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烘缸干燥曲线及通汽方式分析

烘缸干燥曲线及通汽方式分析

【摘要】:③图4-138表示13种纸的干燥曲线。②当排水阻汽阀发生故障时,会使冷凝水充满整个烘缸,降低蒸发能力。表4-26 烘缸组的分配②各组间蒸汽的压力差不易控制,压差与冷凝水排除方法、车速有关,通常不小于30kPa。冷凝水在塔板上跌落时形成细小的液滴,具有较大的传热传质面积并可形成较长的流动路线和汽化时间。

(一)烘虹干燥曲线

按各个烘缸表面温度变化的顺序连接起来画成的曲线称为烘缸干燥曲线。

一般干燥温度曲线为开始逐渐上升,然后平直,最后稍有下降。最初1~3个烘缸(有时到第四个烘缸)的温度应逐渐从40~60℃升高到80~100℃。

烘缸表面温度最高为110~115℃。对于高级纸和技术用纸,温度应稍低一些,为80~100℃。干燥部末端2~3个烘缸,温度下降10~20℃。

干燥初期升温过高、过快,纸内产生大量蒸汽,使纸质疏松、皱缩加大,并降低纸的强度和施胶度。

①生产不施胶或轻微施胶而又是用游离浆料的纸,烘缸温度可较快升高。

②对于施胶纸,当纸的干度未达到50%,烘缸温度不宜超过85~90℃,否则施胶效果差,而且易出现黏缸。

③图4-138表示13种纸的干燥曲线。可见游离状未漂硫酸盐木浆纸(如纸袋纸)烘缸温度最高(120~130℃),升温曲线最陡。机械木浆纸和游离化学浆轻微施胶纸温度次之,最低的是高级书写纸、透明纸等,尤其是薄型电容器纸。这类纸的升温速度比较缓慢。

④图4-139和图4-140分别为新闻纸和胶印书刊纸的干燥曲线。

蒸汽压力一般为0.3~0.35MPa。

图4-138 各种纸的干燥曲线

1—瓦楞纸 2—新闻纸 3—1号书写纸 4—2号印刷纸 5—纸袋纸 6—烟嘴纸 7—铜版原纸 8—仿羊皮纸 9—胶版印刷纸 10—电缆纸 11—电话线纸 12—12g/m2电容器纸 13—10g/m2电容器纸

图4-139 新闻纸的干燥曲线

图4-140 胶印书刊纸的干燥曲线

(二)通汽方式

通汽方式分为单独通汽和分段通汽,而生产能力大的纸机多用多段通汽。

1.单独通汽方式

如图4-141所示,蒸汽由总汽管送入各个烘缸,冷凝水通过排水阻气阀排出,收集在槽内再泵送回锅炉房。这样可利用冷凝水中大量的热能,同时不需净水处理。

图4-141 单独通气

1—总汽管 2—烘缸进汽管 3—调节阀 4—排水管 5—排水阻汽阀 6—安全阀 7—总排除管 8—收集槽 9—总汽管调节阀 10—汽水分离器 11—调节阀

单独通汽法有很多缺点:

①空气易在缸内积蓄,要定期排放空气。

②当排水阻汽阀发生故障时,会使冷凝水充满整个烘缸,降低蒸发能力。

③适于低速窄幅纸机(产量低于30~40t/d)。

2.分段通汽

依靠各段烘缸之间的压力差,或借助最后一段烘缸的真空泵造成负压进行。

各段烘缸的分配为第一组(靠近压光机)占总数60%~75%;第二组占20%~35%;第三组占5%~10%。

第一组通入新鲜蒸汽(图4-142),排出的冷凝水及蒸汽送到蒸汽分离室,将分离出来的蒸汽及二次蒸汽送到第二组烘缸。第二组烘缸排出的水汽混合体经第二个分离室,产生的二次蒸汽被送到第三组烘缸使用。烘毯缸直接使用新蒸汽。

图4-142 三段通汽系统

特点:

①采用三段通汽时,烘缸数的分配比例如表4-26所示。

表4-26 烘缸组的分配

②各组间蒸汽的压力差不易控制,压差与冷凝水排除方法、车速有关,通常不小于30kPa。

热泵蒸汽循环系统见图4-143。

热泵原理:高压蒸汽经喷嘴减压增速形成一股高速低压气流,带动低压蒸汽进入接受室;在混合室的扩散室,两股同轴蒸汽混合,速度降低,压力提高,得到中压蒸汽。如图4-143至图4-144所示。

图4-143 热泵蒸汽循环系统

闪蒸缺罐原理:热泵可使闪蒸罐内形成较低的闪蒸汽化压力。冷凝水在塔板上跌落时形成细小的液滴,具有较大的传热传质面积并可形成较长的流动路线和汽化时间。如图4-145所示。

图4-144 蒸汽喷射式热泵

1—喷嘴 2—接受室 3—混合室 4—扩压室

图4-145 闪蒸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