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斜辊式转毂矫直机的结构及缺点分析

斜辊式转毂矫直机的结构及缺点分析

【摘要】:斜辊式转毂矫直机结构特点:矫直辊装在旋转框架内,使矫直辊绕轧材转动,在拉料辊作用下,仅以直线运动通过矫直机获得矫直的小直径薄壁管矫直机,如图4-26所示。但是,斜辊式转毂矫直机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改变规格时调整困难。因此,其矫直过程是多辊框架矫直机与二辊框架矫直机的优点

斜辊式转毂矫直机结构特点:矫直辊装在旋转框架内,使矫直辊绕轧材转动,在拉料辊作用下,仅以直线运动通过矫直机获得矫直的小直径薄壁管矫直机,如图4-26所示。由于矫直过程中被矫管材为直线运动,以矫直辊框架的旋转替代管材旋转,有效地防止了管材因旋转运动而引起的磕碰伤、划伤,可应用于超长管和不允许材料旋转的场合。

根据框架内矫直单元的结构不同,可分为孔模式、多辊式、二辊式框架矫直机。早期的孔模框架矫直机是在框架内安装5~7个孔模,孔模上设有圆形或U形通孔,并可用螺钉来调节孔模偏离框架旋转中心的距离,使孔模交错布置,管棒材在孔模中形成的弯曲状态如同衰减的正弦波(因此也称之为正弦矫直机),当管材由随框架旋转的孔模中通过时,管棒材外圆周的纵向纤维都经过了多次递减反弯而得到矫直,矫直精度可达到1‰~2‰,其缺点是管棒材与孔模间存在着强烈的滑动摩擦,孔模磨损快,管棒材表面易被划伤,且头部送料困难,不适合矫直表面质量高的坯料,特别是精密管材。

图4-26 复合辊框架矫直机示意

A—送料辊 B—拉料辊1,3,4,5,6,8—准双曲线辊型 2—浅凹辊型 7—深凹辊型

德国卡罗夫公司和前苏联中央冶金机器制造设计局在20世纪50~60年代制造出了多辊框架(斜辊式转毂)矫直机,该种形式的矫直机是在框架内安装4~7对具有双曲线辊形的矫直辊,把孔模与管材间滑动摩擦变为矫直辊与管棒材间的滚动摩擦,既节约能源,又提高了管棒材表面的质量。上述两种形式的框架矫直机,是靠调节压下量来实现对管棒材的反弯,而模距或辊距受结构限制,不可能无限小,因此管棒材头尾得不到反弯,达不到矫枉过正的目的,影响矫直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辊框架矫直机该种形式的框架矫直机是在框架内安装二个矫直辊,其辊型设计成一个为凸,另一个为凹型,使管棒材在矫直辊与侧导板形成的孔型内达到所需要的反弯曲率,工作时,管棒材在旋转的孔型中通过,其圆周上的纵向纤维在全长范围上都经过了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的拉压变形而得到矫直,可理解为辊距无限小的无穷多个2-2对置辊系的综合,使管棒材头尾也得到矫直。因此矫直精度大大提高,可达0.2‰~0.5‰,由于矫直辊倾角小(10°~20°),因而导致矫直速度低,管棒材咬入困难,侧导板磨损快,又易划伤管棒表面。

而最新设计出的一种复合辊框架矫直机,它将多辊框架矫直机的优点和二辊框架矫直机的优点结合为一体,并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使管棒材全长都获得矫直,矫直精度高,矫直速度也大大提高。新的复合辊框架矫直机是在一个旋转框架内安装3~4对具有准双曲线辊型的矫直辊和一对大倾角下的凸凹辊型的矫直辊,如图4-26所示的2,7辊是大倾角下的凸凹辊型的矫直辊,其余是准双曲线辊型的矫直辊。每个辊的压下量都可调节,通过调节2,7,3,6辊的压下量,使管材在辊系内形成所需要的反弯曲率。当管材由随框架绕管材中心线旋转的矫直辊孔型中通过时,管材外圆周的纵向纤维都经过了多次递减反弯,这个过程与多辊框架矫直机相似。又由于2,7辊的辊型是按二辊框架矫直机的辊型设计的,管材通过这对矫直辊时,在全长范围内都经受了经修正的大倾角凸凹辊的矫直,这个过程又与二辊框架直机相似。因此,其矫直过程是多辊框架矫直机与二辊框架矫直机的优点综合。

采用复合辊框架矫直机矫直的优点是:管材在矫直过程中不旋转,没有甩尾现象,管材表面不受损伤,特别适合矫直表面质量要求高的管材;由于采用复合辊系,管材在全长范围内都获得了矫直,矫直精度高达0.2‰~0.5‰,解决了多辊框架矫直机头尾矫直精度低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二辊框架矫直机速度低、侧导板磨损严重和咬入困难的缺点;其结构简单,既可矫直定尺料,也可矫直盘卷料。该种矫直机现也已形成系列,并被多家单位选用,生产效果良好。

但是,斜辊式转毂矫直机也有其自身的缺点:改变规格时调整困难。

斜辊式转毂技术指标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