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摘要】:前面提到的三代坦克火控系统都是初级的火控系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即不能预测对运动目标射击的提前量,这样坦克在短停与行进间不能准确跟踪和射击运动目标。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中,瞄准镜与火炮连接,对准目标是经过瞄准线和火炮轴线校准的。坦克火控系统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红外技术、激光技术等密切相关。

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到现在,火控系统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只配有一个简单的光学瞄准镜,只能通过目测判定距离,同时采用手动装定瞄准角,导致命中率较低。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增装了光学测距仪和机械式弹道计算机,这样使首发命中率较一代坦克火控系统有所提高。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最早国外装备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采用了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及一些修正弹道的传感器,使得在1 400 m的距离上,坦克“静−静”射击时首发命中率大幅提高到50%。前面提到的三代坦克火控系统都是初级的火控系统,存在着显著的缺陷,即不能预测对运动目标射击的提前量,这样坦克在短停与行进间不能准确跟踪和射击运动目标。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第四代综合火控系统,第四代综合火控系统安装有激光测距仪和数模混合式火控计算机,使坦克在2 000 m的距离上“静−静”射击时的首发命中率达到了90%。

目前,主战坦克装备的综合火控系统可分为扰动式、非扰动式和指挥仪式。扰动式坦克火控系统中,瞄准镜与火炮连接,对准目标是经过瞄准线和火炮轴线校准的。应用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坦克主要有美国的M60A1、M60A2、M60A3,英国的“酋长”“挑战者”,中国的79式、88式等坦克。非扰动式火控系统是基于扰动式火控系统而发展和改进的,增加了计算机对火炮的控制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使火炮自动调到提前位置上,瞄准线基本对着目标。应用非扰动式火控系统的坦克主要有法国的AMX−40、AMX−30B2。指挥仪式火控系统采用了新的控制方式,使得瞄准镜与火炮分开,通过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反射棱镜来实现瞄准线的稳定。目前,先进的坦克大多装有指挥仪式控制系统,如德国的“豹”式坦克、以色列的“梅卡瓦”及美国的M1A1、M1A2坦克等。坦克火控系统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红外技术、激光技术等密切相关。火控系统以火控计算机为核心,炮长通过操纵火炮控制稳定器对火炮进行实时控制,从而完成精确地瞄准、射击。电子技术在坦克炮控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坦克电子综合化系统的设计思想对坦克各电子系统设计起着重要作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