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淤积不仅影响水库的长期使用,而且不同调度方式对泥沙淤积的影响不同,进而造成上游航运状况的差异。在水库运用初期,优化调度加快了变动回水区中下段和常年回水区上段的淤积速度。无论从全坝段还是局部河段来看,优化调度都只是改变了水库的淤积平衡过程,对三峡水库的最终平衡淤积总量影响不大。优化调度对各个河段淤积影响的程度不同。图11-20给出了上游建库与上游无库条件下,优化方案1三峡水库各河段及全库区的淤积过程。......
2023-06-23
11.4.2.1 优化调度和正常调度年平均发电量比较
优化调度和正常调度相比,月平均发电量变化主要在每年的6月、9月、10月份,其他月份发电量变化不大。优化调度后6月份的水位较正常调度情况高,发电量增加;9月份一方面水位抬高,但另一方面下泄流量变小,综合作用的效果使得其发电量有所减小;10月份由于水位大大提高,且没有正常调度方案中蓄水的压力,故其发电量大为增加。由1946~2002年共57年的发电计算结果可得各方案的年平均发电量值对比情况,见表11-7。由表可知,从各方案发电效益来看,优化方案1>优化方案2>优化方案3>正常调度方案。汛后提前天数越多,年发电量增量越大,优化方案1年发电量增量可达49.20亿k W·h,占多年平均发电量的5.4%。
表11-7 不同蓄水方案平均发电量对比表(单位:×108kW·h)
11.4.2.2 优化调度和正常调度枯水期发电效益比较
根据发电调度计算结果,在1950~2002年的53年中,上游无库情况下,正常调度方案共有38年水库不能够在10月底蓄满;推迟到11月底,上游无库有4年仍未蓄满,分别是1956年、1981年、1997年、2002年;进一步推迟到12月底,水库蓄不满年份分别为1956年、1997年、2002年。优化方案3情况下,10月底蓄不满的年份有3年,分别为1956年、1959年、2002年;推迟到11月底和12月底,仅有2002年未能蓄满。随着蓄水提前天数的增加,水库蓄满保证率提高,优化方案1情况下10月底水库均能蓄满。因此,优化调度大大提高了水库的蓄满保证率,对枯期水库发电以及下游航运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下泄流量变化直接反映了下游航道条件的变化。根据三峡工程论证相关成果,三峡建成后,要保证葛洲坝下游引航道设计通航水位39m,宜昌最小下泄流量应保持在5300m3/s以上。而根据三峡水库水位消落期航运要求,在枯水期1~4月份坝前水位要保持155m 以上以保证变动回水区通航。为了详细分析优化调度对枯水期发电的影响,考虑到在特殊年份无法同时保证上游库区枯水期的航运保证水位155m 以及最小下泄流量,因此考虑了下面两种处理方式:
(1)保证水库枯水期水位不低于155m。在枯水期尽量按照保证出力发电,如果水位消落至航运保证水位155m,则减小发电量,尽量维持在该水位运行。这种处理方式保证了枯水期上游航运条件,但下泄流量难以保证。
(2)保证水库枯水期下泄流量不小于5300m3/s。在枯水期按照保证出力发电,如果下泄流量小于5300m3/s,则减小发电量,尽量维持该流量下泄。这种处理方式与第一种刚好相反,以保证枯水期下游的航运为前提,但难以保证变动回水区的航运条件。
这里对上述两种方式下优化调度和正常调度枯水期的发电量进行比较:
(1)保证水库枯水期水位不低于155m。在保证水库枯水期水位不低于155m 的情况下,在1946~2002年中,正常调度有15个月、224天平均出力小于保证出力,而优化调度后仅有7个月、74天平均出力小于保证出力。
(2)保证水库枯水期下泄流量不小于5300m3/s。与保证水库枯水期水位不低于155m的情况类似,在保证下泄流量以后,在1946~2002年中,正常调度与优化调度相比,枯水期出力过程的差异也只发生在1956水文、1997水文、2002水文年的枯水期 (即1957年、1998年、2003年的1~4月份)。正常调度有12个月平均出力小于保证出力,而优化调度后仅有7个月平均出力小于保证出力。
综上所述,优化调度将大大提高水库的蓄满保证率,和正常调度相比,枯水期发电保证率大为增加。
有关泥沙研究进展的文章
泥沙淤积不仅影响水库的长期使用,而且不同调度方式对泥沙淤积的影响不同,进而造成上游航运状况的差异。在水库运用初期,优化调度加快了变动回水区中下段和常年回水区上段的淤积速度。无论从全坝段还是局部河段来看,优化调度都只是改变了水库的淤积平衡过程,对三峡水库的最终平衡淤积总量影响不大。优化调度对各个河段淤积影响的程度不同。图11-20给出了上游建库与上游无库条件下,优化方案1三峡水库各河段及全库区的淤积过程。......
2023-06-23
汛限水位优化调度的目的,就是在平衡各运用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弃水,进一步发挥水库综合效益。在求解上述三峡水库汛限水位调度优化问题时,可根据约束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变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在防洪目标和下游航运目标转化为约束条件后,三峡水库汛限水位优化调度目标转换为:在不降低目前防洪标准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发电及上游航运综合效益。......
2023-06-22
可见,三峡水库目前汛限水位调度在汛前及汛后均有一定的优化余地,可以在不降低目前防洪标准的前提下适当优化汛前落水和汛末蓄水的时间。综合上述分析,最终拟定的三峡水库汛限水位优化调度候选方案如下 :优化方案1:汛前6月份推迟10天落水,汛后9月份提前30天蓄水。......
2023-06-22
11.5.1.2上游建库情况上游建库和上游无库相比,水库蓄满保证率略有下降,但优化调度方案和正常调度相比,同样增大了水库的蓄满保证率,使得上游水库调节后枯水期来流增加,进而保证三峡水库枯水期的下泄流量。......
2023-06-23
上游建库后,将对三峡水库的入库径流过程、蓄满保证率及水位变化过程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水库的发电量变化。本节对上游向家坝和溪洛渡建库后三峡水库的发电量变化进行了估算,计算中未考虑上游水库与三峡水库的联合优化调度。与蓄水期相反,上游建库对枯水期的出力是有利的,由于上游水库在枯水期的下泄调节作用,三峡水库枯水期来流量增大,从而导致三峡水库枯水期的发电量增加。......
2023-06-23
初步设计考虑坝下游防洪和水库“蓄清排浑”需求,三峡水库每年汛期6月10日—9月30日维持汛限水位145m运行。与《三峡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相比,近几年实际调度中,各方从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方面对汛期调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需对三峡水库汛限水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需要说明的是,“动态汛限水位研究”的实质为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运用研究,即当有需求且满足一定条件时,汛期运行水位可动态变化。......
2023-06-21
由于在前文11.3.2节确定9月份分旬控制水位时并未考虑泥沙淤积的影响,但实际上,随着三峡水库运用时间的增加,水库淤积不断增长,泥沙淤积将造成防洪库容损失,对原定分旬控制水位产生影响。具体做法是:根据一维数学模型计算结果,淤积在三峡水库145~175m 高程之间的泥沙为36亿m3,保留防洪库容为185亿m3,占原来防洪库容的83.7%。表11-13淤积平衡后分旬控制蓄水平均年增加的发电量......
2023-06-23
随着大规模风电场的接入,风电容量在系统中所占比例的增加,风电场对系统的影响将不能被忽视。在风电场建设与接入电网之前,进行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研究规划风电场与电力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及风电接入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
2023-06-23
相关推荐