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制555元件的引脚属性编辑

自制555元件的引脚属性编辑

【摘要】:图2-37 自制的555元件图2-38 “引脚属性”对话框在此对话框中,可以对引脚的放置位置、长度和I/O特性等重新定义,关于此属性对话框的编辑,将在后面的项目中再次进行介绍。

对于有较多元件的原理图文件,可以先把一部分元件集中起来,制成一个IC模块,从而在整体电路中使用自制模块代替繁杂的独立元件及其连接,节约原理图编辑空间,优化整体布局。下面用555振荡器内部电路为例,介绍如何进行IC模块的制作。

1.完成555振荡器原理图绘制

555振荡器内部包含两个运放单元和1个RS触发器(可看成两个与非门),另外还有几个晶体管,外部共有8个引脚,是比较简单的一种IC元件。

其内部结构原理图如图2-34所示。

978-7-111-42704-9-Part02-88.jpg

图2-34 555振荡器内部结构原理图

完成原理图绘制以后,要把它置于工程文件之下进行编译,否则会发生“No-Drivers”错误。另外,所有外部引脚都应使用端口(Port)符号,切不能以网络标号(Netlabel)代替,否则会报告引脚悬空(Floating Pin)错误。

2.使用命令将图样转换为原件

编译原理图成功以后,就不会弹出错误报告消息框,然后使用“Design”→“Creat Component From Sheet”命令,如图2-35所示。

这时,就会自动出现一个询问对话框,该对话框设置关于新元件的引脚属性,如图2-36所示。

978-7-111-42704-9-Part02-89.jpg

图2-35 将原理图转换为元件符号的命令

978-7-111-42704-9-Part02-90.jpg

图2-36 “自制元件引脚属性”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选择“Relative Schematic Port Layout”选项,会自动弹出一个元件库编辑窗口(默认名schlib1.schlib),在窗口中央出现一个新元件,效果如图2-37所示。

观察可知,新元件的引脚位置与原理图中的端口位置完全一致,引脚I/O特性也与端口的I/O特性一致,如果觉得引脚放置过于分散,可以手动调整其位置,或单击每个引脚编辑其属性,如图2-38所示。

978-7-111-42704-9-Part02-91.jpg

图2-37 自制的555元件

978-7-111-42704-9-Part02-92.jpg

图2-38 “引脚属性”对话框

在此对话框中,可以对引脚的放置位置、长度和I/O特性等重新定义,关于此属性对话框的编辑,将在后面的项目中再次进行介绍。经过引脚编辑后,新元件的效果如图2-39所示。

3.将新元件保存到自制元件库

用鼠标右键单击元件库编辑器的文件块,如图2-40所示。

978-7-111-42704-9-Part02-93.jpg

图2-39 引脚经过调整的元件

978-7-111-42704-9-Part02-94.jpg

图2-40 保存新元件命令

将其保存名设为自制元件库,后缀不变(仍为.schlib),即可在DXP的“example”文件夹下找到该文件。此文件可以像其他元件库一样被DXP元件库浏览器添加、删除、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