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服装色彩的平衡、对比和美感

服装色彩的平衡、对比和美感

【摘要】:服装色彩的形式美。图10.32上下装色彩比例②色彩的平衡美。服装色彩的平衡是指整体服装色彩搭配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平衡与稳定。图10.33平衡、均衡的色彩美图10.34均衡色彩关系图10.35色相、明度、纯度对比图10.36补色对比③色彩的对比美。

服装色彩狭义上是指服装及配饰的色彩,广义上讲包括人、衣服、服饰品的色彩。在服装单品设计或是系列设计时,选择颜色是在设计最早做出的决定之一。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时,设计师需对色彩的属性、色彩感觉、配色规律、服装面料、服装季节、服装场合、服装风格等进行综合考虑。

(1)服装色彩的形式美。服装色彩的形式美主要是指服装色彩搭配过程中,色彩的比例、平衡、节奏、对比、调和之间的关系,其之间相互搭配要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配色,就需要遵循形式美的规律,使得变化多端的色彩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①色彩的比例美。服装色彩的比例是服装色彩搭配中各个色彩面积的比值,通过对服装色彩的比例、位置进行调整能够改变服装的外观效果。服装色彩设计中色彩与色彩间的面积关系和比例的分配,是服装色彩设计的重要内容。在美学中,最经典的比例就是“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指把一条线段分为两部分,较大部分与全长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比率关系是1:0.618或5:8,其比值近似为0.62,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获得美感的比例。除了黄金分割还有费波那奇数列比例、根矩比例等。在服装设计色彩搭配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些美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到,人体黄金比例是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为5:8,上下装色彩的搭配比例一般为2:3、3:5、5:8等,内外衣的色彩搭配也可按照秩序美比例关系来进行色彩搭配,以使得服装获得整体的美感(图10.32,彩图见插页)。因色彩与色彩属性有差异,色感也不同,同一样色彩及面积出现在服装中的位置不同,整体色彩感受也会不同,所以比例美规律的运用要结合实际,要考虑色彩的特性及位置因素。在整体形象色彩设计中,要结合皮肤和头发的色及面积来进行设计。

图10.32 上下装色彩比例

②色彩的平衡美。服装色彩的平衡是指整体服装色彩搭配给人带来的心理上的平衡与稳定。在服装色彩设计中,在实现色彩平衡方面可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色彩关系绝对对称产生的平衡;另一种是色彩要素的量感相当而产生的均衡。无论哪种形式,色彩的平衡、色彩的均衡都会给人以稳定感,整体色彩感觉更加活泼(图10.33,彩图见插页)。在进行服装色彩设计搭配中,色彩的明暗、强弱、面积、位置都与色彩的平衡感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获得色彩平稳,就需要考虑色彩分割布局上的合理性与均衡性(图10.34,彩图见插页)。

图10.33 平衡、均衡的色彩美

图10.34 均衡色彩关系

图10.35 色相、明度、纯度对比

图10.36 补色对比

③色彩的对比美。服装色彩中的对比关系有强有弱,色相对比相对明度、纯度对比(图10.35,彩图见插页),是较为强烈的色彩对比关系。在色相对比中,补色对比则是更为强烈的一种对比效果,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活力、热烈奔放、力量的感觉(图10.36,彩图见插页);在色彩对比中,色彩的面积大小对比强弱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强对比色彩关系中,经常增大对比色的面积差,来达到协调色彩对比的作用;也可在几种对比色之间添加无彩色、金色、银色或中间色,这种分割使得对比色对比过渡,从而达到色彩对比调和的作用(图10.37,彩图见插页)。

