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演变步伐的差别:一个比较分析

演变步伐的差别:一个比较分析

【摘要】: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中法女装从“重装”向“轻装”演变的步伐也就具有显著的不同。中法两国女装从“重装”向“轻装”的演变是逐步实现的:一,把女性从束缚肉体的“紧身胸衣”和“三寸金莲”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回归女性肉体的自然形态。

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中法女装从“重装”向“轻装”演变的步伐也就具有显著的不同。

中国:1840—1919—1949—1978—至今

法国:1789—1914—1960s—1990s—至今

中国女装从“重装”向“轻装”演变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之前,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新中国成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至今。在第一个阶段,中国女装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的样式、结构,但因为外力的影响而不得不面临转变;第二个阶段则是一个在西方服饰文化冲击下的急剧转变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一个封闭和消化吸收的阶段;第四个阶段又是一个迅速学习西方服饰文化并开始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阶段。

法国女装从“重装”向“轻装”的演变大致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20世纪60年代的年轻风暴以前;从年轻风暴、反体制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样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中第一个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孕育和准备阶段,法国在各方面条件都基本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地、自发地开始了从“重装”向“轻装”的演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也出现了多次反复;第二个阶段是一个由于外在环境的需要而迅速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40~50年代,一切都是延续前面的发展趋势,只不过两次世界大战更催化了“轻装”化进程而已;第三个阶段是法国女装进入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第四个阶段是法国女装进入后现代多样化发展的时期。

中法两国女装从“重装”向“轻装”的演变是逐步实现的:一,把女性从束缚肉体的“紧身胸衣”和“三寸金莲”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回归女性肉体的自然形态。法国是在1910年前后解决的,中国是在20世纪上半叶解决的。二,从限制四肢活动的装饰过剩的传统女装中解放出来,向便于活动的、符合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的女装样式发展。三,排除服装上的社会性差别,削弱阶级差异和性别差异。四,实现女装的成衣化生产。这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完成的。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最终完成了女装的成衣化问题,中国是在20世纪后叶的改革开放以后。

从上述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女装从“重装”向“轻装”的演进时间短,步子大。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女装在样式、结构上从“重装”向“轻装”演变的关键时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对于具有深厚传统的中国女装的“轻装”化转变是极其艰难的。从政治制度的变革、思想层面的准备,经济技术的发展,到女装样式、结构的成熟,在法国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发展,但在20世纪初的中国却只用了短短的三四十年,这种情形在服装史上极其少见。中国女装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许多任务并没有完成,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解决,这也注定了中国女装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余震未了。

由此可见,尽管近现代中法女装在样式、结构上的发展殊途同归,都经历了从“重装”向“轻装”的发展历程,但是其发展的基础、动力、步伐和轨迹不同,其历史背景有巨大差异。中国女装是在摒弃传统、基本西化的基础上实现“轻装”化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自己的服饰文化传统已经断裂,基本上是在全盘学习西方的服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由于对西方服饰文化传统的了解不深,以及两种社会、两种文化本来存在的差异性,致使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难度更大,其中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不同层面的断裂和衔接。而法国则是在自己的服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的,是一种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传承。它通过一系列政治、思想、经济、市场、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吸取其他民族不同形式的服饰文化,兼容并包,去芜存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现代女装“轻装”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