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中,1、2、3分别为气体辐射、预燃烧室内的火焰辐射和主燃烧室内的火焰辐射与辐射传热总量Qtotal之间的比率。此时努塞尔特数Nu定义为式中,为单位时间的平均传热量(散热量);B为气缸内径;kg为气体热传导系数。由泰勒发表的气体相关温度Tg,a、黏性系数μg、热传导系数kg随当量比φ的关系如图8-15所示。......
2023-06-28
太阳能资源(Solar Energy Resources)是指任一特定时段内(如日、月、年)水平面上太阳总辐射量的累积值,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而太阳总辐射(Global Solar Radiation)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单位为兆焦每平方米(MJ/m2)。
尽管世界气象组织已经将太阳常数定为1367W/m2±7W/m2,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能却随着季节、时间、地点和天气等因素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1)天文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日地距离、太阳的赤纬和时角。
2)地理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该地的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
3)几何因素。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接受辐射面的倾角和方位。
4)物理因素。主要考虑由于大气衰减,接受表面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5)天气条件。这一因素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突发性。
以上因素将共同影响某一地点的太阳能总辐射量。其资源丰度一般以全年总辐射量[单位为MJ/(m2·a)]和全年日照总时数表示。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irect Normal Irradiation,DNI)是评价聚光太阳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太阳能的数量是以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量来表示的,根据2008年8月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的规定,首先要计算当天的太阳赤纬、日地距离系数及可照时数,进而计算日天文总辐射量,然后累计得到月天文总辐射量和年天文总辐射量。
1.太阳赤纬
太阳赤纬是指从天赤道沿太阳所在时圈量至日面中心的角距离。春(秋)分时为0°,一年之内在±23°27′(南北回归线)之间变化的计算可用式(2-20)来表示。
N0=79.6764+0.2422(y-1985)-INT[0.25×(y-1985)] (2-22)
式中,δ为太阳赤纬(rad);x为计算参数,无量纲;N为日序,N=1~365/366,1月1日取1;y为计算年份,无量纲;INT(X)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的标准函数;ΔN为积日订正值,由观测地点与格林尼治经度差产生的时间差订正值L;和观测时刻与格林尼治0时时间差订正值W两项组成,具体计算见式(2-23)~式(2-25)。
N0=79.6764+0.2422(y-1985)-INT[0.25×(y-1985)] (2-22)
式中,δ为太阳赤纬(rad);x为计算参数,无量纲;N为日序,N=1~365/366,1月1日取1;y为计算年份,无量纲;INT(X)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的标准函数;ΔN为积日订正值,由观测地点与格林尼治经度差产生的时间差订正值L;和观测时刻与格林尼治0时时间差订正值W两项组成,具体计算见式(2-23)~式(2-25)。
式中,D为计算点经度的度值;M为计算点经度的分值;L为东经取负号,西经取正号,在我国取负号;S为计算时刻时值,S=12;F为计算时刻分值,F=0。
2.日地距离系数
日地距离系数是计算日天文总辐射量的重要参数,可用式(2-26)计算,
ρ2=1.000423+0.032359sinx+0.000086sin2x
-0.008349cosx+0.000115cos2x (2-26)式中的计算参数x可由式(2-21)得到。
3.可照时数
可照时数也是计算日天文总辐射量的重要参数,可用式(2-27)和式(2-28)计算,
式中,D为计算点经度的度值;M为计算点经度的分值;L为东经取负号,西经取正号,在我国取负号;S为计算时刻时值,S=12;F为计算时刻分值,F=0。
2.日地距离系数
日地距离系数是计算日天文总辐射量的重要参数,可用式(2-26)计算,
ρ2=1.000423+0.032359sinx+0.000086sin2x
-0.008349cosx+0.000115cos2x (2-26)式中的计算参数x可由式(2-21)得到。
