsAg,用pH7.4、0.1 mol/L的磷酸缓冲液溶解并稀释成20 μg/mL的溶液,加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充分乳化后,取2 mL注入Lou/c大鼠腹腔,两周后进行第二次免疫,3个月后于融合前3~4 d进行加强免疫,3次免疫的剂量和注射途径均相同(第三次免疫时不加弗氏佐剂),在细胞融合前处死大鼠,取出脾脏,用磷酸缓冲液洗去血液,切成1 mm3小块,再用磷酸缓冲液洗涤至澄清后,加入组织块5~6倍体积的0.25%胰蛋白酶溶液于37℃保温消化,至组织块松软为止。倾去胰蛋白酶溶液,经磷酸缓冲液洗涤后,加入少量磷酸缓冲液分散大部分组织块为细胞,用两层无菌纱布过滤,离心收集细胞并用磷酸缓冲液洗涤,然后用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稀释制成细胞悬液。
(二)细胞融合
取104个IR983F细胞与108个免疫大鼠脾淋巴细胞,于50 mL离心管中混匀,4℃离心去上清液,并使沉淀的细胞松动。于37℃水浴中保温,滴加0.8 mL50%PEG4000,轻轻搅动后滴加20 mL DMEM培养液,离心去上清液,再用含2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稀释至50 mL,制成细胞悬液。取25 mL悬液加至两块含饲养细胞的24孔培养板中,每孔加0.5 mL;余下25 mL悬液再用含2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稀释至50 mL,依上法再接种两块24孔培养板;以此类推,每次悬液可接种8~10块24孔培养板,按IR983F计,每孔接种细胞数约为105个。然后于37℃的CO2培养箱中培养2~4 d,每天从各孔中吸去1 mL原培养液,替换含20%小牛血清及HAT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至第5~6 d可见小克隆,至第9~10 d可见大克隆,中途不换HT培养液。若培养液出现淡黄色,可取出一部分培养液进行抗体检测。培养10 d后改换含HT的培养液,继续培养两周后改用常规DMEM培养液培养。
(三)杂交瘤细胞筛选
筛选产生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方法是用AUSAB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表达抗体的细胞,即将包被了人HBsAg的聚苯乙烯珠于待测杂交瘤培养上清液培育。用磷酸缓冲液洗涤后,加入用生物素偶联的HBsAg培育后洗涤,再加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亲和素培育,最后用邻苯二胺(UPD)显色,经酶标仪定量测定,以确定产生抗HBsAg单克隆抗体(见图1-9-10)。
图1-9-10 杂交瘤细胞筛选(酶联免疫法)
经检测确定为产生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阳性孔细胞需进行克隆和再克隆,并经全面鉴定与分析后,才获得产生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克隆系。其过程如下:将阳性孔中的培养细胞经常规消化分散法制成细胞悬液,用含2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依次稀释成50个/mL细胞悬液,然后在已有饲养细胞的96孔培养板的第1~3行中接种细胞,每孔接种细胞数平均为5个;余下细胞悬液再稀释,在第4~6行孔中每孔接种细胞数平均为1个;余下细胞悬液再稀释,在7~8行孔中每孔接种细胞数平均为0.2个,然后置于37℃的CO2培养箱中,通入含5%CO2的无菌空气培养至第5~6 d,经镜检记下单克隆孔,补加0.1 mL培养液。在生长良好的情况下,第1~3行难有单克隆,第4~6行偶有单克隆,第7~8行多为单克隆。培养至9~10 d后有部分孔中培养上清液变淡黄色,表明可能已有抗体产生。然后将阳性孔内细胞分散接种至其他孔板中培养,并在原板各孔中替换培养液,以防污染及细胞死亡。当新的孔板中细胞生长良好时,即进行消化分散转移至小方瓶中扩大培养,同时将细胞保存。所获的阳性培养物需反复再克隆和全面鉴定,直至确认为止。
(四)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生产
抗HBsAg单克隆抗体可采用人工生物反应器培养杂交瘤细胞进行生产,也可通过诱发实体瘤及腹水瘤进行生产。腹水瘤生产过程如下:向健康的Lou/c大鼠腹腔注射1 mL降植烷,饲养1~9周后,向大鼠腹腔接种5×106个杂交瘤细胞,饲养9~11 d后即可明显产生腹水,待腹水量达到最大限度而大鼠濒于死亡时,处死并抽取腹水,一般可得50 mL左右。或者不处死动物,每1~3 d抽取1次腹水,一般可抽取10次以上,从而获得更多单克隆抗体。
(五)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分离纯化
