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呼吸防护用品的分类与作用

呼吸防护用品的分类与作用

【摘要】:据统计,职业中毒的1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工人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用品,以防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等职业病,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一)呼吸防护用品的作用1)防止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使用防尘防毒用品将会防止、减少尘肺病的发生。(三)隔绝式(供气式)呼吸器隔绝式(供气式)呼吸器用以防止有毒气体、蒸气、烟雾等吸入呼吸道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据统计,职业中毒的15%左右是吸入毒物所致,因此工人必须佩戴适当的呼吸防护用品,以防尘肺、职业中毒、缺氧窒息等职业病,防止毒物从呼吸器官侵入。

(一)呼吸防护用品的作用

1)防止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由于固体物质的粉碎、筛选等作业会产生粉尘,这些粉尘进入肺组织可引起肺组织的纤维化病变,也就是尘肺病。使用防尘防毒用品将会防止、减少尘肺病的发生。

2)防止生产过程中有害化学物质的伤害。生产过程中的毒物如一氧化碳、苯等侵入人体会引起职业性中毒。使用防尘防毒用品将会防止、减少职业性中毒的发生。

常用的呼吸防护用品分为过滤式(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种类型。

(二)过滤式呼吸器

过滤式呼吸器只能在不缺氧的劳动环境(即环境空气中氧的含量[1]不低于18%)和低浓度毒污染环境使用,一般不能用于罐、槽等密闭狭小容器中作业人员的防护。

过滤式呼吸器分为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和过滤式防毒呼吸器。前者主要用于防止粒径小于5μm的粉尘吸入呼吸道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尘口罩和防尘面具。

过滤式呼吸器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必须弄清作业环境中的毒物性质、浓度和空气中的氧含量,在未弄清楚作业环境条件以前,绝对禁止使用。当毒气浓度大于规定使用范围或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不能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规定耐受毒气体积含量大于0.5%时,应改用隔绝式。

2)使用前应检查部件和结合部的气密性,若发生漏气应查明原因。例如:面罩选择不合适或佩戴不正确;橡胶主体有破损;滤毒罐(盒)破裂;面罩的部件连接松动等。面具保持良好的气密状态才能使用。

3)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导气管有无堵塞或破损,金属部件有无生锈、变形,橡胶是否老化;螺纹接头有无生锈、变形,连接是否密封。检查滤毒罐表面有无破裂、压伤,螺纹是否完好,罐盖、罐底活塞是否齐全,罐盖内有无垫片,用力摇动时有无响声。检查面具袋内紧固滤毒罐的带、扣是否齐全和完好。

4)整套防毒面具连接后的气密性检查。在检查完各部件以后,对防毒面具整体气密性的检查很重要。简易检查方法是:打开橡胶底塞吸气,此时如没有空气进入,则证明连接正确;如有漏气,则应检查各部位连接正确与否。

5)正确选用面罩的规格。在使用时,应使罩体边缘与脸部紧贴,眼窗中心位置应选在眼睛正前方下1cm左右。

6)应根据劳动强度和作业现场空气中有害物浓度选用不同类型的防毒面具。如低浓度的作业环境可选用小型滤毒罐的防毒面具。

7)应严格遵守滤毒罐的有效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记录滤毒罐使用过的时间、毒物性质、浓度等。若记录卡片上累计使用时间达到滤毒罐规定的时间,应立即停止使用。

8)在使用过程中严禁随意拧开滤毒罐(盒)的盖子,并防止水或其他液体进入罐(盒)中。

9)防毒呼吸面具的眼窗镜片,应防有划痕,保持视物清晰。

10)防毒呼吸用品应专人使用和保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在清洗和消毒时,应注意温度,不可使橡胶等部件因受温度影响而发生质变。

(三)隔绝式(供气式)呼吸器

隔绝式(供气式)呼吸器用以防止有毒气体、蒸气、烟雾等吸入呼吸道产生危害,通常称为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隔绝式呼吸器分为自吸式和送风式两类,目前使用的主要是自吸式防毒呼吸器。

隔绝式(供气式)呼吸器能使戴用者的呼吸器官与污染环境隔离,由呼吸器自身供气(空气或氧气),或从清洁环境中引入空气维持人体的正常呼吸。可在缺氧、尘毒严重污染、情况不明的有生命危险的工作场所使用,一般不受环境条件限制。按供气形式分为自吸式和送风式两种类型。

(四)使用隔绝式(供气式)呼吸器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和完好,有无破损生锈,连接部位是否漏气等。

2)空气呼吸器使用的压缩空气瓶,绝对不允许用于充氧气。所用气瓶应按压力容器规定定期进行耐压试验,凡已超过有效期的气瓶,在使用前必须经耐压试验,合格才能充气。

3)橡胶制品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老化而失去弹性,影响防毒面具的气密性。面罩和导气管每年应进行更新,呼气阀每六个月应更换一次。若不经常使用而保管妥善时,面罩和吸气管可三年更换一次,呼气阀每年换一次。

4)呼吸器不用时应装入箱内,避免阳光照射,保存温度不高于40℃,存放位置固定,方便紧急情况时取用。

5)使用的呼吸器除日常现场检查外,应每三个月(使用频繁时,可少于三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1]未加说明的气体含量皆为体积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