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物药物的分类及其疗效与前景

生物药物的分类及其疗效与前景

【摘要】:生物药物可按照其原料来源、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生理功能及临床用途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生物药物以其独特的生理调节作用,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低。预防是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只有生物药物可担此任。随着生物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生物药物的品种将不断增多,疗效将大为提高,将对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药物可按照其原料来源、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生理功能及临床用途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由于生物药物的原料、结构多样,功能广泛,因此任何一种分类方法都会有不完善之处。

(一)按照药物的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

该分类方法有利于对同类药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对制备方法、检测方法的研究。

(1)氨基酸类药物及其衍生物 这类药物包括天然的氨基酸和氨基酸混合物以及氨基酸的衍生物,氨基酸的全世界年总产量已逾百万吨,年产值达几十亿美元。主要生产品种有谷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

(2)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化学本质相同,性质相似,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生物功能差异较大。主要包括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及细胞生长因子等。

(3)酶类药物 酶制剂也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酶类药物包括助消化的酶类、消炎酶类、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酶类、抗肿瘤酶类,以及其他药用酶类。

(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 包括核酸类、多聚核苷酸、核苷、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5)多糖类药物 多糖类药物的来源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生物,它们在抗凝、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方面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

(6)脂类药物 脂类药物具有相似的非水溶性性质,但其化学结构差异较大,生理功能较广泛,主要包括磷脂类、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前列腺素、胆酸类、固醇类、卟啉类等。

(7)维生素与辅酶 维生素大多是一类必须由食物提供的小分子化合物,结构差异较大,不是组织细胞的结构成分,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但对机体代谢有调节和整合作用。

(二)按原料来源分类

此分类法有利于对同类原料药物的制备方法、原料的综合利用等进行研究。

(1)人体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 以人体组织为原料制备的药物疗效好,无毒副作用,但受来源限制无法批量生产。现投产的主要品种仅限于人血液制品、人胎盘制品和人尿制品。生物技术的应用克服了因原料限制而无法大量生产药物的困难,保障了临床用药需求(如基因工程生产的人生长素)。

(2)动物组织来源的生物药物 该类药物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以批量生产,缓解人体组织原料来源不足的情况。但动物和人有较大的种属差异,有些药物疗效低于人源的同类药物,甚至对人体无效。

(3)微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来源于微生物的药物在种类、品种、用途等方面都为最多,包括各种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工程菌生产的各种人体内活性物质,其产品有氨基酸、蛋白质、酶、糖类、抗生素、核酸、维生素、疫苗等。其中以抗生素生产最为典型。

(4)植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该类药物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按其在植物体的功能有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之分。

(5)海洋生物来源的生物药物 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又称海洋药物,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是丰富的药物资源宝库

(三)按功能和用途分类

生物药物广泛用于医学的各领域,在疾病的治疗、预防、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按此法分类有利于临床应用。

(1)治疗药物 治疗疾病是生物药物的主要功能。生物药物以其独特的生理调节作用,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低。例如,对糖尿病、免疫缺陷病、心脑血管病、内分泌障碍、肿瘤等的治疗效果是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

(2)预防药物 对于许多传染性疾病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预防是控制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只有生物药物可担此任。常见的预防药物有各种疫苗、类毒素等。随着生物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生物药物的品种将不断增多,疗效将大为提高,将对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3)诊断药物 疾病的临床诊断也是生物药物的重要用途之一,生物药物用于诊断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现已应用的有免疫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放射线诊断药物和基因诊断药物等。

(4)其他用途 生物药物在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医用材料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