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碳弧气刨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碳弧气刨工艺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碳弧气刨的工艺参数包括电源极性、电流、碳棒直径与板厚、碳棒伸出长度、碳棒倾角、压缩空气压力、电弧长度、刨削速度等。即工件接负极,碳弧气刨枪接正极。刨削电流在碳弧气刨操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参数,对刨槽的尺寸影响很大。

碳弧气刨的工艺参数包括电源极性、电流碳棒直径与板厚、碳棒伸出长度、碳棒倾角、压缩空气压力、电弧长度、刨削速度等。

1.电源极性

低碳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进行碳弧气刨时,采用直流反接(便于熔池大幅度增碳,降低其熔点增加其流动性)。即工件接负极,碳弧气刨枪接正极。用这种连接方式进行碳弧气刨时电弧稳定,刨削速度均匀,电弧发生连续的“刷刷”声,刨槽两侧宽窄一致,刨槽表面光滑明亮。

2.电流

一般碳弧气刨刨削电流与碳棒直径成正比关系,可按经验公式选择电流。工作电流I=(35~50)碳棒直径d,矩形棒按大边一半为d,如规格为5mm×12mm矩形碳棒,额定电流为300A。

刨削电流在碳弧气刨操作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工艺参数,对刨槽的尺寸影响很大。如果刨削电流较小,则电弧不稳,并且容易产生夹碳现象;但刨削电流过大时,刨槽宽度增大,刨槽深度也加深,碳棒烧损较快,甚至碳棒熔化,造成刨槽严重渗碳。只有电流选择适当时,才能获得表面光滑、宽度和深度均匀的刨槽。一般地,为了提高刨削速度,可按经验公式的上限作为刨削电流。

注意:在清除焊缝缺陷时,如果电流较大,刨削速度和刨槽深度都增大,不利于发现焊缝缺陷,所以在返修焊缝缺陷时,刨削电流应选取小一些。

3.碳棒直径与板厚

碳棒直径的选择是根据被刨削的钢板厚度决定的。钢板越厚,散热越快。为了提高刨削速度,使被刨削金属熔化快,就要加大刨削电流,所以也要选择直径较大的碳棒。碳棒直径与板厚的关系见表3-41。

表3-41 碳棒直径与板厚的关系(单位:mm)

978-7-111-45490-8-Chapter03-153.jpg

碳棒直径的选择与刨槽宽度也有关系,碳棒直径越大,则刨槽越宽。碳棒直径一般比所要求的刨槽宽度小2~4mm为佳。

4.碳棒伸出长度

碳棒从碳弧气刨枪的电极到电弧端的长度为伸出长度。手工碳弧气刨时,伸出长度过大,电极离电弧就远,造成压缩空气吹到熔化金属处的风力不足,不能顺利地将熔渣吹掉,而且碳棒也容易烧损。但是伸出长度太短,会引起操作不便。操作时碳棒伸出长度以80~100mm为宜,当烧损至20~30mm后,应重新调整。

5.碳棒倾角

刨削时碳棒与刨槽倾角以45°左右为宜。倾角大,刨槽深;倾角小,刨槽浅。操作时使碳棒中心线与接缝中心线重合。

6.压缩空气压力

压缩空气的主要作用是吹走被熔化金属。压力高,刨削有力;压力过低,熔渣吹不掉。一般要求压缩空气的压力为0.4~0.6MPa;低于0.4MPa不能正常工作。选用碳棒直径增大时,压缩空气压力和流量也增大。压缩空气所含水分和油分应清除。必要时加过滤装置,保证刨槽质量。

7.电弧长度

当弧长较长时,电弧不稳定,甚至发生熄弧。一般弧长约1~2mm,尽量采用短弧,这样不仅使碳弧气刨能顺利进行,而且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碳棒的利用率,但电弧太短,容易引起“夹碳”缺陷。在刨削过程中弧长应尽量保持不变,以保证刨槽尺寸均匀。

8.刨削速度

刨削速度对刨槽尺寸、表面质量和刨削过程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刨削速度与刨削电流大小及刨槽深度是相匹配的。刨削速度增加,刨槽宽度和刨槽深度减小。刨削速度太快,易造成碳棒与金属工件短路,电弧熄灭,形成刨槽夹碳缺陷。一般刨削速度为0.5~1.2m/min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