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浆过程中纤维的变化,主要可分为5个方面: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润胀,细纤维化和切断等。因此,在打浆过程过程中,除了要将初生壁除去之外,还要把部分或全部次生壁外层除去,以利于纤维的润胀和细纤维化。纤维在极性液体中极易发生润胀。外部细纤维化是指在打浆过程中纤维受到打浆设备的机械作用而产生纵向分裂,并分离出细纤维,而且使纤维产生起毛和两端帚化的现象。......
2023-06-23
打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械和物理过程。打浆设备对纤维主要产生变形、润胀、细纤维化和切断的作用,而这些变化都是发生在纤维细胞壁的。
植物纤维细胞壁的构造可分为胞间层(L)、初生壁(P)、次生壁外层(S1)、次生壁中层(S2)和次生壁内层(S3)等。以木材纤维为例,纤维细胞壁的结构见图1-1。化学浆纤维的胞间层基本上已在蒸煮过程中去掉了。初生壁是细胞壁的外层,厚度为0.1~0.3μm,含有较多的木素,是一层多孔的薄膜,其细纤维成网状的排列,它不吸水而能透水,不容易润胀,并且会限制次生壁中层的润胀和细纤维化,故在打浆中需将此层打碎破除。次生壁外层是介于初生壁与次生壁中层的一个过渡层,厚度约0.1~1μm,在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上都比较接近初生壁的性质,也会影响S2层的润胀和细纤维化,故在打浆时也需将此层打碎破除。次生壁中层是纤维的主要部分,它的厚度为3~10μm,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高,其微细纤维的排列呈螺旋单一取向,与纤维轴向呈一定的角度(缠绕角0°~45°),因而造成纤维的纵向结合强度大,而横向的结合强度弱,所以沿着纤维的横向润胀就较为容易,S2层是打浆的主要对象。次生壁内层较薄,其木素含量也较低,在打浆中一般不考虑S3层。
图1-1 纤维细胞壁结构示意图
1—胞间层 2—初生壁 3—次生壁外层 4—次生壁中层 5—次生壁内层
有关造纸技术的文章
打浆过程中纤维的变化,主要可分为5个方面:细胞壁的位移和变形,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的破除,润胀,细纤维化和切断等。因此,在打浆过程过程中,除了要将初生壁除去之外,还要把部分或全部次生壁外层除去,以利于纤维的润胀和细纤维化。纤维在极性液体中极易发生润胀。外部细纤维化是指在打浆过程中纤维受到打浆设备的机械作用而产生纵向分裂,并分离出细纤维,而且使纤维产生起毛和两端帚化的现象。......
2023-06-23
流线的分布表明了切削过程中金属流动的轨迹。由此可见,切削层的材料经过一个从OA到OM的剪切变形区而变成切屑。当切削过程中出现冲击、振动或切削力发生变化时,积屑瘤就会局部破碎或者整体脱落。抑制或避免积屑瘤产生的措施加工时控制切削速度,避开产生积屑瘤的中等速度这一速度范围;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好,切削时的塑性变形越大,则越容易产生积屑瘤。......
2023-06-26
图5.5水泥絮凝结构图5.7是减水剂分散水泥颗粒简化模型示意图。模型的转化很多研究已验证了水泥-水之间絮凝结构的存在,为了说明减水剂对水泥浆絮凝结构的影响,对以上理论模型进行如下转化。从图5.8可见,对P.Ⅱ52.5R水泥,滤水后水泥浆中水灰比在0.29~0.30之间,而P.042.5R水泥滤水后水泥浆水灰比在0.28~0.29之间。......
2023-11-03
本节将结合创造性的认知机制模型与脑机制相关研究,进一步探究创造性与直觉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此,本部分就以此为框架,介绍与四阶段相关的研究,揭示在创造性任务解决过程中直觉所起作用的过程和生理机制。可见,机会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创造性思维中准备期对后阶段中直觉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铺垫作用。正如在前文中实验实证部分所述,国内部分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
2023-11-01
当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碳水化合物的储备迅速减少,而脂肪和蛋白质则作为长期能量消耗时的能源。年龄小时,蛋白质及脂肪供能占的比例可适当增加。食物能量计算案例1分别计算一杯300 g牛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及总能量。......
2023-07-15
黑格尔也持有先有质、后有量的观点。量这个概念就是对这类问题的一个抽象。提出量这个思维环节的另一个目的是,人类需要提出一个与质这个思维环节在抽象程度上相对等的思维环节,使质这个思维环节有一个相对等的对立面,从而使人类能够在思维中把握质。再如,目前中国有13亿多人口,到2016年时,中国已连续实现12年的粮食增产,粮食年产量超过6亿吨,已足以保证中国每年食用口粮的绝对安全。......
2023-10-26
经科学检测和分析,稻米营养可分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四大类。长期以来,营养专家认为膳食纤维的化学结构近似淀粉,但因不被人体吸收,故将其列为非营养物质类。尽管膳食纤维不能被人体所吸收,但是,膳食纤维在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预防癌症、减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主张把膳食纤维列入营养物质类,成为越来越多营养学家的共识。......
2023-06-20
隶书在秦代灭亡后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流行。东汉中期以后,隶书成为官方承认的正式字体。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归纳: a 小篆中的同一偏旁随着在隶书中的不同位置而改变为不同的形体。b 小篆中的不同偏旁在隶书中被归并为同一形体。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