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形变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为形变温度、形变量、形变后淬火前的停留时间、形变速度和形变淬火后的回火温度等。对于一般钢材,高温形变淬火时的最佳形变量为25%~40%。由于此时形成非常稳定、细小而弥散的碳化物和规则排列的位错亚结构,故高温形变淬火钢具有很高的耐回火性。......
2023-06-24
低温形变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取决于影响形变热处理效果的各工艺参数的选择。这些工艺参数是:奥氏体化温度、形变温度、形变前后的停留和再加热、形变量、形变方式、形变速度和形变后的冷却等。其中形变温度和形变量是影响钢材强化效果的重要参数。
1.奥氏体化温度
奥氏体化温度对低温形变淬火效果的影响与钢的化学成分有很大关系。奥氏体化温度对有些钢形变淬火后的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如AISIH11钢,而对另外一些钢,如图6-2所示,40CrNiMo钢的抗拉强度随奥氏体化温度的提高有明显降低的现象。因此,在低温形变淬火时,应尽量采取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
图6-1 低温形变淬火示意
图6-2 40CrNiMo钢奥氏体化温度对低温形变淬火抗拉强度的影响
2.形变温度
形变温度对钢材力学性能影响的总趋势:形变温度越低,形变强化效果越显著。但形变温度过低,在形变过程中或形变后会形成贝氏体,将显著降低钢的强化效果。
图6-3为形变温度对30CrNi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由图可知,在500℃以上,随形变温度的降低,硬度和强度都增加,而塑性指标都明显降低。但当变形温度低于500℃,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其性能的变化规律相反。成分为0.35C-1.5Mo-5Cr-0.4V(H11钢)的钢形变温度对低温形变淬火、回火后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图6-4所示,其基本规律也是形变温度低,强化效果大。另外,形变量对形变温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形变量和形变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大。
图6-3 形变温度对30CrNiMo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注:奥氏体化温度1150℃,形变量50%,形变淬火后200℃回火4h
3.形变量
在低温形变淬火工艺中形变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参数。一般情况下,随着形变量的增大,钢的强化效果也增大,但塑性有所降低,如图6-5所示。为了获得较优强度与塑性的匹配,一般低温形变淬火时所采用的形变量为60%~70%。
图6-4 0.35C-1.5Mo-5Cr-0.4V钢形变温度对形变淬火、回火后力学性能的影响
(a)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b)断后伸长率与断面收缩率形变量:1%~94%,2%~75%,3%~50%,4%~30%
注:一般处理时Rm为2170MPa,ReL为1968MPa
图6-5 形变量对0.3%C-3.0%Cr-1.5%Ni钢拉伸性能的影响
注:奥氏体化温度930℃、形变温度540℃、回火温度330℃
4.形变前后的停留及形变后的再加热
若奥氏体的稳定性较高,钢材奥氏体化后冷却到形变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奥氏体不发生分解,则形变前的停留对低温形变淬火后的性能没有影响。为获得理想的强化效果,低温形变淬火时形变量应达到60%甚至70%以上。在一般低温形变条件下,一次得到如此大的形变量是非常困难的。研究表明,通过多次形变累积达到要求与一次形变达到要求的效果几乎一样。例如,对35CrMnSiNiA钢进行了两种工艺的低温形变淬火,一种是900℃奥氏体化后冷至550℃,进行一次变形量为63%的形变,然后油冷;另一种工艺是900℃奥氏体化后冷至550℃,先进行25%的变形,再入炉在550℃下保温1h,再变形25%,随后又入炉,再在550℃下保温1h,最后进行了13%的变形(累计变形量63%)。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后的强度和塑性相当。
