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拯救之路,CSP装机容量将达830GW

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球经济拯救之路,CSP装机容量将达830GW

【摘要】:在政策方面,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及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后,各发达国家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拯救经济的一个突破口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和推动。这意味着到2050年CSP装机容量将达到830GW,每年新增41GW。特别是在国家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框架下,当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已呈现规模化格局,太阳能热发电将受到各方的关注,并引发新一轮的热潮。此外,其还正在甘肃嘉峪关建设了1.5MW槽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的光煤互补电站。

太阳能热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进入商业化阶段,美国能源局已将太阳能热发电定义为基础能源。太阳能热发电的优势在于通过热储存和与其他能源的互补,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对电网冲击小,具备调频、调峰能力,规模效益显著,因此太阳能热发电引起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资源方面,我国是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超过2/3的土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超过5.02×106kJ/m2。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太阳直射值(DNI)只要大于每年1800kWh/m2,太阳能热发电就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我国,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西部、青海部分地区都是潜在的太阳能热发电站候选地址。根据国产化后的电价成本和国内适宜进行太阳能热发电区域所覆盖的范围,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站建设的基础条件是完全具备的。

在政策方面,经历了金融危机以及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后,各发达国家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拯救经济的一个突破口给予了积极的扶持和推动。而在国内,随着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相继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和哥本哈根会议上表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就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二氧化碳减排比例做出郑重承诺后,国内新能源的发展如箭在弦,我国新能源产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此外,国家为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整个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到2020年要达到15%左右,这使得太阳能热发电在商业上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在市场前景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下属的SolarPACES、欧洲太阳能热发电协会(ESTELA)和绿色和平组织的预测认为,太阳能聚光热发电(CSP)到2030年在全球能源供应份额中将占3%~3.6%,到2050年将占8%~11.8%。这意味着到2050年CSP装机容量将达到830GW,每年新增41GW。在未来5~10年内累计年增长率将达到17%~27%。因此,开展该项目的研究也是市场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国内太阳能热发电研究已形成一种趋势,许多地方政府积极争取相关的项目或将设备制造商落户当地,以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国家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框架下,当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我国已呈现规模化格局,太阳能热发电将受到各方的关注,并引发新一轮的热潮。

随着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即将实施,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地方能源公司高度重视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开发与技术储备,纷纷寻求新能源项目。2011年我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我国首个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此外,其还正在甘肃嘉峪关建设了1.5MW槽式太阳能与燃煤机组的光煤互补电站。虽然国内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市场尚不成熟,但据不完全统计,正在酝酿的热发电项目装机容量已高达4GW,潜在市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