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服饰:多样化的风格与状态

服饰:多样化的风格与状态

【摘要】:随着殖民战争,中法两国的隔绝状态逐渐解体,也使相互间的借鉴、吸收和交流成为可能。20世纪初,中法两国都形成了服饰融合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为大范围的文化融合创造了条件,法国则在能源危机、环保观念的影响下对东方等异域服饰文化产生了巨大兴趣,形成新的服饰融合状态。

20世纪中法女装样式、结构的发展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学习和借鉴成为服装文化发展的主流。具体表现为:20世纪,无论中国还是法国,都是一个不断反传统、不断引进异质文化的过程。在这个世纪里,中法两国都在反思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努力创造新的文化。随着殖民战争,中法两国的隔绝状态逐渐解体,也使相互间的借鉴、吸收和交流成为可能。20世纪初,中法两国都形成了服饰融合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为大范围的文化融合创造了条件,法国则在能源危机环保观念的影响下对东方等异域服饰文化产生了巨大兴趣,形成新的服饰融合状态。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也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中法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地融合到了国际女装的潮流中,其流行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回归自然。在“返朴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人们从大自然的色彩和素材出发,表现人类和自然的依存关系,各种自然色和未经人为加工的本色原棉、原麻、生丝等粗糙织物,成为维护生态的最佳素材;代表未受污染的南半球热带丛林图案和强调地域性文化的北非、印加土著、东南亚半岛的民族图案以及各种植物纹样的印花织物,树皮纹路的交织色彩效果,表现起棱略具粗糙感的布料等,都是90年代素材的新宠;在服装造型上,自然形那无拘无束的舒适性,不矫揉造作,不加垫肩的自然肩线成为流行,原始民族服饰中那些自然随意的造型特点和民间的、乡村的、田园式的富有诗意的美感为人们推崇。各种不拘礼节的、舒适随意的休闲装、便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薄、透、露现象,内衣的外衣化和无内衣现象愈演愈烈,蕾丝、各种网状织物和透明的、半透明的织物大为走俏,这一方面是性感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对人体自然美的追求。

节俭意识。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消费观是重质不重量,重机能性而不重装饰性,以最低限度的素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反对铺张浪费,强调节约和废物利用,许多设计师的作品中都出现了类似川久保玲的“贫穷主义”的设计,“这一倾向具体表现在:①未完成状态的半成品出现。故意露着毛边,或有意把毛边强调成流苏装饰,或不拆衣服的缝捺线,或有意暴露衣服的内部结构,透着一种原始味和后现代艺术的气息。②旧物、废弃物的再利用。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从旧货市场买来的,或从旧衣柜中翻出来的旧物创作成新的作品,另一种是故意做旧。”③仿毛皮及动物纹样面料流行,由于人们认识到保持生态平衡之重要,在消费者中出现了拒绝穿真皮、真裘的倾向,仿毛皮、仿皮革以及印或织有动物纹样的面料很受欢迎。④新素材的开发。90年代是一个“素材的年代”,在新素材的开发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新素材不断涌现,彩色生态棉、生态羊毛、再生玻璃、龙舌兰、蒲公英等都被用来作衣料。新的水染法、有机染色法也应运出现。⑤重叠穿衣。一般以内紧外松,内短外长或内长外短的方式进行组合搭配。

未来主义。以现代高科技为背景,以各种新的合成纤维高弹力织物为素材,从20世纪60年代未来派大师的作品中受到启发,以富有生气的雕刻般的轮廓分明的造型,加上运动服装的机能性,表现出尖端技术感觉的图解性的未来印象。

后现代主义。把历史上、不同民族的各种艺术样式和装饰风格漫无秩序地组合在一起,形成戏剧性的、富有幻想和神秘色彩的浪漫设计。

总之,20世纪中、法女装总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机能化、舒适化、“轻装”化、民主化(无阶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