需要指出,低温形变后不一定必须立即淬火。事实上,形变后停留一段时间不但不会影响形变淬火的效果,甚至在形变后将钢件加热到略高于形变温度并在此温度保温,能够进一步提高某些钢的强度和塑性。这是由于形变后的加热和保温可使奥氏体产生晶粒多边化的稳定过程。
5.形变方式
低温形变淬火时,一般棒材、钢带和钢板都采用轧制形变;棒材可用挤压方式;直径<250mm的管材可用旋压;各种锻件可用锤锻和压力机锻压成形;直径<76mm的管材可用爆炸成形;直径<305mm的钢材可用深拉伸。
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形变淬火强化效果只与形变温度和形变量有关,而与形变方式无关。
6.形变速度
形变速度对强化效果的影响没有一致的规律,有时表现为随形变速度提高,强度指标下降,有时则相反。当截面较大的工件形变时,由于机械能向热能的转化,心部温度随形变速度提高而迅速增加。由于形变温度提高的作用,强化效果降低。工件截面小时,随着形变速度的增加,工件的温度升高不大,使形变过程基本在恒定温度下进行,从而导致强化效果的提高。
7.形变后的冷却
形变后是否需要立即淬火,取决于钢中过冷奥氏体的稳定程度。在过冷奥氏体相当稳定且不会产生非马氏体组织的前提下,形变后的保温和加热对强化效果影响不大,有时甚至还有正面作用。当过冷奥氏体形变中或形变后分解形成珠光体组织时,强化效果明显下降,分解形成贝氏体组织时,强化效果下降幅度较小。
8.回火温度
钢经低温形变淬火后力学性能的另一特征是有较高的耐回火性,因形变淬火而产生的强化效果可以保持很高的回火温度。
有关热处理工艺学的文章
高温形变热处理的工艺参数为形变温度、形变量、形变后淬火前的停留时间、形变速度和形变淬火后的回火温度等。对于一般钢材,高温形变淬火时的最佳形变量为25%~40%。由于此时形成非常稳定、细小而弥散的碳化物和规则排列的位错亚结构,故高温形变淬火钢具有很高的耐回火性。......
2023-06-24
低温钢焊接时,要选用低温韧性良好、特定合金系统和成分的焊条。焊接热输入 低温钢焊接过程,除了要防止出现裂纹外,关键是要保证焊缝和热影响区的低温韧性,这是制定低温钢焊接工艺的根本出发点。常用低温钢的焊接参数见表7-18。......
2023-06-15
其分为获得珠光体组织和获得贝氏体组织等温形变热处理两类,工艺曲线如图6-12所示。如wC=0.4%的钢在600℃等温形变热处理后的屈服强度达804MPa,20℃时的冲击吸收能量高达230J。......
2023-06-24
显然马氏体组织的细化不是在钢低温形变淬火后获得强化效果的唯一原因。低温形变淬火马氏体的组织结构是从形变奥氏体继承下来的。形变奥氏体处于加工硬化状态。研究发现,形变淬火钢的强度与奥氏体加工硬化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当形变率超过10%时,位错数量的增长变缓。总之,低温形变淬火所形成的马氏体含有较高的位错密度、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和较低的固溶碳含量。......
2023-06-24
形变后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经冷形变或形变热处理后再进行化学热处理的复合热处理工艺。形变既可加速化学热处理过程,又可强化热处理效果,是一种新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形变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工艺,如低温形变淬火+渗硫、锻热淬火+渗氮和高温形变淬火+低温碳氮共渗等。表面形变处理也能促进化学热处理过程。它不仅可以改善材料表面的几何形貌和清洁度,还能去除化学覆盖层,有利于后续化学热处理。......
2023-06-24
实际上是形变温度较高的高温形变淬火处理工艺。而原始组织粗大的平衡组织,在高温形变正火后再渗碳淬火加热条件下不发生组织遗传,从而获得细小晶粒组织。......
2023-06-24
由图18-1可知,珩磨速度是磨石圆周速度与轴向往复速度的合成,即式中v——珩磨速度;vr——磨石圆周速度;vf——磨石轴向往复速度。粗珩时取较大珩磨压力;精珩则相反。表18-6 珩磨压力3.珩程及越程量的调整由图18-5可知,珩磨头的珩程可按下式计算L=Lw+2a-Lt式中 L——珩程;Lw——工件孔的长度;a——越程量;Lt——磨石长度。......
2023-0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