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染色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染色方法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浆内染色的方法应用简单,能使染色达到纸内,纸张染色均匀。间歇式浆内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即将计量好的染料液加入调料浆池,按一定程序进行着色和充分混合后送往纸机浆池。浸渍染色常用于皱纹色纸及其他薄型色纸的生产。(二)影响染色的因素染料的性质、使用要求与方法、溶解、分散等影响染色效果。钙盐对多数染料有不良影响,如生产用水硬度过高,可加矾土处理,再进行染色。

(一)染色方法

生产色纸首先要确定色料配方,选单一染料或将几种染料混合使用,以取得满意的色调。然后取少量纸浆进行染色和调色实验。再根据小型试验结果在生产上予以实施并做必要的调整。

纸张染色的方法分浆内染色和纸面染色两类。浆内染色又分间歇染色和连续染色;纸面染色则有浸渍染色、压光染色和涂布染色等。

1.浆内染色

纸张的染色大多采用浆内染色,即将溶解的染料液在打浆机、水力碎浆机、配料箱或其他适当的位置加入浆中。根据染料加入位置不同,染料可间歇加入或连续加入。一般先用少量水将染料调成糊状,在充分搅拌下用热水进行稀释或采用间接加热的方法来加速染料的溶解,经过滤后使用。对染料加热不能直接通蒸汽加热,否则会产生局部高温,导致染料分解,生成不溶性色淀,在纸面上产生色斑。不同染料的溶解条件和染料加入程序应根据产品的规定执行。

浆内染色的方法应用简单,能使染色达到纸内,纸张染色均匀。缺点是白水中有部分染料流失,循环白水色度不稳定,对于某些染色剂还会产生染色的两面差。

间歇式浆内染色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即将计量好的染料液加入调料浆池,按一定程序进行着色和充分混合后送往纸机浆池。

连续式染色是向连续输送的浆料中连续注入染料液,浆料与染料在流动过程中得到充分混合着色。

2.纸面染色

纸面染色的优点是染色剂流失少,改变染色剂种类可很容易地改变纸张的颜色;但染色的均匀性较差,在纸的断面处可见到原纸的本色,但对包装纸等普通纸张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浸渍染色是使原纸通过色料槽而着色,然后在烘缸上干燥。有时色液可与表面施胶剂混合使用;有时可另外配置一套染色装备,可称涂布上色,属于加工纸范畴。浸渍染色常用于皱纹色纸及其他薄型色纸的生产。

压光机染色与压光机纸面施胶相似,在压光辊上使纸张与燃料接触,这种方法多用于纸板和厚纸的染色。有时由于受压光操作的影响,色料局部受磨损脱落,在纸面上出现露底白斑的纸病。

(二)影响染色的因素

染料的性质、使用要求与方法、溶解、分散等影响染色效果。除此之外,很多因素对染色效果都有影响,若控制不当,产品易产生色泽不匀、夹花、色筋和色斑等纸病。

1.打浆

在同样染料用量的情况下,增加打浆度有利于纸浆的染色,使染色加深。打浆度高有利于染料与纤维的结合,成纸的紧度和透光性增加,减少了光线的反射,使染料能吸收更多的光线,增加有色光的比例和成纸的颜色。

2.纸浆性质

不同纸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这与纸浆的性质和木素的含量有关。木素对碱性染料与直接染料有较大的亲和力。纤维素对直接染料有较强的亲和力。草浆比木浆容易着色,所以染混合浆和染蒸煮不匀的夹生浆时易产生色斑。应根据不同浆料的化学组成,采用不同的染色条件。染混合浆应先染不易着色的浆料,然后加入易着色的浆料,染料加入纸浆后应尽快混合均匀才能使染色一致。

3.填料

由于许多填料与染料有较强的亲和力,造成填料与纤维争夺染料而阻碍纤维的着色,加之填料的流失较大,而增大了染料的损耗,故加填的纸比不加填的纸颜色浅些,并易导致染色的两面性。为了克服这种缺陷,染料可以在加填之前加入,用矾土先将染料固着在纤维上,然后再加填料。

4.pH

每种染料都有适宜的pH,因此染色时应控制和调节pH至其应有的范围内,以免pH的变化而造成每次染的纸浆颜色不够一致。

5.其他化学药剂

纸浆中如残留氧化剂和还原剂,如氯化物和次氯酸盐等对染色的影响很大。为此染漂白浆时,漂白后的纸浆必须洗涤干净。

钙盐对多数染料有不良影响,如生产用水硬度过高,可加矾土处理,再进行染色。

6.染色两面性

纸机的车速高,案辊和真空箱脱水强烈,会降低染料的留着率,从而造成染色的两面差。此外,烘缸温度过高或纸页两面受热不均匀,会使某些染料褪色或染料从黏缸的纸面转移到另一面,也造成染色的两面差。生产时应注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