3.可照时数
可照时数也是计算日天文总辐射量的重要参数,可用式(2-27)和式(2-28)计算,
式中,TA为日可照时数(h);TB为半日可照时数(h);γ为蒙气差,γ=34′;ϕ为纬度,单位为度;δ为太阳赤纬(rad)。
4.时差
时差由式(2-29)计算得到,即
EQ=0.0028-1.9857sinx+9.9059sin2x-7.0924cosx-0.6882cos2x (2-29)
式中,x可由式(2-21)得到。
5.真太阳时
太阳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真太阳日。真太阳时可由式(2-30)得到:
TT=CT±L+EQ (2-30)
式中,TT为真太阳时(h);CT为北京时;L为经度时差;EQ为时差。
6.日天文总辐射量
日天文总辐射量可由式(2-31)和式(2-32)计算得到:
式中,TA为日可照时数(h);TB为半日可照时数(h);γ为蒙气差,γ=34′;ϕ为纬度,单位为度;δ为太阳赤纬(rad)。
4.时差
时差由式(2-29)计算得到,即
EQ=0.0028-1.9857sinx+9.9059sin2x-7.0924cosx-0.6882cos2x (2-29)
式中,x可由式(2-21)得到。
5.真太阳时
太阳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真太阳日。真太阳时可由式(2-30)得到:
TT=CT±L+EQ (2-30)
式中,TT为真太阳时(h);CT为北京时;L为经度时差;EQ为时差。
6.日天文总辐射量
日天文总辐射量可由式(2-31)和式(2-32)计算得到:
式中,Qn为日天文太阳总辐射[MJ/(m2·d)];T为时间周期为24×60min·d-1;I0为太阳常数为0.0820MJ/(m2·min);ρ为日地距离系数,通过式2-26计算,无量纲;φ为地理纬度(rad);δ为太阳赤纬(rad),通过式2-20计算;ω0为日出、日落时角(rad)。
7.月太阳总辐射量
将一个月每天的日太阳总辐射量加和就可以得到月太阳总辐射量,用式(2-33)计算月太阳总辐射量,即
式中,Qn为日天文太阳总辐射[MJ/(m2·d)];T为时间周期为24×60min·d-1;I0为太阳常数为0.0820MJ/(m2·min);ρ为日地距离系数,通过式2-26计算,无量纲;φ为地理纬度(rad);δ为太阳赤纬(rad),通过式2-20计算;ω0为日出、日落时角(rad)。
7.月太阳总辐射量
将一个月每天的日太阳总辐射量加和就可以得到月太阳总辐射量,用式(2-33)计算月太阳总辐射量,即
式中,QM为计算地点月天文太阳总辐射[MJ/(m2·d)];Qd为观测地点日太阳总辐射量观测值[MJ/(m2·d)];M为计算月的天数,如1月为31天。
对于无太阳辐射观测的地点,可以选择最近的有太阳辐射观测的站点进行参考,建立经验公式对太阳总辐射量进行计算。其原理为线性回归和最小二乘法,具体推导读者可参见相关的文献,这里只给出其计算方法,见式(2-34)和(2-35)。
式中,QM为计算地点月天文太阳总辐射[MJ/(m2·d)];Qd为观测地点日太阳总辐射量观测值[MJ/(m2·d)];M为计算月的天数,如1月为31天。
对于无太阳辐射观测的地点,可以选择最近的有太阳辐射观测的站点进行参考,建立经验公式对太阳总辐射量进行计算。其原理为线性回归和最小二乘法,具体推导读者可参见相关的文献,这里只给出其计算方法,见式(2-34)和(2-35)。
式中,QM为计算地点月天文太阳总辐射[MJ/(m2·d)];Q0为观测地点月太阳总辐射观测值[MJ/(m2·d)];Qn为观测地点日太阳总辐射量观测值[MJ/(m2·d)];M为计算月的天数,如1月为31天;S为月日照百分率,无量纲;a、b为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求出的经验系数,无量纲,有
式中,QM为计算地点月天文太阳总辐射[MJ/(m2·d)];Q0为观测地点月太阳总辐射观测值[MJ/(m2·d)];Qn为观测地点日太阳总辐射量观测值[MJ/(m2·d)];M为计算月的天数,如1月为31天;S为月日照百分率,无量纲;a、b为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求出的经验系数,无量纲,有
式中,S1′i为参考站点的逐年月日照百分率,无量纲;S1′为参考点月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无量纲;为参考站点逐年月辐射总量与月天文辐射总量的比值,无量纲;y为参考站点逐年月辐射总量与月天文辐射总量的比值的平均值,无量纲;n为选取观测资料的年数,无量纲。
月日照百分率的计算式为
式中,S1′i为参考站点的逐年月日照百分率,无量纲;S1′为参考点月日照百分率的平均值,无量纲;为参考站点逐年月辐射总量与月天文辐射总量的比值,无量纲;y为参考站点逐年月辐射总量与月天文辐射总量的比值的平均值,无量纲;n为选取观测资料的年数,无量纲。
月日照百分率的计算式为
式中,S为月实际日照时数(h);TM为月可照时数。
8.年太阳总辐射量
将一年每个月的月太阳总辐射量加和就可以得到年太阳总辐射量,计算式见式(2-39):
式中,S为月实际日照时数(h);TM为月可照时数。
8.年太阳总辐射量
将一年每个月的月太阳总辐射量加和就可以得到年太阳总辐射量,计算式见式(2-39):