④色彩的调和美。色彩调和是指将两种以上的色彩进行搭配,产生具有和谐美感的色彩组合。色彩调和的形式有共通性调和和对照性调和。共通性调和是指某一色彩属性相同或类似就能达到和谐的效果,即色相相同或类似、明度相同或类似、纯度相同或类似的和谐色调,如橙色与泛黄的橙色、黄色和绿色、紫色和泛红的紫色(图10.38,彩图见插页)、淡黄色与淡粉色、灰绿色与灰紫色等(图10.39,彩图见插页)。当色相相似而明度纯度也近似时,色调接近,配色沉稳、大方,但也容易产生单调感,故常见增加点缀色、图案的方法来丰富色彩关系、增加色调节奏感和层次感(图10.40,彩图见插页)。对照性调和是指色彩三属性中有一个属性形成鲜明对比而达到和谐的效果。中差色搭配、对比色搭配以及互补色搭配都属对照性调和,其对比鲜明。加大色彩某一属性差异进行的搭配,容易产生浮夸感和躁动感,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色彩面积、色彩明度、色彩纯度的方式来调和视觉效果,以达到明快、热情、华丽、雍容等的美感。例如,淡紫色和紫色,这种同色相、高明度差搭配会给人以利落雅致的美感,再搭配亮粉绿色,产生明度上的过渡,则整体色彩层次丰富、明度对比更加调和(图10.41,彩图见插页)。另外,如对比美中所述,还可以采用在对比色之间增加无彩色、间色的方式来进行调和。例如,绛红和湖蓝色间配鹅黄色,高纯度色彩间隔黑色,形式对比过渡,从而整体色彩对比更加协调(图10.42,彩图见插页)。

图10.37 色彩对比中调整色彩面积、色彩分割手法

图10.38 共通性调和——色相相似

图10.39 共通性调和——明度相似、纯度相似

图10.40 共通性调和——点缀色、图案运用

图10.41 对比色调和——调整对比色明度、纯度和面积

图10.42 对比色调和——间色/无彩色分割

⑤色彩的协调美。各色彩间的相互关联、呼应、衬托,使整体色彩关系即有秩序、统一又富于变化。协调美的色彩关系就是变化与统一的完美结合。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看协调的形式:色彩要素类似、色彩要素对比、色调风格协调。色彩要素类似,即色相、明度或纯度类似时,加入小面积的间色或对比色作为点缀色,获得即统一又有变化的协调美;色彩为强对比关系时,色彩个性强,可通过第三种单色或配色,削弱强对比,获得即变化又统一的和谐美(图10.43,彩图见插页);色调风格与整体服装造型风格匹配时,整体风格统一的色调协调美(图10.44,彩图见插页)。

⑥色彩的节奏美。色彩节奏是指服装色彩设计中利用色彩的形状、面积、位置等变化构成有规律的、重复性的、具有秩序感的视觉变化。色彩要素具有一定规律的反复变化,由此形成色彩间隔。色彩间隔大,则产生的节奏律动感强;色彩间隔小,则产生的节奏柔和。有规律的色彩节奏形式是色彩要素重复、色彩渐变;无规律的色彩节奏形式是各种色彩要素反复多次出现,但没有内在规律。单色重复、多色重复都具有稳定的秩序感,色彩渐变具有变化的秩序感,其中色相渐变可获得五彩斑斓的秩序感,明度、纯度渐变可获得柔美感的秩序感(图10.45,彩图见封三)。通过色彩渐变的方式还可以构成视觉错觉,以弥补人的形体缺陷,使人体能够与服装融为一体(图10.46,彩图见封三)。此外,规律的图案产生的是典型的色彩规律性节奏,如常见的条格纹服装和千鸟纹服装(图10.47,彩图见封三)。无规律的色彩设计中,色彩元素无规律地反复出现,在视觉上可以表现为抑扬顿挫、强弱并重,使得服装看上去更加活泼靓丽(图10.48,彩图见封三)。

图10.43 色彩协调——关联、呼应、衬托

图10.44 色彩协调——色调风格协调

图10.45 色彩渐变

图10.46 色彩渐变构成视觉错觉

图10.47 色彩图案节奏

图10.48 无规律色彩节奏

(2)服装色彩设计程序。进行服装色彩设计,首先要确定主色和主色调,主色与主色调应该是围绕整体设计风格和意图的色调。在服装整体配色中,主色调面积占绝对优势,起到主导的作用。然后选择辅助色,辅助色的整体面积小于主色,能够丰富主题色调,陪衬主题色调,突出主色的表现力。最后是搭配点缀色,点缀色占整体色调的面积最小,是活跃单调感、丰富色调层次与调动整体配色节奏感的色,如图10.49所示。

图10.49 服装色彩设计程序(设计师:田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