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美尔的时尚哲学中,对反时尚现象的论述和他对时尚的论述一样对我们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16]所以,西美尔认为反时尚不过是时尚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一种通过否定而非夸张或肯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尚态度。对于反时尚的心理动机,西美尔认为是“最复杂的社会心理之一。”......
2023-06-18
图3-37
20世纪60年代简洁的女装样式[(1)图、(3)图引自20th Fashion,(2)图引自《20世纪设计》]
女装从“重装”向“轻装”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裙长的缩短。法国女装裙长的缩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20世纪初,随着波阿莱“希腊风格”的流行,女装在“S”形时代那个长长的拖裾被去掉了,衣长缩短到脚踝附近(图3-38)。
图3-38
衣长至脚踝的女装[(1)图引自Paquin,(2)图、(3)图引自Fashon Illustration,(4)图引自20th Fashion]
1910年前后,波阿莱发表的“霍布尔裙”为了步行方便,在收小的裙摆上做了一个深深的开衩,推出了穿长及膝的细长筒靴的样式,这是法国服装史上第一次在女裙上开衩,腿部的收紧与开衩使一直深深地隐藏在落地长裙里面的玉腿这时开始忽隐忽现,它进一步暗示着20世纪女装设计的表现重点将由过去的胸腰臀的表现向腿部转移。
20世纪20年代初,“男童式”女装的造型进一步缩短了裙长,当时女装的裙长到达小腿附近,女性的腿被真正地显露了出来。
1927年到1928年,裙长短缩到膝盖附近。裙长的短缩使女性秀丽的双腿大胆裸露,也使漂亮的长筒丝袜和鞋的设计十分引人注目,20年代前半期流行黑色长筒袜,后半期流行肉色长筒袜。
但1929年爆发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大量公司和企业的破产,西方社会很多人失业,靠领政府的救济过日子,法国也是如此。女性开始重新回归家庭,传统的女性味也一度开始复苏。正如西方世界的一句俗话,“女人裙摆的高度是与社会的经济水平成正比的。”进入20世纪30年代,女性的裙子变长了,腰线回到自然位置,出现了细长的外形。如果说20世纪20年代是年轻人的时代的话,那么20世纪30年代则是成年人的时代,人们开始崇尚一种成熟、优雅的女性美(图3-39)。
相应的,20世纪30年代的晚礼服中出现了大胆裸露背部的样式,称作“裸背”(Bare Back),在背部那深深的V字形开口处,有时装饰着荷叶边。设计重点由20世纪20年代的腿部一度转移到了背部,裙长再次变长,这是一种向传统的回归。平常穿的男式女套装中的裙子也变得细长,为了便于行走,在裙子前面还打了一个很深的箱形普利兹褶。女装的颜色以黑色、藏蓝和灰色为主,棕色、绿色和粉色也时有出现。
20世纪40至50年代,女装的裙长再次提升到膝盖附近(图3-40)。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年轻样式”(Young Look)的领导者、英国年轻的设计师玛丽·克万特就以伦敦街头的年轻人为对象推出了富有革命性的“迷你装”(Mini, Minimum的略称,意为最小限度或极小,Mini Skirt通常译做超短裙),这种膝盖以上4英寸的超短裙,使20世纪60年代初的伦敦服装界以年轻服饰领导了世界时装潮流。1965年1月31日安德莱·克莱究发表了膝以上5cm的“迷你裙”,使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成了一个“迷你时代”,巴黎的高级时装也随之继续向年轻化、轻便化、单纯化方向发展 (图3-41)。
图3-39
衣长至小腿的女装(引自Fashion Illustration)
图3-40
衣长至膝盖的女装[(1)图、(2)图引自Fashion Illustration,(3)图、(4)图引自Fashion Photography 1960s]
图3-41
衣长至大腿的女装(引自1960s’Fashion)
安德莱·克莱究从一开始就把设计方针定为表现“长腿的现代女郎”,为了使腿显得更加修长,他不断地缩短裙长,并尝试改变服装整体形态的比例和均衡感,“迷你裙”是他探索最终的结论。1964年春,他为强调运动性和机能性,发表了露出膝盖的女装,引起媒体的关注。1965年春,他推出两大样式:“迷你裙”和“几何形”。他的“迷你裙”把裙长缩短到膝上5cm,勇敢地在高级时装领域向传统禁忌挑战。他不仅从下向上缩短裙长,而且从上向下降低腰线位置,以经过严密计算的崭新比例关系和卓越的裁剪技术构成一种全新的美感。人们把他的“迷你裙”与克万特的做了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在于克万特的“迷你裙”反映的是“大众化的街头风景”,而克莱究的“迷你裙”则“含有历史性和哲学性的反思”。
“迷你裙的流行使长筒袜和长筒靴成了追求新的服装比例的重要因素,长筒袜的材质和色彩根据与衣服的搭配关系而丰富起来,蕾丝的、织花的、印花的、鲜艳单色的……长筒靴也有长及小腿肚、长及膝下、长及膝上和长及大腿的各种长度”(图3-42)。“还有便于活动的低跟鞋和斜着系挂在胯骨上的宽皮带,以及锁链等服饰品也随之流行起来。”
裙长的缩短产生两个方面的结果:其一是使女性的身体更加暴露,其二是使女性的活动更加自如。如果说第一点是20世纪60年代追求性解放的反映的话,那么第二点则是女装“轻装”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图3-43)。