将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吸附剂——固定化抗大鼠κ轻链的Sepharose 4B亲和吸附剂装柱。用5倍柱床体积的pH 7.4、0.1 mol/L磷酸缓冲液洗涤和平衡柱床,然后将100 mL含抗HBsAg单克隆抗体的腹水用生理盐水稀释5倍后上柱,再用pH 7.4、0.1 mol/L磷酸缓冲液洗涤柱,同时测定A280,待出现第一个杂蛋白峰后,改用含2.5 mol/L NaCl的上述磷酸缓冲液洗涤,除去非特异性吸附的杂蛋白,然后用pH 2.8的甘氨酸-HCl缓冲液洗脱,同时分部收集洗脱液,用pH 8.0、0.1 mol/L Tris-HCl缓冲液中和(至pH7.0),经超滤、浓缩及冻干后即得抗HBsAg单克隆抗体。
有关生物制药工艺(第2版)的文章
抗乙肝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是专一性识别HBsAg的单一抗体,能与HBsAg产生免疫反应,临床上用于检测乙肝病毒的感染及生产预防乙肝的免疫制剂。......
2023-06-24
信道衰落和干扰是无线通信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信道的随机衰落造成通信链路的中断,一般采取分集技术对抗信道的随机衰落现象,降低通信的中断率;干扰有来自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干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抗干扰,常见的抗干扰方法包括扩频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等。所以,目前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中采用跳频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抗干扰和抗衰落。......
2023-06-26
2)炭化室高度6m以上、宽500mm以上配干法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的新一代大容积机械化焦炉建设。4)干法熄焦、导热油换热技术应用。8)废钢加工处理。9)合金钢大方坯、大型板坯、圆坯、异型坯及近终型连铸技术开发及应用。12)高强度钢生产。14)石油开采用油井管、电站用高压锅炉管及油、气等长距离输送用钢管生产。15)H型钢、400MPa及以上螺纹钢筋生产。17)冷轧硅钢片生产。20)大型高炉用微孔、超微孔炭砖生产。......
2023-06-30
棒材挤出成型生产线HDPE实心硬棒挤出成型生产线如图7-6所示,它由挤出机、机头、隔热垫圈、冷却定型套、冷却水槽、牵引机、切断装置、制品堆放架等组成。不同塑料挤出成型棒材的收缩率见表7-2。根据试验数据,直径40~120mm的聚酰胺1010连续挤出棒材的收缩率为2.5%~3.0%。①棒材的冷却定型模与挤出机头紧密相连,连接处要加隔热垫圈。但应注意温度高于250℃时易变形损坏。不能夹得过紧,否则阻力过大棒材挤不出口模,会造成胀死在定型模腔内。......
2023-06-15
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在石油开采、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材料、建材、纺织、食品、医药、造纸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可以开展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可以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溯源、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2023-06-28
在确定整个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时,应根据该焊接结构的生产特点和工艺特点,尽量采用现代化焊接技术,并结合现有条件,采取必要措施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焊接结构生产的工艺过程包括以下内容。2)在脆性转变温度以下工作的焊接结构,在焊后应进行消除应力回火处理,以减小结构产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在制定钢结构的生产工艺时,同时要制定出检验内容和检验程序。......
2023-06-15
离散制造企业生产线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由生产设备所产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量远大于企业中计算机和人工产生的数据,对数据的实时性要求也更高。再如,在能耗分析方面,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利用传感器集中监控所有的生产流程,能够发现能耗的异常或峰值情形,由此便可在生产过程中优化能源的消耗,对所有流程进行分析将会大大降低能耗。......
2023-06-28
2)物质流物质流控制是清洁生产实施的重中之重,它是“源消减”的核心体现。清洁生产更注重对物质流的优化,从而降低材料消耗,即实现过程改善。内循环就是在本项目生命周期内的继续使用,清洁生产的核心工作是废料管理的优化。......
2023-0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