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坝区河势规划与枢纽布置的重要性

坝区河势规划与枢纽布置的重要性

【摘要】:为保证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研究建坝后坝区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和河道演变趋势,制订坝区河势规划,并与枢纽建筑物布置相协调,控制河床冲淤部位和河势,是十分必要的。坝区河势规划是确定枢纽总体布置的依据。图14-21葛洲坝水利枢纽布置图葛洲坝枢纽运行20年的经验证明,研究枢纽所在河段建坝前后的河势变化规律,制定正确的坝区河势规划,据此进行枢纽总体布置,才能充分发挥枢纽的综合效益。

天然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后,不同程度改变了枢纽坝区河段水沙和边界条件,引起坝区上游河段淤积、下游河段冲刷。为保证水利枢纽的正常运行,研究建坝后坝区河段水流泥沙运动和河道演变趋势,制订坝区河势规划,并与枢纽建筑物布置相协调,控制河床冲淤部位和河势,是十分必要的。坝区河势规划是确定枢纽总体布置的依据。

坝区河势规划宜遵循以下原则,从枢纽的整体性出发,统筹安排好主流走向和枢纽各建筑物及引航道的布置;充分利用水流泥沙运动的自身规律,因势利导,控制坝区淤积部位,使河势有利于通航、排沙、泄洪和发电;远近结合,既要满足近期要求,又能适应远期发展的需要;在满足运行要求的条件下有利于施工,节约工程投资

葛洲坝枢纽布置从研究坝区河势入手,通过大量水工模型和泥沙模型试验,对坝区河势和枢纽布置进行了多方案反复比较研究,在坝区河势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采用“一体两翼”的枢纽布置总体格局,“两条航线、三座船闸”的航道布置和“静水通航、动水冲沙”的基本措施(如图14-21所示),从总体解决了泄洪、排沙、通航和发电的矛盾,使各项建筑物安全、正常运行得到保证和航运、发电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唐日长等,1990;潘庆燊等,2003)。枢纽经过20年运行检验,证明坝区河势规划和枢纽布置是合理的。

图14-21 葛洲坝水利枢纽布置图

葛洲坝枢纽运行20年的经验证明,研究枢纽所在河段建坝前后的河势变化规律,制定正确的坝区河势规划,据此进行枢纽总体布置,才能充分发挥枢纽的综合效益。三峡工程充分借鉴了这个经验,将坝区河势规划与枢纽布置研究紧密结合,兴建坝区河段泥沙实体模型在研究坝区河段的水流泥沙运动、冲淤及河势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同步进行坝区河段河势规划和枢纽布置研究,并考虑了以下因素(潘庆燊等,2003):

(1)为保持三峡水库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使用,水库调度方式为汛期降低坝前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并利用泄洪建筑物泄洪排沙。由于泄洪建筑物泄洪量大,排沙数量大,而且包括悬移质和推移质在内的不同粒径泥沙,泄洪坝段宜布置在主河槽内,并采用孔口高程较低的深孔结合溢流表孔泄流。

(2)坝区河段主河槽的走向与河谷走向基本一致,近坝段河谷两岸无突然放宽和收缩段,泄洪坝段布置在主河床,可使建坝后坝区上游主流线位置总体上不至于出现重大改变,同时有利于保持坝区下游段主流线与建坝前基本一致。

(3)电站宜布置在泄洪坝段的两侧。

(4)从上下游引航道进出口与主流线的衔接平顺要求考虑,通航建筑物宜布置在左岸

1983年以来通过枢纽整体水工模型和坝区泥沙模型试验论证,最终选定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为:溢流坝位于主河槽,设23个溢流深孔和22个表孔;溢流坝两侧为左、右电厂;左岸设五级双线船闸和升船机。位于升船机右侧的施工期临时船闸改建为冲沙闸(如图14-22所示)。

图14-22 三峡水利枢纽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