在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传统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乃至在时装上对于优雅的追求都受到强烈的冲击,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变化。经历了两次大战的人们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服装上越来越强调合理性和机能性。“机能性强本身就是一种美”,这种崭新的美学观念随着现代生活的展开越来越深入人心。
图3-42
随着衣长缩短而出现的靴子和长筒袜[(1)图引自20th Fashion,(2)图、(3)图引自Fashion Photography 1960s]
图3-43
20世纪初到20世纪70 年代裙长的变化(引自《西洋服装史》)
有关从重装到轻装 近现代中法女装样式结构比较的文章
在西美尔的时尚哲学中,对反时尚现象的论述和他对时尚的论述一样对我们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16]所以,西美尔认为反时尚不过是时尚的另一种表现方式,一种通过否定而非夸张或肯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时尚态度。对于反时尚的心理动机,西美尔认为是“最复杂的社会心理之一。”......
2023-06-18
超现代理论是法国当代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在《超现代时代》一书中提出来的。利波维茨基认为超现代是现代性在历经后现代这一短暂间歇期后进入的又一更高级社会阶段,换言之,后现代之后的西方社会已经进入了超现代社会,超现代社会以“超消费、超现代和超自恋”为主要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下许多时尚虽然运用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手段,但其本质和诉求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可以称之为超现代时尚。......
2023-06-18
巴黎女装业的发展及市场运作是布鲁默提出集体选择论的灵感来源和现实基础。为此,布鲁默提出时尚必须符合消费时尚的大众正在形成中的初级趣味。在对西美尔提出的精英阶级带动引领时尚的观点进行批驳之后,布鲁默指明了现代社会中时尚的发生机制。时尚是一个在众多竞争样式中进行集体性选择的持续过程,且这种选择有赖于时尚样式或风格与发展中的品位的契合,这就是布鲁默提出的现代社会中时尚的发生机制。......
2023-06-18
笔者认为,这应该与西美尔时尚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有关。西美尔的时尚哲学是一种朝向生命事实的研究,或者说是一种与心理有关的社会学研究,建基于时尚与个体心理和生命现实关系之上。在此基础上西美尔认为,时尚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通过这种生活方式,人们试图在社会平等化倾向与个性差异魅力倾向之间达成妥协[8]。......
2023-06-18
[9]显然,“完美时尚”指现代社会中时尚已经脱离了边缘性存在,其影响力渗透到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之中。[10]在他看来,随着现代民主社会中时尚逻辑逐渐影响到社会各个领域的运作,社会已经进入了完美时尚时代,时尚俨然成为人的第二本性。以大众社会、消费社会、超现代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民主社会受到时尚潮流和时尚逻辑的影响,并按照时尚逻辑得以重构,一种新形式的个人主义应运而生。......
2023-06-18
集体趣味是布鲁默时尚观的核心。当然,从混合杂乱的大众品位到规范的集体趣味的形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此布鲁默认为大众品位“需要通过依附和体现特定的社会形态来完成它的精炼和规范。集体品位的来源、构成和功能是时尚研究中最难解决的问题。”集体选择论讨论的就是众多具有相同或相似时尚品位的个体汇聚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性趣味。康德认为“时尚是与趣味的真实判断无关的,它只是一种未经思考的盲目模仿”。......
2023-06-18
这个时期西方中国风时尚有很多经典案例。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展览是一百多年来西方中国风时尚设计的一个总结,当然也可被视为其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的标志。不过似乎也预示着新一波西方中国风的强势来袭。......
2023-06-18
纵观历史,愈是太平盛世,人们愈是安居乐业,追求美便愈是成为社会时尚,化妆技术的发展便愈是兴盛,愈是有长足的发展。中国传统形象化妆中,常凭借色彩的次序变化来追求情韵的表达,在次序中彰显情韵。极具金属质感的银与灰是这一主旋律的主基调,表现宇宙的博大精深,空灵遥远的星际与现实世界、可爱超萌的动漫天地与COSPLAY的题材应该是时尚化妆造型中一支别开生面的生力军。......
2023-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