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花塞布置方案采用方案1,原始点火提前角60°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点火提前角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图6.51所示分别为点火提前角为40°、50°时,在上止点前20°时的温度场和NO浓度场。即随着点火提前角的提前,在上止点时剩余的未燃混合气减少。从图6.53可以看出,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的相位不断提前。从图6.54缸内压力曲线可看出,点火提前角为上止点前60°时的压力峰值最大。......
2023-06-23
小型转子发动机的电热塞位于燃烧室中部,且由于转子的连续运动导致缸内流场整体上沿着转子的运动方向运动,这就导致在点火时刻附近缸内流场整体上从燃烧室后部向燃烧室的前部运动。这使得火焰容易顺着气流向燃烧室前部传播,也就是燃烧室前部的混合气容易燃烧。但是,火焰不易逆着气流方向向燃烧室后部传播,从而后部的混合气无法及时燃烧。本小节给出了3种电热塞布置方案,方案如表6.1所示。其中,所有布置方案都采用同步点火的方式,点火时刻为上止点前60°偏心轴转角。
表6.1 不同电热塞方案的电热塞坐标
图6.46所示为不同电热塞布置方案的流场,其中图中圆点1、2、3表示电热塞的位置。从图6.46可看出,点火位置布置方案1和2的电热塞处于燃烧室前部的单向流区,方案3的电热塞处于燃烧室前部的滚流区。
图6.46 不同电热塞布置方案的流场(上止点前60℃A)
图6.47和图6.48给出了方案2和方案3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过程,方案1的温度场已经在图6.41和图6.43中给出。在上止点前20°偏心轴转角时,火焰已经有效地发展。三种火花塞布置方案的燃烧传播已有明显的不同,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火焰从燃烧室前侧向后侧迅速发展。可以发现在方案3中火焰向四周的传播距离明显增加,这与点火位置处于滚流区域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上止点时,方案3的火焰在燃烧室前侧已得到明显的发展和传播。所以,滚流对火焰的加速作用使得火焰更容易向燃烧室前侧发展和传播。
图6.47 不同点火位置方案缸内温度场(上止点前20°偏心轴转角)
(a)方案2;(b)方案3
图6.48 不同点火位置方案缸内温度场(上止点位置)
(a)方案2;(b)方案3
图6.49所示为不同点火位置下缸内压力的变化,相比于原方案1增加了1.5倍左右,这是由于方案3的点火位置处于燃烧室内的滚流区域,这有助于加快火焰传播速度。并且方案2、方案3的压力峰值相比于方案1(原方案)明显提前,这也说明了前两个方案的压力升高率远远大于后者。图6.50所示为不同点火位置下缸内NO质量分数的变化,相比于方案1,方案3的NO质量分数增加了30%左右。说明虽然方案3有助于提高缸内压力,但是也会产生大量的NO,这是因为NO的产生由燃烧室的温度决定,而压力的提升必然会引起温度的升高。
图6.49 不同点火位置下的缸内压力的变化
图6.50 不同点火位置下缸内NO质量分数变化
有关小型转子发动机数值建模与仿真分析的文章
在火花塞布置方案采用方案1,原始点火提前角60°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点火提前角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图6.51所示分别为点火提前角为40°、50°时,在上止点前20°时的温度场和NO浓度场。即随着点火提前角的提前,在上止点时剩余的未燃混合气减少。从图6.53可以看出,随着点火提前角的增大,火焰发展期和快速燃烧期的相位不断提前。从图6.54缸内压力曲线可看出,点火提前角为上止点前60°时的压力峰值最大。......
2023-06-23
图6.13~图6.19所示分别为不同偏心轴转角下缸内流场的变化规律。另外,燃烧室后侧的流体继续向前流动,在燃烧室前侧两端形成明显的滚流。涡流A向燃烧室前侧发展,与气缸碰撞后发生偏转,偏转后的气流与前后端面再次发生碰撞,碰撞后由于受到中部涡流的阻隔,从而形成滚流。在压缩阶段的中期,从图6.10和图6.17可以看出,在燃烧室的中心形成半径不大的涡流,在燃烧室前侧的两边形成强烈的滚流,不同转速下流场的运动规律基本一致。......
2023-06-23
燃烧过程初期,如图6.40所示,电热塞点火后,偏心轴转角转过5°后电热塞附近的火焰核心都已经形成且形成多个火核。而随着燃烧过程的进行,在上止点前20°偏心轴转角时,电热塞附近的火焰已开始大面积传播且NO浓度急剧增加,如图6.41所示。缸内的平均压力变化过程如图6.45所示,缸内压力与表征燃烧剧烈程度的中间产物的变化相关,因为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在上止点后达到最大值,所以缸内压力的峰值在上止点后出现最大值。......
2023-06-23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一旦开始燃烧,就不能调整推力,因此药柱的形状很重要。图13-44b所示为星型,药柱形状燃烧表面积随燃烧时间的增加而保持一定面积,因此称为中立型。如图13-46所示,在d/D为0.5、L/D为2的状态,燃烧形式类似于中立型。图13-46 圆柱管型燃烧特性......
2023-06-28
如图2-5中,工件旋转一周的时间,刀具正好从位置Ⅰ移到Ⅱ,切下Ⅰ与Ⅱ之间的工件材料层,四边形ABCD称为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切削层实际横截面积是四边形ABCE,AED为残留在已加工表面上的横截面积,它直接影响已加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图2-5切削层参数切削层形状、尺寸直接影响着切削过程的变形、刀具承受的负荷以及刀具的磨损。......
2023-07-01
正常燃烧是指,火花塞点火生成火焰核,且火焰核逐步向混合气中传播,通过良好燃烧使压力上升后,全部混合气完全燃烧结束的状态。图5-22 火焰传播过程①第一期间:火花塞产生火花生成火焰核到正时燃烧开始的区间,称为点火延迟期间。图5-24 不同火花塞间隙初始火焰核的变化2.质量燃烧率虽然火焰传播仅在预混合气燃烧时出现,但在对燃烧进行解释时,比起火焰速度多以质量燃烧率进行计算。......
2023-06-28
定义5.1规定从发出点火指令到燃烧室压强达到最大压强(或推力)的75%~80%所需的时间为点火延迟期,用tig表示;规定从发出点火指令到压强达到最大压强(或推力)的10%所需的时间为点火滞后期,并以tig1表示。上述定义如图5.1所示。发动机的整个点火过程有以下3个阶段:图5.1点火延迟和点火滞后图5.2点火过程点火滞后期:从接通点火电路到主装药表面出现首次火焰的时间。它是引起点火滞后的主要因素。......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