式中,QY为计算地点年太阳总辐射[MJ/(m2·d)];QM为计算地点逐月太阳总辐射量[MJ/(m2·d)]。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1981年1月1日开始使用世界辐射测量基准(World Radiometric Reference,WRR)测量太阳能辐射,此前一直使用的是国际直接日射表标尺(International Pyrheliometric Scale,IPS)。在使用我国太阳能辐射量的统计资料前,要将IPS转换为WRR,其转换关系为
式中,QY为计算地点年太阳总辐射[MJ/(m2·d)];QM为计算地点逐月太阳总辐射量[MJ/(m2·d)]。
值得说明的是,我国1981年1月1日开始使用世界辐射测量基准(World Radiometric Reference,WRR)测量太阳能辐射,此前一直使用的是国际直接日射表标尺(International Pyrheliometric Scale,IPS)。在使用我国太阳能辐射量的统计资料前,要将IPS转换为WRR,其转换关系为
有关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文章
在图中,1、2、3分别为气体辐射、预燃烧室内的火焰辐射和主燃烧室内的火焰辐射与辐射传热总量Qtotal之间的比率。此时努塞尔特数Nu定义为式中,为单位时间的平均传热量(散热量);B为气缸内径;kg为气体热传导系数。由泰勒发表的气体相关温度Tg,a、黏性系数μg、热传导系数kg随当量比φ的关系如图8-15所示。......
2023-06-28
上节已经介绍了水平面上的太阳总辐射,以及如何将太阳总辐射分离成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通常,将太阳总辐射与地面反射辐射之差,称为“净太阳辐射”。......
2023-06-23
施工总平面布置是对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总体布置,表示全工地在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性建筑之间的合理布局。施工总平面图是一个具体指导现场施工部署的行动方案,对于指导现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具有重大意义。施工总平面布置除应遵循本部门其他有关专业规程、规范外,还应参照执行各有关专业部门颁布的规程、规范和规定。......
2023-06-29
本范例要完成的非电离的电磁辐射图形符号如图8-29所示。该图形符号用于指示常规的、有潜在危险的非电离辐射,或指示其设备或系统,如在诊断或治疗中使用的射频发射装置或应用射频电磁能量的医疗电子区域。单击“圆心、半径”按钮来分别绘制半径为2、6、10.5和15的4个同心圆,如图8-30所示。绘制“直线”按钮,根据命令行提示进行以下操作。绘制“直线”按钮,分别选择线段的相应端点绘制一条直线,如图8-33所示。......
2023-06-20
“太阳辐射”就是太阳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发射的能量。根据最新的探测结果,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从0.1nm以下的宇宙射线直至无线电波的电磁波谱的绝大部分。表2-1 地球大气层外的太阳光谱辐照度分布状况由上所述,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光球向宇宙空间发出的辐射能量,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太阳辐射与无线电波一样都是电磁波,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波长不同而已。太阳辐射的波长要比无线电波短得多,其主要能量集中在0.2~3.00μm。......
2023-06-23
当天空布满均匀的云层或多雾的天气时,散射辐射均匀分布于整个天空,也就是说,天空的散射辐射是各向同性的。可是一部分地方气象台仅检测并记录水平面上的太阳总辐射,即水平面上的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的总和。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就需要先把太阳总辐射分离成为直射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
2023-06-23
(四)两固体间的辐射换热两个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其换热量为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反复地反射和吸收的总结果,称净辐射换热量,用Qnet表示。两固体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千变万化,下面介绍两固体几种特殊位置关系的净辐射换热计算。若两平板的黑度分别为ε1、ε2,由于两平板面积相等,其净辐射换热量可用净辐射热流量qnet表示。......
2023-10-11
图7-1是一幢楼的总电气系统图。一路经断路器后接到各楼层的楼梯灯,另一路经断路器接到访客对讲系统作为电源。电能表用于对本路用电量进行计量。......
2023-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